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汤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生甘草6g
  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140ml,每日服2次。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缓痛。
  (主治)少阴病,咽痛,脉细者。
  (临证加减)
  1.甘草人参煎治疗产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药用生甘
草15---30g,人参6g。每日一剂,冷水文火煎3次服,疗程2—
6个月。畏寒严重者加附子10g(先煎);若出现血压偏高、水肿
等不良反应,甘草即减为半量,或再加茯苓、杜仲、五味子各
10g l并酌情给予少量输血等。[中华医学杂志,1975,flo,:718]
    2。甘草流浸膏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以口服
甘草流浸膏,每日3次,每次3—5ml,少数8—10ml,多数用
药25~40天。[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78,cd,:54]
    3。甘草泽泻汤治疗室性早搏:以生甘草、炙甘草、泽泻各
30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有不定时烦躁、自汗失
眠、自觉寒热无常兼症者,先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服本方。

  4.甘草饮治疗慢性咽炎:取生甘草10g,开水泡后当茶饮、
甘味不明显时弃之。相继饮之,至症状全部解除为止。禁食鱼、
辣、糖等食物。[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fl,:20]
    5。甘赤汤治疗急性乳腺炎:以生甘草、赤芍药各30g,每
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剂,治急性乳腺炎。  [湖南医药杂志,1976,

(2);58]
  6。甘草汤治疗急性食物中毒:以生甘草9~15g水煎,2小
时内分3—4次服;极少数有发热症者,加黄连粉工g冲服;重症
者用生甘草30g,浓煎成300ml,每隔3—4小时由胃管注入
lOOml(含生药lOg);并酌情洗胃、补液等,治误,食山荔枝中
毒,吃不洁烧鸭中毒,均获满意疗效。[新中医,1985,t2,:342
  7.浓甘草汤救治毒蕈中毒:每取甘草3两(约94g),加水
600ml,煎2次,使成药液200ml,待温,先服下lOOml,半小
时后再服余下lOOml。药渣再加水500ml,如上法浓煎成200ml,
留第3次服用。若首服后恶心呕吐,吐后再服余下的lOOml。一
小时后再服第二煎药液。[新中医,1978,cl,:36]
、  8。甘草粉治疗尿崩症:每次以甘草粉5g口服,每日4次。
[中华内科杂志,1959,(12):1169]
  9.甘草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日用甘草30g,
或每日用25g,水煎分3次服,多数用药2—3周,全部病例于
用药后3---4日出血症状停止,4一工0日皮肤原有瘀点吸收。[中华
内科杂志,1981,(n):704]
、  10.甘草芫花治疗冻伤:取甘草、芫花各3钱(约lOg),加
水2000ral,煎后洗浴患部,每日3次,每剂可洗3—5次,有溃破
及坏死之创面,洗后外敷黄连纱条。[eel#f,科杂志,1959,clO,:1029]
  11.《伤寒论》对甘草的运用:甘草在《伤寒论》中运用甚
广,遍及三阴三阳六经。书中共u3方,而用甘草配伍者就有
69方(亦有70首之说)占52.2%(61。9%).113方共有92味
出甘草同方应用达5工种,为55.4%。对甘草的运用简要分述
如下。
  (1)益气养心:《伤寒论》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人参、
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通阳复脉,滋阴
养血,一主治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脉结代,心动悸”,方中以炙甘
草名方,且以四两为君,益气养心以复脉之本,故又名复脉汤。

据药理研究,炙甘草通过促进肾上腺分泌,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产生强心效果,增强反应性。这一作用与张仲景用炙甘草为主药,
益气养心的理论基本吻合。有报道,运用炙草汤治疗心脏室性期
外收缩、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属于
心气、心血两虚者,效果较好。[中医函授通讯,1997,c4,:5]
    (2)补益心阳:《伤寒论》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主治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tt枝、甘草、龙骨、牡蛎)主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牡蛎、龙骨、蜀漆)主治“必惊狂、卧起不安”。上述三方主治
心神不宁之证,均由误治损伤心阳所致,故皆用桂枝、甘草补益
心阳以治本。、《伤寒贯珠集》曰“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龙
骨、牡蛎以安烦躁之神”。进一步解释炙甘草在三方中补益心阳
之功,而非调和药性。[中医函授通讯.1997,cd,:5]
    (3)健脾益气:《伤寒论》甘草泻心汤(炙甘草、黄芩、黄
连、半夏、干姜、大枣)和胃补中消痞止利,主治“其人下利日
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甘草、
小麦、大枣)补益心脾,安神宁心,主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
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甘草、
麻黄)和中补脾,宣肺利水,主治“里水”。以方测知,甘草泻
心汤所治之证,乃由表证误下,损其脾胃,故用炙甘草四两健脾
益气而为君药;甘麦大枣汤主治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心脾两虚
所致“脏躁”,方中甘草三两,健脾益气亦为主药;甘草麻黄汤
主治“里水”,用甘草健脾益气以运水湿。综上三方中之甘草;
均为主要药物以健脾益气。[中医函授通讯,1997,c+,:53    一,‘
    (4)泻火润肺:甘草能泻火解毒,润肺化痰.《伤寒论》有
4方,如第357条麻黄升麻汤,甘草助诸药清解泻火利咽喉。第
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尸
治疗邪热犯少阴咽痛。只取一味生甘草润肺利咽,泻火解毒.若

