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阑尾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占外科住院人数的10—1595.可发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为多。据资料统计,10---40岁发病者占859b, 5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较少,20—30岁之间发病者占总发病人数的409b.男性是女性的两倍。
  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急性阑尾炎”的病名,但从阑尾炎的发病部位与临床症状分析.本病可归属于中医。肠痈”的范畴。
  [临床表现]
  l。腹痛: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症状,因此辨别腹痛痛势、性质、部位,对诊断急性阑尾炎有着重要意义。典型的腹痛多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围,为阵发性疼痛,初起并不剧烈,而是逐渐加重,经过数小时乃至一日,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阑尾处,这种转移性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特点,约70—8095的病人有此典型症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早期的上腹及脐周围痛常表现为窜痛不定,多属于气滞作痛,病势进一步发展,腹痛固定于右下腹部,多属于瘀血作痛。结合现代医学分型,若为单纯性阑尾炎,其痛势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若为化脓性或坏死性阑尾炎,其痛势多为阵发性剧痛或跳窜;阵发性绞痛往往是阑尾腔确梗阻;在病变过程中.腹痛突然减轻,多为梗阻减轻或炎症消退,但也有因坏死或穿孔而痛势轻者.须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分析。若腹痛已局限于右下腹,后又向周围扩散,多属阑尾穿孔,病程已发展到腹膜炎阶段。另外,有的医家依据腹痛的位置不同,又有不同的肠痈病名。如天枢穴附近痛的名大肠痛,关元穴附近作痛的名小肠痈。也有依据腹痛时出现的不同症状来命名的,如腹痛右腿屈而不能伸的名缩脚肠痈:绕脐生疮的名盘肠痈。
  2.胃肠症状:除腹痛外,恶心、呕吐也为常见的症状,多出现在发病之初,为腑气不通,胃气上逆的结果。吐物多为食物,一般表现为恶心重,吐物并不多。其次有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食欲减退为脾胃气滞;腹泻为湿热下注:便秘属内热津伤或热结里实证.
  3.全身症状:初期可见头晕、头痛、倦怠无力。病情发展可见发热、口干、尿黄、脉数。若为单纯性阑尾炎,体温可在37。一38。C之间。化脓性或坏死性阑尾炎可在38。一39。C之间:少数坏疽陆阑尾炎可有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40。C以上。
  4.体征:
  (1)脉象:初期脉弦或紧;郁而化热时脉数;成脓以后,脉洪数或滑数。
  (2)舌苔:初期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红;化热后,舌苔转黄,舌质变红:热苌时.舌苔焦黄干燥.舌质红绛。
  (3)压痛: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而且
  最重要的体征.按压部位决定刁‘盲肠和阑尾的位置。一般位于右下腹髂前上棘的内侧附近。临床上常用的有麦氏点和兰兹氏点两种。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界处。兰兹氏点位于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点。实际上压痛点的准确解剖位置在诊断上并不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右下腹有一个范围局限的触痛点,即使患者自觉腹痛点在上腹部或脐周围时,体检时常可发现右下腹已有局限的压痛点。在炎症已扩散至阑尾以外时,右下腹触痛区范围也扩大,但阑尾部位的压痛仍最为明显。但是,由于阑尾的位置,炎症的轻重、人体耐受能力及体质的胖瘦不一一等因素,给触诊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生理上阑尾的位置异于正常,或阑尾的位置较深,或体质过胖,腹部肌肉发达不易触及,或因老年人对压痛不敏感,皆影响压痛的诊断,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予以参照。
  ①反跳痛:吊手指在阑尾处渐次重压,然后迅速抬手放松.若病人感到该区腹内剧烈疼痛,即为反跳痛阳性.表明炎证已累及壁层腹膜受刺激的一种表现.
