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茵陈30g 泽泻15g 茯苓9g 猪 苓9g 白术9g 桂枝6g 上6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分3次温服;或为散 剂,每服6g,白开水送下,日3次;亦可用茵陈煎汤,送服五 苓散。 (功效)利水祛湿,清热退黄。 (主治} 主证:形寒发热,目睛微黄,恶心呕吐,口苦不渴,小便不 利,大便溏泄,苔微黄而腻,脉弦滑或濡数。 副证:食欲不振,神疲乏力。 (临证加减) l.治疗湿重于热之黄疽,本方加藿香,蔻仁,佩兰等芳香 化浊之品,以宣利气机而化湿浊. 2.若兼表证者,宜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解表清热利 湿。 3.若湿热交蒸较甚,可合栀子柏皮汤,以增强泄热利湿 之功。 4.若兼呕逆者,乃因胃浊上逆,宜酌加半夏橘皮降逆止呕。 5.若兼食滞不化,而大便尚通者,加枳实,神曲等消食 和胃。 6.若腹胀较甚,加大腹皮、香附、莱菔子、木香行气消胀。 7。本方加减治疗心源性黄疸:基本方为茵陈、焦白术、赤 茯苓、丹参各30g,制附子工0—30g,葶苈子10—20g,泽泻 15g,党参、桂枝、炙甘草各10g。肝区痛甚加元胡索、川楝子; 上肢肿甚加五加皮、防己;咳喘重者加苏子、大贝母;发热加黄 芩、板蓝根;纳呆加焦山楂、炒麦芽;唇面发绀加当归、红花; 心衰重者加人参。总胆红素3mg%以下者每日服工剂,以上者每 曰服两剂。西药用强心、保肝、利尿剂.结果;显效(心衰完全 控制,总胆红素正常)28例,好转(心衰基本控制,总胆红素 正常)12例,无效3例,死亡3例。[刚c中医杂志,1988,《6,:17] 8。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主证为精神倦怠,发热, 黄疽,饮食不振,恶心,肝肿大,肝区压痛等。药用茵陈五苓散 去桂枝,加郁金、银花。服药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改善,疗 效满:意。[江西中医药,1959,c7,:Z1] 9。茵陈玉器饮:茵陈、玉竹、石斛、天花粉、茯苓、萆藓、 葛根、栀子、陈皮、半夏、薏苡仁.水煎服。治平日嗜饮,湿火 熏蒸而致之酒疸,面目发黄,黄甚则黑,心中嘈杂,小便赤涩。 [医醇剩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