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包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心 包 炎

  心包炎是心包膜脏层和壁层的炎性病变,常是继发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全身疾病的一部分,也可由邻近组织如胸膜、心肌、纵隔、淋巴结炎症的局部病变的蔓延或损伤所致。心包炎可与心脏的其他结构如心肌或心内膜等的炎症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脏层和壁层心包膜发生纤维蛋白性、浆性纤维蛋白性、血性或脓性的炎症渗出+使心脏受压,舒张受限制,产生心脏填塞征。在心包快速渗液或心包出血而发生急性填塞时,会发生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而发生休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包炎两大类。急性心包炎又可分为干性心包炎(纤维蛋白性)与湿性心包炎(渗出性)两类;慢性心包炎分为缩窄性心包炎及粘连性心包炎两类。病程在6周内一般为急性,半年内为亚.急性,超过半年为慢性。急性者常伴有渗液,慢性者容易发生心包缩窄。
  在中医学文献中并无心包炎的病名和专篇讨论,结合其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心包炎属于胸痹心痛、喘咳、发热、心悸、痰饮等病范畴。但前人对本病从病因病机乃至立法选方用药均有较详细的论述。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曰:“心病心先痛”之谓,称卒心痛。”《素问.痹论篇》曰:“心痹者,脉不通。”《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出于左乳下…如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泻也。”宋代《济生方》论心痛病因有外感六淫,或啖生冷果食之类;明《景岳全书》认为本病在治疗与护理上“速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
     [病因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病理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
  l.外邪侵袭,肺气不足 气候突变,寒暖失常;起居不慎致腠理疏懈,卫气不固,外邪乘虚而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肺气不足,外邪侵袭人体寸,首先犯肺,使肺气失宣;因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脉,肺主气,朝百脉,辅心而行心脉,在生理、病理上互相有牵连,故温热毒邪又必浸淫心脉而发病。
  2.劳逸不均 疲劳过度,忧思伤心,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均造成正气虚衰,阴阳平衡失调;素体阴虚,或外感发热经久不愈而致阴血亏损,阴阳平衡失调,内热自生,扰乱心脉,心悸不宁而出现低.热、心悸、乏力、喘促等症。

  3.心血瘀阻 心气不足,气虚血瘀,复感外邪,“不通则痛”,而有胸痛。
  (二)西医学认识
  1.病因 心包炎病因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心包炎 包括细菌性(化脓性,常继发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也可由心包邻近脏器感染灶直接曼延而来,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结核性,最常见,多由支气管淋巴结核或肺、胸膜结核直接曼延或血行、淋巴管播散而侵人心包,多见于青年)、病毒性(如柯萨奇、埃可、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巨细胞病毒等)、真菌性(如组织胞浆菌、放线菌、分支杆菌等)及其他如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阿米巴原虫等。
  (2)非感染性心包炎 包括非特异性心包炎、伴有其他器官或组织系统疾病的心包炎(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透析治疗、肾移植、爱滋病;血清病、过敏性肉芽肿、过敏性肺炎;夹层动脉瘤、肺栓塞、胸膜、食道疾病;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痛风、胆固醇性心包炎;胰腺炎、地中海贫血、尿道炎综合征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心包炎(如穿透伤、异物、心导管、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心脏按摩等的创伤;放射线)、药物引起
的心包炎(如苯妥英钠、青霉素、异烟肼、保泰松、甲基硫氧嘧啶等)、新生物引起的心包炎(间皮瘤、肉瘤等及肺或乳腺癌、白血病等转移)。
  2.发病机制
  (l)急性心包炎 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无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心包渗液对心室舒张有一定影响。心包渗液使心包腔内的压力上升,当压力超过一定.临界水平后,妨碍心室的舒张与充盈,心排血量将显著下降。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将使体静脉压力逐渐升高。上述血流动力变化的发生和程度的轻重,取决于心包渗液量、渗液性质和积聚速度的快慢,及心包顺应性和心肌功能。渗液量明显增多可使心包腔内压力急剧升高,但是有时渗液量虽少(200mI内),而积聚速度极快或渗液粘稠度高以及心包膜有增厚等情况时,心包腔内压力也可明显上升,引起心脏压塞征象。
