分享

鼻衄小药方

 学中医书馆 2013-01-20

鼻 衄
  鼻衄,就是鼻出血,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篇讨论鼻衄只是…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很多原因都可引起。现代医学将鼻衄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局部原因,包括外伤、鼻中膈疾患、鼻腔炎症、鼻腔异物、鼻部肿瘤等:一类是全身性疾电,包括血液病、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维生素C、K缺乏症、肝功能不全、风湿热、物理及化学因素等疾病。上述原因造成的鼻出血,除外伤及鼻异物外,均可参照本篇进行治疗。
  [临床表现]
  鼻衄的主要表现是鼻出血。但由于引起出血的原因不同,所以出血量、出血次数以及伴随症状、治疗、预后等,有着很大差别。鼻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的鼻衄,包括外邪、热邪、瘀血,气逆等;虚证的包括气虚、阳虚、阴虚等。
  1.实证
  外邪致衄:除鼻出血外,初起必有外感表证,如发热、恶寒、头身痛、鼻塞济涕、咳嗽咽痛、苔薄白、脉浮等。当然, 由于引起表证的外邪不同,治疗时尚须近一步分辨。
  热邪致衄:热邪的来源,主要是六淫之邪入里化热,其次是气,血、痰、食、湿郁久化热。只要已经化热,一般可见身热。烦躁、面赤、目赤、口干喜饮、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共同表现。当然,由于热邪的轻重程度不同,病位有别,正气盛衰及兼邪之殊,临床表现亦各有差异,还须仔细区分。
  气逆致衄:伤于七情,则气机逆乱,气逆
  则血逆而为衄。《证治要诀》云:。喜怒忧思诸气,皆能动血致衄”。气逆则胸胁胀痛。头晕目眩、不欲饮食、烦躁易怒、脉弦。若气郁化火,则除上症外,尚可见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溲赤便结、舌红脉数等症。 .
  瘀血致衄:头血阻滞,则被阻部位产生疼痛,且痛处不移,刺痛,夜剧,唇紫舌黯或有瘀斑,脉涩。
  2.虚证
  气虚致衄:头昏气短、倦怠无力、精神不振、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脉虚无力。
  阳虚致衄: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蜷卧欲寐、面包咣白、舌淡苔白、脉微细。
  阴虚致衄:骨蒸潮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虚烦不寐、舌红绛而光、脉细数。
  实证可因大量反复出血而导致衰竭,出现阴血虚或阳气虚的病理改变。虚证又可因过于温补而生热,出现虚实错杂的证候.
  [病机分析]
  鼻衄的病机,主要有热、逆、瘀、虚四类。
  ;热则迫血妄行伤于阳络,血溢脉外,血从鼻出而为鼻衄。除热迫血妄行这个因素外,热盛者还可煎熬阴血,使血行滞涩而形成瘀血。瘀血阻塞脉道,血不循经而衄,这是血热造成出血的伴随因素。
  逆:气帅血行,气逆则血逆,血溢脉道,自鼻而出而为衄。
  瘀:瘀血阻于经脉,血不循经,自鼻而溢则为鼻衄。
  虚:气虚不能摄血,阳虚不能固阴,阴虚阳浮,虚火伤于阳络,皆可致鼻衄。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由于鼻衄不是一个独立病,只是许多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所以鼻衄的治疗,主要取决原发病的治疗。
  1。实证
  1.外邪致衄: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由于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而化热,热灼阳络而致衄。可予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或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茯苓,枳壳、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甘草.生姜),随表解而衄止.
  风热外感:发热微恶风寒, 自汗出,咽痛咳嗽,舌尖红,脉浮数.由于温邪犯肺,肺气被郁,郁热上灼肺窍而鼻衄。可予升降散(僵蚕、蝉退、姜黄,大黄)或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荆芥穗.牛蒡子、薄荷,豆豉、芦根、甘草).风热除而衄自止。若燥邪伤肺,口鼻咽干,干咳少痰者,可予上方加石斛、花粉、白茅根、麦冬等。少量鼻衄者,可用凉水局部冷敷,即可止血.鼻腔干燥者,可涂用甘油、软膏或者香油,以滋润局部粘膜,防止再次出血。
