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悸经方

 柴桂苓 2017-02-26
真武汤风心病心力衰竭心悸
附 子15g, 白 术15g,茯苓 20g, 白 芍10g,
大 腹 皮20g, 干姜9g, 丹参1 5g,葶苈子15g, 泽 兰20 g,炙 甘 草10g



苓桂术甘汤
痰多脉滑的,与二陈汤配合使用;头眩较重者,加泽泻;头面有烘热之象的,可加白 薇;血压偏高者,酌加红花、茜草、益母
草、牛膝;若脉见结代,则减去白术加五味子; 湿痰作咳,则减去白术而加薏苡仁;惊悸不安的,可加龙骨、牡蛎。
陆某,男,42 岁。形体肥胖,患有冠心病心急梗塞而住院,抢治两月有余, 未见功效。 现证: 心胸疼痛, 心悸气短, 多在夜晚发作。 每当发作之时,自 觉有气上冲咽喉, 顿感气息窒塞, 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 颈旁之血脉又随气上冲, 心悸而胀痛不休。 视其舌水滑欲滴, 切其脉沉弦, 偶见结象。 辨为: 水气凌心, 心阳受阻, 血脉不利 之“水 心 病”。 处方: 茯苓30g, 桂 枝1 2g, 白 术10g, 炙甘草10g
此方服3剂, 气冲得平, 心神得安,诸证明显减轻。 但脉仍带结,犹显露出畏寒肢冷等阳虚见证,乃于上方加附子9g,肉桂6g,以复心肾阳气。服3剂手足转温,而不恶寒, 然心悸气短犹来全廖, 再与上方中加党参、五味子各10g,以 补心肺脉络之气。连服6剂, 诸症皆 痊。
按: 本案冠心病由水气上冲所致, 刘老名之为“水心病’, 。 总由心、脾、肾 阳虚, 水不化气而内停, 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坐镇无权, 水气因之上冲, 则见胸痛、 心悸、 气短等心病证候, 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疗效显著。



四逆散证:《 伤寒论》 318条: “ 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本条文虽冠名少阴,但实为厥阴失于疏泄,阳郁厥逆之患。少阴为 “ 阴枢”,司水火,内寓真阴真阳,水火既济,阴阳交通,有赖于少阴之枢机作用。肝气不舒,少阴阳气被郁,不达于四肢则见四逆证,影响心胸阳气之宣通,则或见心悸。故治疗以四逆散理气解郁。悸者,加桂枝温通心阳;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保心气,通水道。阴阳之气相互顺接,阳气通畅,则 “悸” 症自 除。 现代临床上常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冠心病、心脏早搏、心律不齐等证,列四逆散加减化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验案如下:
白 某,男性, 38岁,1989年5月4 日 诊。患者反复发作心慌、 惊悸9年, 近一年来加重。 每日劳累, 情绪激动而发, 发作多呈阵发性短而数小时,长则一昼夜。曾于 1988 年经某院作阿托品激发试验,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曾服中西药未能缓解。 近5天前因情绪波动而诱发。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 证见心悸憋气,胸闷不舒,左胸掣痛, 夜寐多梦, 大便秘结, 面色欠泽,口 唇紫暗, 心烦易怒, 舌质暗淡, 苔薄略黄, 脉结代。 初以心脾两虚, 心血瘀阻之心悸,予归脾汤,血府逐瘀汤增减,药后无起色,反见口 苦,左胁痛甚, 舌质红, 苔黄。 究其病因多由情志所伤引发, 且肝经循行部位掣痛, 用归脾汤之类更甚 。乃知非心脾两虚之心悸,而系肝气郁结, 疏泄不及所致。 遂投解 肝 郁 为 主 之 四 逆 散 加 减 :柴 胡10 g,枳实10g,赤 芍10g, 白 芍10g, 川楝子12g,丹参1 5g,茯苓10g, 枣 仁1 5g, 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三剂后心慌, 惊悸减轻, 左胸胁痛次数减少, 夜寐转安。 此后在原方基础上加减治疗月余, 心悸完全消失。 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 随至1991年11月未再复发。
按: 本案患者以心慌、 惊悸为主诉,前医诊为心脾两虚,心血瘀阻之心悸,予归脾汤,血府逐瘀汤效不佳。究其病因多由情志所伤引发,且肝经循行部位掣痛, 乃知非心脾两虚之心悸, 而系肝气郁结, 疏泄不及所致。 故以四逆散疏肝解郁, 和畅枢机, 加茯苓健脾宁心安神, 川楝子疏肝理气, 丹参活血,枣仁养血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其效。