  (2)缩窄性心包炎 病理变化是静脉系统高血容量和低心排出量,造成这种生理紊乱的主要因素是心室受压、心室舒张受限制。右心室的舒张期充盈受限,静脉血回流发生困难,静脉压因而升高,更因上下腔静脉亦受压束,特别是下腔静脉通过膈肌处常受环状瘢痕压束,引起体静脉扩张、颈和上臂静脉怒张明显;肝脏由于慢性瘀血而肿大;腹腔和胸腔积水;下肢浮肿,因左心室充盈在舒张期受到障碍,血液不能良好地充盈左心室,收缩时心搏血量减少,因而心排血量下降,心率增快,与此同时还可出现呼吸困难。
  (3)慢性渗出性心包炎 发病机制可能是心包表面坏死细胞或血性心包内的红细胞溶解后释放出胆固醇等导致的结果,也可能因心包炎影响淋巴引流或心包的回吸收障碍所致。胆固醇心包炎的渗液中胆固醇含量可高达6()一850mg/dl,并有胆固醇结晶析出,后者可刺激心包膜使渗液增加。病程进展一般缓慢,心包腔可容纳大量积液而心包腔内压力增加不显著。渗液可清澈透明或呈混浊而闪光,或为草黄色、棕色、红色与绿色,引起心脏压塞者不多见。心包炎时心包膜大量积液,心包腔压力增高,心脏舒张受阻,回心血量减少,静脉郁血,心输出最降低,收缩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本病的基础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心包渗透液是急性心包炎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原因。心包渗液由于重力作用首先积聚于心脏的膈面,由于渗液的急速或大量积蓄,心脏的两侧均可充满渗液,使心包腔内压力上升,气血运行不畅则有胸闷痛、憋气等;当达到一定程度时限制心脏的扩张,心室舒张期充盈减少,心搏量降低,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机体供血供氧不足则有心悸、气短、乏力;肺循环受阻,肺气上逆则咳喘、咯痰等:,此时机体的代偿机制通过升高静脉压以增加心室的充盈,增强心肌收缩力以提高射血分数,加快心率使心排血量增加,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以维持动脉血压。如心包渗液继续增加,心包腔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心搏量下降达临界水平时,代偿机制衰竭,于是升高的静脉压已不能增加心室的充盈;射血分数下降;过速的心率使心室舒张期缩短达到极限,动脉血压下降,导致心排血量显著下降,循环衰竭而产生休克,此即为心脏压塞或称心包填塞。主要临床症状以胸痹、咳喘、痰饮为标实,而实质上是在心气不足、肺阴虚损或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外邪乘虚侵袭而发热、喘咳。另外,正气虚损,阴阳平衡失调,内热自生,而出现低热、乏力、喘促等症。由于心气不足,气虚血瘀,不通则痛而胸痛。最终可导致心阳虚脱而出现心
力衰竭、休克等。
     [临床表现]
  (一)急性心包炎
  1.症状 发冷、发热、心悸、汗出、乏力等全身症状,可为原发疾病所掩盖(如感染性心包炎多见感染症状发热、出汗、乏力等;结核性心包炎起病缓慢,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化脓性心包炎起病急骤,常有高热、寒战、大汗、中毒症状严重)。心前区疼痛,常于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吞咽、卧位尤其当抬腿或左侧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倾位时减轻;疼痛部位常局限于胸骨下或心前区,常放射到左肩、背部、颈部或上腹部,偶向下颌,左前臂和手放射;右侧斜方肌嵴的疼痛系心包炎的特有
症状,但不常见。心脏压塞可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紫绀、乏力、上腹部疼痛、浮肿、甚至休克。心包积液压迫气管可产生咳嗽,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症状。
  2.体征 ①心包膜擦音: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因发炎而变得粗糙的壁层与脏层心包在心脏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呈抓刮样粗糙的高频声音。在心前区听得心包摩擦音就可做出心包炎的诊断。②心包积液:、其积液量在200~300ml以上或渗液迅速积聚时可产生以下体征:心尖搏动减弱、消失或出现于心浊音界左缘内侧处,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相对浊音区消失,患者由坐位转变为卧位时第2、3肋间的心浊音界增宽,心音轻而远,心率快;左肺受压迫时可引起左肺下叶不张,左
肩胛角下常有浊音区,语颤增强,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E wart征);快速心包积液,即使仅100ml,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出现明显的心动过速,如心排血量显著下降,可产生休克,当渗液积聚较慢时,除心率加速外,静脉压显著升高,可产生颈静脉怒张,搏动和吸气时扩张,肝肿大,腹水和肝一颈静脉反流征阳性等体循环瘀血表现,动脉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脉搏细弱,可出现奇脉。
   (二)慢性心包炎
  1.症状 劳累后呼吸困难常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最早期症状,是由于心排血量相对固定,在活动时不能相应增加所致。后期可因大量的胸腔积液、腹水将膈肌抬高和肺部充血,以致休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大量腹水和肿大的肝脏压迫腹内脏器,产生腹部膨胀感。此外可有乏力、胃纳减退、眩晕、心悸、咳嗽、上腹疼痛、浮肿等。
