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梗阻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肠 梗 阻

  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为临床特征的…种常见的急腹症,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等特点。在中医学文献中,对肠梗阻的记载很多,大致可以包拈在。腹满”、“寒疝”、“宿食”、“关格”、“肠结”、“结胸”等病证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继承 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取得了很大成绩.仪70%左右病人避免了手术而治愈,死亡率也下降到3%左右。
  [临床表现]
  各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肠梗阻,各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是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的临床表现则是一致存在的,这是各类肠梗阻的共同特征。它们以概括为四个字:痛,胀.呕、闭。
  1.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的典型腹痛为阵发性绞痛.是由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蠕动剧烈增强所引起。开始时较轻.逐渐加重至高峰,然后逐渐减轻.以至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度发作。绞痛部位多在脐周围。发作时伴有肠音,并可能见到肠型和肠蠕动波.听诊时,肠蠕动音亢进,呈高调的金属音或气过水声。绞痛发/乍时,患者除感腹内疼痛外,往往感觉有气体在腹中进行,到达某一部位后受阻,疼痛最为强烈。若感觉气体通过或有气体自肛门排出.则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这种腹痛见于单纯性肠梗阻,慢性部分性梗阻和慢性梗阻急性发作时。绞窄性肠梗阻为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刷。绞痛发作剧烈,消失也快,但在阵发性绞痛过后.常有持续性钝痛,甚者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见于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如肠扭转、肠套叠等)。麻痹性肠梗阻,则为持续性胀痛,听诊时肠音消失。
  2。呕吐
  梗阻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食物或胃液。小肠高位梗阻, 呕吐频繁;小肠低位梗阻,呕吐发作较晚,可能吐出呈。粪”样物质.如呕吐物为血性或咖啡色.提示肠管有血循环障碍,常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呕吐物常为溢出样。
  3.腹胀
  腹胀是肠梗阻较迟出现的症状。高位空肠梗阻由于呕吐频繁,可以无明显腹胀;低位梗阻则表现为全腹膨胀,叩诊呈鼓音:有时能看到膨胀的。肠型”。闭袢性肠梗阻中,在腹部出现不对称的局部膨胀。
  4。停止排气、排便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者无排便排气。但在不.完全牲肠梗阻或早期高位性肠梗阻.梗阻以下有残存之粪便和气体,故仍可能有小量的排便或排气。在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可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果酱样便。
  5。舌苔与脉象
  早期舌质淡红、舌苔多为薄白.晚期舌苔呈厚腻黄燥.或焦黑而干.舌质红绛。脉象早期滑数有力,晚期细弱无力或细数。
  6.体温
  单纯性肠梗阻的早期,一般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晚期或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毒素吸收,体温常升高,在伴有严重休克时体温可低于正常.
  7.全身情况
  在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梗阻后期则出现脱水,电解质,酸硷平衡紊乱.绞窄性肠梗阻则情况严重.可出现神志萎靡,淡漠,并有腹膜炎及全身感染中毒现象.
  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轻度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绞窄性肠梗阻时,腹部可有固定时压痛和反跳痛,腹肌紧张,并可叩到移动性浊音,腹穿可抽到血性腹水。因肠扭转引起梗阻者.常可在腹部扪及痛性包块.蛔虫性梗阻时,在腹部可触及条索状团块.肠套叠在回盲部时.在右中上腹或上腹中部触及光滑、比较活动的。腊肠形”肿块.
  [诊断要点]
  ①发病后有腹痛、呕吐、便闭.腹胀,腹部有压痛,肠蠕动波和蠕动音亢进等。
  ②X线腹部透视或摄片检查、实验室检查。直肠检查,腹腔穿刺.超声波等有利于确定诊断.
  [病机分析]
  肠梗阻是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虫团集聚等因素.使肠管功能紊乱、通降失常、滞塞不通而发病。
  肠逍气血瘀结, 肠腔梗阻不通,不通则痛.初期为阵发性腹痛.感觉有气体在腹中窜行为气痛:后期持续性腹痛,腹部压痛固定不移,为瘀血痛。肠管闭塞,胃肠之气上逆则呕吐;气滞于中,精气不升.浊气不降,肠内积聚气体和液体则腹胀;肠道不通、传化失司,大便。矢气不通则闭.故临床上出现痛、胀、呕.闭四大症状.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因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加之肠道传化失司,不能分清泌浊,水液大量积于肠道,则严重耗伤津液.而出现倦怠乏力、精神萎顿、二眼凹陷,皮肤松弛.口干舌燥,舌苔厚腻,舌质红绛,脉弦细或沉细等伤阴损阳的症候.若气滞血瘀,脉络阻塞.以致血不循经而外溢,则呕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致肠坏死.故有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若热毒炽盛,邪实正虚.正不胜邪.阴阳两伤,则发生烦燥,自汗,四肢厥冷.脉沉细而数等中毒性休克的严重现象.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根据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由六腑痞塞不通所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在治疗时采取积极主动的”通里攻下。方法,使梗阻缓解。常用方;炒莱菔子30克,厚朴15克、枳实10克,大黄10一30克(后下)、芒硝10--20克(冲服),甘草6克。煎成200毫升,分二次服。一日1--2剂。