  (2)热邪致衄:
  外邪化热:外邪入里化热,可由气入营,入血,逐步深传。气分热盛而鼻衄者,壮热泞出,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予化斑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犀角、玄参),便秘者,加大黄。气营两燔者,灼热烦躁, 瞻浯发斑,舌绛、苔黄、脉数,可选用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石膏、知母、元参、细生地,麦冬),或清瘟败毒饮(石膏,生地、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丹皮、甘草、竹叶)。热入血分者,除灼热肢厥,躁扰谵狂.舌深绛,脉沉数疾外,尚可见衄血吐血,溲血便血、黄斑等出血症状,可予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上述各方中,均可重用桑白皮止鼻衄。因肺开窍于鼻,气逆则血逆,气有余便是火,桑白皮泻肺气,气降则血降,气顺则火消。笔者在卅年临证中,凡实证鼻衄,皆重用桑白皮至30克,效果甚佳。
  上述各方不仅对外感急性热病适用,对一些血液病伴有鼻衄者,如血小板减少,再障等,只要脉数大有力,皆可用之。加王氏以清热养阴活血止血法(黄芩、栀子.蒲黄、五味,元参、生地、麦冬、三七、地榆炭、白芍、石韦,红枣)治疗血小板减少伴鼻衄者40例,痊愈32例,好转6例,无效2例(王健中经验)。
  肝火上逆:气郁化火者,头晕目眩,面赤目赤,烦燥易怒,胸胁胀痛,舌红脉弦数,可子丹栀逍遥散。肝火重者,可加胆草,生地,生石决明等。鼻衄重者可加羚羊角、白茅根、藕节炭等。
  (3)血瘀致衄:瘀血是病理产物,又可转化成致病因素而造成鼻衄。所以瘀血的治疗,往往要结合原发病的辨证治疗。如热入血分造成的瘀血,当于清热凉血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的药物,代表方如犀角地黄汤,以丹皮、赤芍活血化瘀。例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伴有广泛出血症状,以血府逐瘀汤结合辨证施治,36例中痊愈26例.好转1例,无效9例(王今达经验)。
  2。虚证
  气虚:头昏无力,气短心悸,纳呆便溏,面色不华,脉虚无力,可于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炒枣仁、桂圆肉、远志.木香,炙草.生姜、大枣)益气摄血.鼻衄重者,可加仙鹤草、三七、棕榈炭等止血.叶氏以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生地,牛膝、藕节炭、焦三仙。白茅根,甘草为基本方,治疗小儿鼻衄120例,结果3月+以上未再衄血者96例, 占80%,总有效率92.59b(叶明经验)若气随血脱者,予独参汤浓煎频服,或参麦针(人参、麦冬)每次4—10毫升,加509b葡萄糖20%毫升静脉注射。
  阳虚: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蜷卧欲寐、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予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炙草)加血余炭、三七粉、棕榈炭以止血。若亡阳者。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可用参附汤(人参、附子)或四逆汤(附子、干姜、炙草),或用参附针(人参、附子),每次40--100毫升加入10%葡萄糖250-500毫升中静脉点滴。出血重者,可用复方五倍子液(五倍子、诃子、明矾、甘油)喷于出血部,以紧急止血。共治74例,1次喷晒止血者68例,其余6例经2—3次喷晒后止血,成功率100 %(王清莲经验).阴虚:骨蒸潮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虚烦不寐,心悸盗汗,舌红绛少苔,脉细数。、可予知柏地黄汤加味,药如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阿胶、仙鹤草、茜草、侧柏叶等。若阴竭阳越者,可予山萸肉40—60克浓煎频服,或予三甲复脉汤(牡蛎、鳖甲、龟板、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炙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