  2.体征 心浊音界正常或稍增大,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音轻而远,这些表现与心脏活动受限制和心排血量减少有关。心率常较快,心律一般是窦性,可出现过早搏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异位心律。部分患者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听到舒张早期额外音(心包叩击音),此音在第2心音之后0.!秒左右,声音较响,呈拍击样,是由于心室舒张时受到心包积液的限制,血流突然中止,形成旋涡和冲击心室壁产生震动所致。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胸腔积液、下肢水肿等与心脏舒张受阻,使
心排血量减少,导致肾脏对水和钠的潴留,从而使血容量增加,以及静脉回流受阻使静脉压升高。缩窄性心包炎的腹水较皮下水肿出现得早,且多属大量,与一般心力衰竭不同,其原因尚未明确。
    [并发症] 。
  急性心包炎的并发症主要为心包填塞、心包缩窄及复发。少数慢性心包炎患者因病程较久,可有明显心肌萎缩和心源性肝硬化等严重病变,预后较差。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心脏未必增大,X线心影的变化常为原发疾病所致。心包积液量达300~500ml或更多时,心脏阴影才出现普偏性向两侧扩大,并有上腔静脉明显扩张及心膈角变钝的表现。当心包积液超过1000ml时,心影明显扩张,外形呈三角形或烧瓶状,各心缘弓的正常界限消失,透视可见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X线片显示增大的心影伴以清晰的肺野,或短期内几次X线片出现心影迅速扩大,常为诊断心包渗液的早期和可靠的线索。
  (2)心包钙化是曾患过急性心包炎的最可靠的X线征象,在大多数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中均可见到,常呈不完整的环状,易在斜位或左侧位片上见到,好发在冠状沟,左心缘、右心室膈面和右心室胸骨面等部位,心影增大呈三角形或球形,心缘变直或形成异常心弓,肺门影增大,肺血管充血,胸膜常增厚或有积液,透视可见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2.心电图检查
  (1)急性心包炎时,由于炎症常波及心外膜下心肌,而出现广泛的心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典型者早期除aVR导联外,各导联ST段普遍呈弓背向下抬高,T波高,经数日至数周后恢复。继之T波低平或倒置,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至心包炎消失后可恢复,一般在3个月内。发生心包积液后,除T波变化外,还可有肢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可能与心包积液所引起的心电“短路”有关;大量心包积液时,还可出现“P、QRS、T波全部电交替”现象,多与心脏悬浮在心包腔中致机械活动度加大有关。此外,窦性心动过速多见,部分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在风湿性心包炎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2)QRS波低电压、T波平坦或倒置同时存在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强力佐证,仅有T.波变化而无低电压对临床诊断有帮助,仅有低电压而无T波改变则无意义。心电图的改变常可提示心肌受累的范围和程度。50%左右的P波增宽有切迹,可有右心室肥大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或S7段压低等改变,少数病人有异常Q波。常见的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在病久和年龄较大的患者中心房颤动不少见。
  3.超声心动图检查 如在整个心动周期均有心脏后液性暗区,则心包腔内至少有50ml液体,可确定为心包积液;舒张末期右房塌陷和舒张期右室游离壁塌陷是诊断心脏压塞的最敏感而特异的征象,可在床边反复进行检查,确定心包穿刺点。对于缩窄性心包炎,可见心室容量减小,心房扩大,室间隔矛盾活动和心室后壁增厚、活动消失,并可探查出心包粘连与增厚程度以及钙化斑块。
  4.血液检查 在化脓性心包炎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正常或稍高。慢性心包炎无特异性改变,可有轻度贫血;病程较久者因肝瘀血常有肝功能损害,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生成减少;部分患者因肾瘀血可有持续性蛋白尿,使低白蛋白血症更为明显。腹水和胸水通常为漏出液;静脉压显著增高;
  5.心包穿刺 有心包积液时,可作心包穿刺,将渗液作涂片、培养和找病理细胞,有助于了解积液性质,确定病原。心包液测定腺苷脱氨基酶(ADA)活性~30U/L,对诊断结核性心包炎具有高度特异性,也可以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癌性者可找到癌细胞。抽液后再注入空气(100一150m1)进行X线摄片,可了解心包的厚度、心包面是否规则(肿瘤可引起局限性隆起)、心脏大小和形态等。
  6.其他检查 放射性显像法核素检查、磁共振显像均可显示心包积液的容量和分部,并可分辨积液的性质。凡有心包积液需手术引流者,可先行心包镜检查,它可直接窥察心包,在可疑区域做心包活检,从而提高病因诊断的准确性。还有心导管检查等。 、、
  [诊断要点]