  ①腰大肌刺激征和腰大肌试验:、当阑尾炎症波及腰大肌时.常使右侧髋关节呈屈曲状态,即所谓缩脚肠痈:病员取左侧卧位.将其右下肢向后方过度伸展时,引起右下腹疼痛,多见于盲肠后位闸尾炎。
  ③闭孔肌试验:病人乎卧,右腿厢曲并内旋髋关节,如能引起腹痛加剧,表示盆腔位阑尾炎。
  ④直肠检查:当阑尾位置较低,位于盐腔时,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前壁右侧有触痛。
  ⑤盲肠逆行充气法:用左手按压右下腹,右手逆行挤压结肠,呈现右下腹疼痛为试验阳性。提示阑尾有炎证。
  (4)腹肌紧张:因壁层腹膜受到刺激则腹壁肌肉反射性收缩而致腹肌紧张。这是一种身体的防御反射.70 %的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有腹肌紧张体征。但在炎证尚未达到阑尾浆膜表面时,多无腹肌紧张。明显的腹肌紧张多由于炎症已扩散到阑尾范围以外.多见于坏死或已穿孔的化脓性阑尾炎。老年人、多产妇、身体肥胖者,因腹壁肌肉松弛或薄弱,肌肉紧张不易发现。触觉过敏者多见广年轻妇女或小儿.容易出现假陆腹肌紧张.因此有时需要反复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5)经穴触诊:60一80%的病人.在足三里和阑尾穴上有压痛点,左右侧都可出现,但以右侧为多。
  (6)皮肤感觉过敏:急性阑尾炎时,右下腹可出现皮肤感觉过敏区.该区位于10、11、12脊神经分布的范围内,是一种内脏躯干神经反射的表现。在阑尾穿孔或坏死后,过敏现象消失。
  [诊断要点]
  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②局限性显著触痛(右下腹反跳痛.压痛):
  ③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白细胞增多。约有70%患者白细胞计数在l一2万之间,约有10%患者白细胞在1万左右。故白细胞计数不高者,也不能轻易否定诊断。
  [病机分析]
  急件阑尾炎,是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糟粕积滞所致。初期为气机痞塞,胃肠结滞,气血凝聚,肠络不通,属肠腑瘀滞。继则瘀久化热,热蕴肠中,继而腐脓,为胃肠湿热或实热。甚则热毒炽盛.痈脓溃破,属肠痈热毒。病变过程中,气滞、血瘀、热毒又互相影响.互相转化。腹痛为气血结聚.不通则痛;呕吐恶心为腑气不降,胃气上逆:腹泻为湿热下注,迫于大肠;便秘为热盛津伤,肠燥津枯.总之,本病病位在肠腑,恢复期或转慢性期,可影响脾胃;早期多属里,热,实证;但在重症或转为慢性时,常呈虚实夹杂证。本病湿热期.热邪很容易化燥,进而伤阴,致病期缠绵.病程中,若邪盛正虚.常可导致种种变证:热毒蕴结,呈腑实证:瘀热相结,右少腹出现瘀块;湿热下注,形成内痈;邪热内陷.不能夕卜达,则现热厥证,甚则亡阴亡阳:偶因湿热相搏.而出现黄疸,肝痈者。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急性阑尾炎的辨证,大抵分为三期.即瘀滞期(即初期,脓将成而未成);蕴热期(即酿脓期,此期脓己成):毒热期(痈脓已溃)。
  1.瘀滞期
  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伴有脘腹胀闷、恶心、暖气、纳呆、便秘,小便清或黄。右下腹有压痛或反跳痛,阑尾穴压痛明显,腹皮微急.有时可们及局限,\号肿块,体温38。C以下.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舌质正常,苔薄白或黄。脉迟紧或弦数.
  此期热象不显著,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的征象,在辨证中应分辨气滞或血瘀的轻重.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此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急性阑尾炎、轻型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炎证消散的后期。
  治宜通里攻下,行气活血,辅以清热解毒。方用阑尾化瘀汤加减(南开医院方):生大黄、川栋子、延胡、木香、桃仁、丹皮、银花、蒲公共、生甘草。气滞加乌药。陈皮:血瘀重加丹参、红藤。
  2.蕴热期
  腹痛及右下腹痛加剧,少腹硬满,按之内痛。或可扪及压痛的肿块。壮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腹泻,小溲短赤,舌苔黄厚腻,脉洪数。
  此期是在气滞血瘀期的基础上内蕴郁热.热胜肉腐为脓。但应分清湿与热的轻重.不可将湿热与实热混淆。这一期相当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早期.