  加减:高位性肠梗阻恶心呕吐频繁可酌加姜半夏.竹茹.代赭石。亦可针刺取上脘、中脘.足三里、曲池、内关透外关。手法: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低位性肠梗阻腹胀明显者,可加广木香、香附。针刺取穴:关元.气海。患者有吐蛔、便蛔史,腹部可扪到索条样肿块,肿块可随肠管收缩而改变其形态者,可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槟榔.亦可选用驱蛔承气汤{大黄、玄明粉,槟榔、川楝子、乌梅、木香,苦参、川椒)。肠梗阻后期时,腹部有移动性浊音或积液较多者,可加黑白丑3克、甘遂末0.3克.冲服厂体质较弱,或年老体弱慎用)。亦可选用甘遂通结汤(甘遂末、桃仁,赤芍、牛膝。川朴、木香。大黄)。 患者腹部右手术或感染历史,或反复发作急性肠梗阻历史,多属粘连性肠梗阻,可加制香附、乌药、青陈皮、桃仁、 郁李仁, 亦可选用肠粘连松解汤(炒莱菔子、厚朴.木香。乌药、桃仁,赤芍、番泻叶、芒硝)。口干舌燥、腹部皮肤松弛等伤阴津亏者。加生地、石斛,沙参、麦冬。年老体伤者,可加党参、当归,黄芪。有食积者,可加焦山楂、焦六曲. 、
  肠梗阻中期.由于气滞血瘀,瘀久化热.表现以阳明实热和湿热蕴结的症状为主,证见腹痛剧烈,发热,腹部中度膨胀,可见明显肠型.有轻度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治宜宣通壅塞,清热解毒,常用复方大承气汤;炒莱菔子.厚朴,枳实、木香、大黄、芒硝,黄芩.黄柏、板兰根,生地.丹皮。
  肠梗阻后期,热毒炽盛,正不胜邪,阴损及阳而出现烦躁.自汗、四肢厥冷,脉沉细无力等中毒性休克现象时.可选用温脾汤,扶正攻邪同施,常用药如人参。附子、干姜、大黄、甘草。一般在服药4小时后梗阻未能缓解者,可再服同等剂量方药1—2次.在服药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组织抢救。
  肠梗阻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要区别单纯性与绞窄性.这一点极其重要,绞窄性肠梗阻因肠壁有血运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其发展结果是肠坏死,腹膜炎而至感染性休克。若呕吐物有血性或咖啡包,或肛门排出血性液或果酱样便时说明血瘀重,可用桃仁承气汤加减,药如:桃仁.当归,赤芍,红花.川朴、大黄(后下)。芒硝(冲服).三七粉(冲服).在用药过程中.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
  肠腑寒凝内结,证见发病急骤. 腹痛剧烈,脘腹怕冷,面色青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治宜温里通下:常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巴豆散及大黄附子汤加减。三物备急丸:生大黄、生巴豆(去皮膜)、干姜各等分、研细末.装入胶囊,每囊含生药300毫克,每次口服2—3粒。适用于寒邪内结的里实证。巴豆散:巴豆去外壳内皮,研成细末。加乳糖适量混匀,装入胶囊,每囊含纯巴豆粉40毫克。每次服2个胶囊(儿童体弱者减半),一般服后2—4小时内可大便4—6次.在3—5小时后根据效果及反应确定是否再服.适用于肠腑寒凝,正气较盛者。由于巴豆力猛.如服后泻下过度,可用黄连lO克,煎汤冷服;或食凉绿豆稀饭一碗即可解毒。正气弱者.可改用大黄附子汤;大黄10克(后下),附子lO克,细辛3克.煎成200毫升.分两次服,每日l一2剂。适用于脏腑寒凝之证.
  体虚便结,小儿早期肠套迭,粘连性肠梗阻,也可用生大豆油、生菜子油或石蜡油:成人用200A-300毫升,加温至20。C.抽空胃液后由胃管注入.夹管1小时。
  大麻叶注射液“200%大麻叶注射液10毫升加入于等渗葡萄糖或等渗盐水20毫升内静脉缓注,每3—4小时重复一次,至达疗效为止,但每日量不超过100毫升,儿童减半。梗阻解除后再继续用药1天以巩固疗效.锦州医学院用于单纯性肠梗阻50例.治愈率达82%.对低位肠梗阻,尤其是对口服困难或呕吐频繁者,可采用肛门滴入作保留灌肠.将枳实15克,川朴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芒硝12克(冲)煎成200毫升,病人右侧卧位,以细肛管插入乙状结肠(自肛门插入15厘米),每分钟约60滴. 6小时后无效可再滴1剂。针刺泊Z-,疗肠梗阻能调整胃肠道的运动功能,增强胃肠分泌功能及改善肠壁血液循环.①腹痛取穴中脘、天枢,天关、合谷.足三里、大肠俞.脾俞、次缪.②呕吐;取上脘.中脘、足三里、曲池.内关透外关.③腹胀:取关元、气海.手法:强刺激,每次留针20~30分钟。此外.还可采用新针,电针、耳针、水针(穴位注射)等.韶山人民医院以针刺大横穴治疗急性肠梗阻185例,治愈率82.1%。颠簸疗法:病人取膝肘位,使上下肢距离加大,充分暴露腰部,施术者空跨于病人之上或站于病人一侧.让病人放松腹肌,术者两手轻置于病人腹部阴侧,由上而下或左右震荡,震度由小渐大,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每次可进行5—10分钟,根据情况反复使用。它是早期肠扭转的主要治疗方法,治愈率约72.2%一92%。
  急性肠梗阻的治疗结果与梗阻的原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以 及诊断是否及时.治疗方法是否得当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病的治疗,近年来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是急腹症当中死亡率较高的一个病种。单纯性肠极阻的死亡率在3 9b左右,而绞窄性肠梗阻在1090左右。常见的死亡原因为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肠瘘及全身衰竭等。研究肠梗阻的有效的预防方法及改进治疗措施,仍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尚须今后步一步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