  (1)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根据典型的心包摩擦音即可成立诊断。渗出性心包炎则根据上述心包积液体征、心包压塞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2)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有腹水、肝肿大、颈静脉怒张(吸气时更加扩张,心脏舒张期凹陷)和静脉压显著增高等体循环瘀血体征,既往有急性心包炎病史,心脏搏动减弱,脉压变小,奇脉和下肢浮肿,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显像检查等常可明确诊断,个别不典型病例需进行右心导管检查。

  [鉴别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急性心肌梗死 非特异性心包炎的剧烈疼痛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前者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疼痛因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而明显加剧,早期出现心包摩擦音,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正常,心电图无异常Q波;后者发病年龄较大,常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病史,心包摩擦音出现于起病后3—4天,心电图有异常Q波、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等改变,常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2.急腹症 急性心包炎的疼痛主要在腹部,可能被误诊为急腹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避免误诊,急性心包炎有典型的心包摩擦音。
  3.门脉性肝硬化 两者都有肝肿大、腹水和浮肿、腹壁静脉曲张,食道静脉曲张。但后者无颈静脉怒张、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奇脉、心包钙化和心脏搏动减弱等体征,不难鉴别。
  4.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 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鉴别较为困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缩窄性心包炎疲劳和呼吸困难逐渐发生.后来明显,而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一开始就明显;前者吸气时颈静脉扩张,常有奇脉,而后者无;前者心尖搏动常不明显,无二尖办与三尖办关闭不全杂音,后者常有;前者在第2心音之后较早出现较响的舒张早期额外音(心包叩击音),后者舒张期的心音在第2心音之后较迟出现,较轻,为第3心音,常可听到第4心音;另外结合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显像、血流动力学、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等及毛地黄治疗反应(前者静脉压不变,而后者下降)、外科手术探查治疗(前者效果良好,后者预后不佳)以资鉴别。
    [防治方法]
  一、一般措施
  (1)积极预防呼吸道及肠道感染的发作,防治传染病,注意空间及饮食卫生,可视情服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艾灸足三里等,以提高机体正气,增强抗病免疫能力。
  (2)积极增强体质,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注意生活规律,调均呼吸,流畅气血,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要注意谨慎起居,寒温适宜,防止居处潮湿。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结核病、败血症等,以防止发生心包炎。
  (4)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吸氧。加强支持疗法。
  二、饮食调护
  患病期间,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低盐为宜。尤其有心力衰竭时应控制摄人量;急性期给予流质饮食,供给必要的营养素。对心动悸、脉结代者不宜过食辛辣刺激和烟酒等。
  1.黄芪汤 取黄芪30一60g,加瘦猪肉适量,炖汤服之,每日服用,可以益气扶正,改善心肌功能,黄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提高心率(心率过缓者),也可以稳定心率过速者。
  2.紫河车粉 每次2g,每日2次,气候偏凉时经常间断服之。本粉剂适用于阳气亏虚、体质虚弱者。
  3.冬虫夏草汤 冬虫夏草10—20g,鸭1只或胎盘1具,炖食之,每周1—2次。本方益气温阳、固本扶正,久服可强身健体。
  4.田七粉 田七粉10~20g冲服,每日2—3次,本粉剂具有活血止痛作用,因心肌受损后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可经常服用。 .
    三、辨证论治
  1.外邪犯肺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主症:发热,汗出,咽痛,口干,咳嗽,气短,胸闷,心烦,身痛,乏力,舌质偏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或结代。 .