  治宜通里攻下,清热除湿.佐以行气活血。方用阑尾清化汤加减(南开医院方):生大黄,丹皮、桃仁、银花。蒲公英、赤芍、生苡米、川楝子,生甘草。实热重加黄连,黄芩、黄柏。湿热重加藿香、佩兰、白蔻。
  3。毒热期
  腹痛剧烈.弥漫全腹(腹膜刺激征)。腹皮硬(腹肌紧张),手不可近,心下硬满,腹胀,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涩滞若淋.脉弦数或滑数.舌苔焦黄或黄腻,舌质绛红或舌尖红。
  此期为热邪炽盛期.痈脓虽溃.但壮热不减,化燥伤阴,常可引发肠结(肠梗阻)、热厥(感染性休克),应予警惕。这一期相当于坏疽性阑尾炎及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
  治宜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佐以行气凉血。方用阑尾清解汤(南开医院方)加减:生大黄,银花、蒲公英、败酱草、冬瓜皮、丹皮、生苡米、川栋子、生甘草。热毒伤阴者,加鲜生地、玄参、天花粉:阴损及阳者,酌加熟附片,干姜;呕吐不食者加黄连、半夏;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腹胀者加川朴。
  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自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来,不仅使患者缩短治疗期,少受痛苦,还积累了不少的治疗经验。总的讲,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分两种。一为手术治疗,一为非手术治疗。上述是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
  4。外治法
  (1)如意金黄散(成药);用酒、醋或麻油调敷,每日一次。本方清热力强,常用于症见红肿热痛的肠痈。
  (2)大蒜芒硝大黄方:将捣就的蒜泥,作成厚2—3厘米、直径4—5厘米的药饼,外敷右少腹:外敷前局部皮肤先涂一层凡士林(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皮肤。一般在敷药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病人感到局部灼热疼痛,逐步加重,腹中气体窜动,续有频频矢气。2小时后更换,外敷大黄醋糊剂8—12小时。一般至lO小时左右,症状明显减轻.本方通用于肠腑瘀滞证。 (朱仁康经验)

  (3)针灸疗法:
体针:取足三里、阑)己穴,阿是穴。呕吐加内关:腹胀加大横、天枢;高热加曲池。耳针:取穴阑尾。交感、神门、大肠.选以上穴位2—3个.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两次.
  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治疗中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痛、腹胀,热象、二便、体征、舌苔, 脉象变化。一般在服药后,随着大便的通畅,腹痛应当减轻,表明病情好转;若腹痛加剧或范围扩大.说明病情在继续发展或恶化。右下腹的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的程度和范围,也是预测病情好转的重要方面。一般病情好转,则压痛 反跳痛、腹肌紧张等都应减轻,反之增重。他如体温。脉象,舌质、舌苔.二便,白细胞计数的改变也反映了病情的进退.在治疗也应密切注意观察.
   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或由于病人不配合,或因医生用药不及时.错过良机,或因病变过程中邪热炽盛,正气虚损,或因兼有其它疾病,或因其它因素,而致病情变化.变生他病。对于这些变证,应针对其体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必须手术治疗的病人.也要及时作出判断,以免延误病机.
  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在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或自行痊愈后,阑尾急性炎症虽然消退.但可能留下一些变化,如阑尾壁纤组织增多、管腔部分狭窄或闭合,阑尾周围粘连等,使炎症未能完全消失.使急性转变为慢性,或可促使急性炎症的多次复发。中医学认为.急性阑尾炎病的后期,虽经治疗而病势消退,但因病程缠绵,正气损伤.余邪未尽,正虚邪恋,气滞血瘀而致。证见右下腹痛,多是轻度疼痛或持续性隐痛,常因剧烈运动、过久行走、担负重物或饮食不慎而引起或加重。常伴有上腹部不适,反酸、腹胀、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追溯病史.有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病史。
  慢性阑尾炎的治疗,一般多在辨病用药的基础上结合辨证用药,辨病用药以调畅气血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常用药如柴胡、枳壳、赤芍、白芍,当归、川芎、苡仁、醋炒延胡索、蒲公英、石菖蒲、炒灵脂、川楝子、甘草。辨证用药则多在此基础上兼顾其阴阳盛衰,寒热偏重.气虚者加黄芪,虚甚者加人参(或党参),阳虚加制附片,肉桂,血虚者加熟地,饮食积滞加木香、焦三仙,大便干结加酒炒大黄,如此等等.务使攻不伤正,补不碍邪,而逐渐缓解.如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