痰热互结咽喉,配桔梗辛开泄热邪,豁痰利咽,药仅二味,旨在
轻清宣解,疏通气机,宣畅肺气。此乃轻可去实之理,后世清解
利咽之剂,每以此方而加减。
  (5)缓急定痛:张仲景根据“急者缓之”的原则,用甘草缓
急治里急、挛急、急痛、厥逆、烦躁、冲气上逆等约有工7方,
给后人留下十分宝贵经验.如第29条与第30条芍药甘草汤治
“烦躁”,“脚挛急”,芍药甘草酸甘合用,酸甘化阴以益阴血,缓
急定痛使下肢能伸展自如,烦躁自解。第112条桂枝去芍药加蜀
漆龙牡救逆汤与第118条桂枝甘草龙牡汤治医误用火法和烧针,
伤及心阳之“惊狂”、“烦躁”症,桂枝甘草振复心阳救逆,龙牡
安神治烦惊。第117条桂枝加桂汤治因烧针“气从少腹冲心者”,
方中甘草助重剂桂枝温阳平冲降逆。第100条小建中汤治“腹中
急痛”,甘草甘平,以缓里急。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用当归四逆汤之甘草缓其肝急。第333条“吐利汗出,发热恶
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等四逆汤证,取甘草温养益气,急缓
阳微欲脱之势,助姜附回阳救逆之力。
    (6)缓和诸药:甘草味甘能缓,  <<伤寒论》第12条桂枝汤
症,桂枝生姜辛温发表解肌,芍药大枣和营益阴,甘草调和诸
药.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与麻黄细辛附子汤所不同就在于以甘缓甘草换辛散细辛,以微微
发汗治少阴兼太阳表证。第317条通脉四逆汤治“下利清谷,里
寒外热,手足厥逆”,用附子干姜温中回阳,甘草甘缓以防姜附
之过于猛烈。还有葛根、麻黄汤等2工方都以甘草缓和诸药,使
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毒药得之缓其性。[陕西中医,
]
  12。张仲景用甘草的特点:甘草一味药,在张仲景之师,使
用的攻守自如,淋漓尽致,极尽其能。现就其使用特点简述
如下.
   (1).配辛味以补阳:此作用可以从补心阳的桂枝甘草汤、温

中阳的甘草干姜汤、回阳救逆的四逆汤体现出来。桂枝甘草汤方
中桂枝味辛,与甘草相合,辛甘合化而有温通心阳之功.心阳得
复则心悸自愈。药虽二味,实为补心阳之祖方,其他诸方,如桂
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等,都是在本方的基础
上发展而成。甘草干姜汤方中甘草干姜辛甘复阳,中阳得复,则
厥逆可愈,躁吐自平。至于大家所熟悉的四逆汤中的甘草,为调
和诸药的佐使,回阳救逆之效实有甘草1/3之功。
    (2)伍酸味而化阴:芍药甘草汤治疗阴精不足的筋肉挛急,
最是名方。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附子汤中的芍、甘二味,亦是取
酸甘化阴之意,再配以补阳之药,而取阴阳双补之效。反之,在
不需要补阴时,则去其酸使甘无以相配而达目的.如桂枝去芍药
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等方,
就是为了单纯补阳而去其酸的。
    (3)伍桂枝益气助阳,温通心脉:桂枝能温经通阳尽人皆
知,然桂枝通阳之功是在甘草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的。综观张仲景
温通心阳诸方皆不离桂枝、甘草。二者相配,辛甘合化,阳气乃
生,心阳得复则心脉可通。陶弘景称甘草能“通经脉,利血气”
即是此意。
    (4)伍芍药缓急止痛:甘草味甘,甘能缓急,张仲景用甘草
缓急止痛时常与芍药配伍,用于虚寒腹痛、血虚筋脉拘急等证。

    (5)甘草清热解毒,利肺祛痰:张仲景用甘草皆炙,唯于清
热解毒,利肺祛痰时用生。张仲景取生甘草清热解毒之效用于治
疗咽痛、肺痈等症,如甘草汤、桔梗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