  治法:扶正祛邪,清热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党参、鱼腥草各15g,薄荷、牛蒡子、桑叶、桔梗、沙参、杏仁、防风、荆芥、芦根各lOg,甘草5g。方中以金银花、连翘为君,既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又具芳香辟秽之效;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防风、荆芥发散表邪;芦根、沙参清热生津;桔梗、鱼腥草、桑叶宣肺清热止咳;党参益气生津以扶正气;甘草调和诸药兼合桔梗以清利咽喉。热甚者加石膏、知母、黄芩、蒲公英等;如兼阴虚者可酌加玉竹、太子参;气虚者加党参、黄
芪、太子参等。 .
  2.痰饮伏肺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喘促,不能平卧,咳嗽多痰,烦躁不安,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或滑数。
  治法:宣肺平喘,温化痰饮。
  方药:二陈汤或导痰汤合小青龙汤加减。陈皮、法半夏、茯苓各15g,炙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炙甘草各lOg。方中用炙麻黄宣肺平喘;陈皮、法夏理气燥湿化痰;细辛、于姜温化痰饮;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用茯苓以健脾渗湿;为防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配以五味子酸收敛气,白芍和营养血;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如热毒甚,可酌加板蓝根、连翘、银花、贯众等药以清热解毒;咳嗽甚加枇杷叶、贝母、百部、‘远志等;声音嘶哑加胖大海等;全身浮肿酌加车前草、大腹皮、,泽泻、猪苓、冬瓜皮等;若痰浊夹瘀,见喘促气逆,面唇黯紫者可用涤痰汤加桃仁、红花、赤芍、水蛭、丹参等;又由于阳虚水泛者,宜温阳利水,可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3.气阴两虚
  主症:低热,汗出或盗汗,手足心热,舌干,口燥,咳嗽,气短,身倦,懒言,舌淡红,少苔,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滋阴,化痰止咳。
  方药:生脉散加减。人参或西洋参log,沙参、麦冬、天门冬、生地、百部、百合各15g,杏仁、知母、五味子各lOg,黄连5g。方中人参甘温,益气生津以补肺,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为君药;麦冬、天门冬、沙参、生地、百合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知母、黄连以清热生津;杏仁:百部以化痰止咳。因气虚无力鼓动血行,易兼血瘀之象,可加丹参、桃仁、田七、水蛭等药,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如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则加柏子仁、炒枣仁、珍珠母、生龙骨等。
  4.心血瘀阻
  主症:心悸,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痛有定处,气短,乏力,心烦不寐,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弦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养心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红花、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生地、牛膝、黄芪、炒枣仁各10—15g,柴胡、枳壳、炙甘草各10g:方中红花、当归、川芎、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黄芪、炒枣仁、炙甘草益气养心安神;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如有咳喘浮肿可加贝母、百部、杏仁、细辛、茯苓、大腹皮、泽泻等;心悸甚者可加龙
骨、龙齿、牡蛎等加强其安神作用。若心前区疼痛较甚者,加五灵脂、炒延胡索、薄黄各lOg;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大黄各15g,若有晕厥者,猪牙皂、细辛等份,研细末和匀吹鼻取嚏。也可灌服苏合香丸。 .
` .
  四、专病专方
  1.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等) 每日4—6粒含服,病甚亦可加量加次含服。功效理气活血止痛,用于心血瘀阻型。

  2.补心气口服液(黄芪、人参等) 每日3次,每次10片。功效补气养心止痛,用于偏气虚型。
  3.滋心阴口服液(麦冬、沙参等) 每日3次,每次10ml。功效养阴和血止痛,用于偏阴虚型。
  4.寒证心痛气雾剂(肉桂、香附等) 痛甚每次舌下喷雾1—2次。功效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阳虚寒痰阻滞型。
  5.麝香保心丸(麝香、蟾酥、人参等) 每日3次,每次2粒,痛甚可舌下含服1—2粒。功效益气养心,活血通络。
  6.补中益气汤 黄芪30g,党参、茯苓、白术各15g,柴胡、地骨皮、陈皮各10g、当归、甘草各6g。每日l剂,分两次服,可用于治疗心包炎并心包积液病例。
  五、中成药
  1.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类
  (1)鱼腥草注射液 有效成分为葵酰乙醛,已能人工合成。肌注4ml/7~,每日2次;或100ml静脉滴注,每日l一2次,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有较好疗效。
  (2)穿琥宁注射液 肌注每次40 8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每日0.16一O.2g,分2次稀释后使用。
  (3)双黄连粉针剂 由银花、黄芩、连翘等组成,具有清热解表。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每日1次。先用适量注射水溶解,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ml稀释,静脉滴注。 .
  (4)清开灵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之效,每次3粒,每日3次。
  (5)橘红止咳煎膏 具有化痰止咳。每次10ml,每日3次。
  (6)小青龙冲剂 具有宣肺解表、化饮止咳作用。每次1包,每日3次。
  2.温阳益气养阴类
  (1)参附注射液 由人参、附子组成,具有回阳救逆、温化水湿之效。参附注射液10~20ml静注,每日2次,或5%GS 250ml内加参附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黄芪注射液或参芪扶正注射液 具有益气固本作用,改善心肌细胞活性,提高免疫功能,对心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5%GS 250ml内加黄芪注射液60ml或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或补心气口服液10ml,每日3次。
  (3)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 适用于气阴两虚者,5%GS 250ml内加生脉注射液50一100ml或参麦注射液30ml静滴,每日1次。对心阳虚脱,血压下降者,在用参附汤(或参附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每次!O一20ml,缓慢静脉注射,每隔15—60分钟重复1次,连续3—5次,使血压回升稳定后,改用生脉注射液50—100ml加入]O%葡萄糖中缓慢静滴。
  3.活血化瘀成药 在本病中期较早使用活血化瘀药常能增强疗效,因心主血脉,故病亦常由气病而及血,出现血瘀征象。该类注射液有灯盏细辛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丸、散类有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田七片、血羯胶囊等。
  六、针灸及其他治法
  1.针刺疗法 取曲池、大椎、合谷等穴施针,有清热解表、止咳平喘等作用;针.刺内关、太冲、神门、心俞、后溪、外关、合谷、通里等,每次选用3—5穴,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得气后留针lO—15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胸痛者。
  2。耳针 常用穴位有心、内分泌、神门、皮质下、肾、交感等穴位,或取压痛敏感点,每次取3-4穴,采用埋针或按压王不留行粒法,均可埋3—5天。
  七、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 胸痛明显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疼痛程度剧烈者)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
  2.病因治疗
  (1)结核性心包炎 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治疗宜联合用药,链霉素、异烟肼及对氨水杨酸,疗程须在6个月以上。上述药物无效可选用乙胺丁醇、异烟肼及利福平等。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中毒症状,减少炎症渗出和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一般用强地松等。
  (2)化脓性心包炎 应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如疗效欠佳时,应早期实施心包切开引流术。
  (3)风湿性心包炎 治疗参阅风湿热内容。主要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水杨酸制剂联合治疗。
  3。解除心脏填塞 心包穿刺抽液减压能解除心脏填塞,缓解症状,且能确定病因。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穿刺可用超声波检查协助定位及判断液量。
  4.手术治疗 对化脓性心包炎行心包穿刺仍排脓不畅,或以形成包裹性积脓时,须及早做切开引流。对缩窄性心包炎早期手术疗法是治疗的关键。对有心功能不全者,术前、术中可用毒毛旋花子苷K。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解除心脏压塞和对症治疗。对不同病因应用西医积极处理,如加强抗风湿、抗结核治疗,应用抗生素治疗或心包穿刺、心包切开引流及解除压迫等;并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应用清热解毒、祛痰化饮止咳、活血通络等中医药改善心肺血液循环及温阳益气、扶正固本、补益心肺肾之中医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为改善穿刺手术状况做准备,防治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对于慢性心包炎应及早施行心包剥离术,如心包感染已基本控制就应及早争取手术,避免病程过久,心肌萎缩和纤维化变性,影响手术的效果。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应在结核活动已静止后考虑手术,以免过早手术造成结核的播散。久病体虚,心病及肾,气滞血瘀,加强应用养心补肾、活血通络之品。 .
  [研究述评]
  目前,国内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急则治标与缓则治本相结合的诊治思路和法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其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特长。如诊断以西医为主,积极查找原发病,分辨其致病因素、病理演变过程,明确诊断;治疗注重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减少心肌因反复造受损害而加重其变性坏死、迁延不愈、功能降低的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应用中医中药,扶正祛邪,配合心包穿刺、心包切除等手术治疗,解除心脏受压情况,明显地提高了本病的临床疗效,防止本病由急性期发展为慢性迁延期,影响心脏功能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