心肝同病的心悸证治:
小柴胡汤证: 《 伤寒论》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少阳介于表里之间,居枢机之地,属 “阳枢”,其手足两经隶属胆与三焦,本条文 “心下悸” 为少阳证或然症,是由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三焦为之阻滞,故令水道不畅,水饮内停,饮邪凌于上而心下悸。病虽属少阳,但心悸症非胆热扰心所致。观方后有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去黄芩, 加茯苓四两” 可证。此 “ 悸” 乃邪郁少阳,疏机不利,水气不化凌心所致。临床表现为“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治以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以茯苓易黄芩,导水逐邪,宁心安神。少阳邪解, 三焦通畅,悸可定矣。
柴胡加龙骨牡砺汤证与柴胡桂枝汤证: 《 伤寒论》 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 重, 不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146条: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二方皆可作为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方。107条, 病在少阳, 理当和解, 反下之, 致少阳枢机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 “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 因邪入少阳, 枢机不利, 胆热内郁则胸满而烦; 胆火上炎,胃热上蒸,心神被扰则惊悸谵语。原文未明确有心悸之证候,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 胸满烦惊” 之 “惊”乃为惊悸之意。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理肝胆,使枢机利,则升降自 如; 去甘草柔缓之性,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 则谵语得解; 肝胆得宁, 则心神归舍, 惊悸可平。
146条, 伤寒六七日, 仍有发热, 微恶寒, 肢节烦疼之证, 知太阳证未罢,且为微恶寒,仅见肢节烦疼,而无头项强痛,身痛,无汗等症,说明太阳表证已轻。微呕,心下支结与胸胁苦满同类而轻,说明少阳之证不重。心下支结,即患者自觉心下有物支撑,虽未言明有心悸之证,但可知少阳枢机不利则或可有心悸之证。柴胡桂枝汤以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 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气机,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效,所以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多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冠心病、 肺心病、风心病等疾病。
案1:小柴胡汤治疗冠心病
患者,女, 50岁,1996年6月2 日 初诊。平素身体较弱,近1年来出现阵发性心悸、 胸闷, 多次查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半个月前因情志刺激而出现心中悸动不安, 胸闷, 气短,伴有头晕乏力。 失眠多梦, 烦躁口苦, 纳呆微呕, 两胁胀满, 头痛。 舌质红苔薄白, 脉弦细。辨为肝郁血虚, 心失 所养, 肝胆气逆, 神明受扰。 治以 舒肝养血, 清热安神。 处方: 太子参、 柴胡、清半 夏、浮小麦、赤芍、白 芍各15g, 炒枣 仁、 黄 芩各30g, 生姜3g, 大 枣5枚。 水煎,日1剂, 早晚 分服。服3剂后,心悸、胸闷、胁胀、头晕、口苦等症状明显减轻,仍头痛、睡眠 差, 上方 加 龙 齿、 珍 珠 母 各1 5g, 再 服5剂, 诸 症 基 本消 失。
按: 本案患者除主诉外, 伴有头晕乏力, 烦躁口 苦, 纳呆微呕, 两胁胀满, 头痛等症, 且问其诱因乃半个月前因情志刺激引发病情, 故可初步诊断为少阳经病证。 那心悸缘何而发? 盖少阳主枢, 邪郁少阳, 疏机不利, 影响心阳的宣通, 故出 现了心悸、 胸闷、 气短等的证候。 用小柴胡汤加减, 和解少阳, 条畅枢机,则悸可定矣。


案2:柴胡加龙骨牡蜗汤治疗心悸证
李某, 女, 37岁。1997年4月初诊。 主症: 心慌, 忐忑不安, 精力不易集中,易激动,胆怯易惊,眠差多梦,乏力,纳呆,大便稍干,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弦细。心电图无异常。辨证: 心脾二虚, 肝郁胆怯。 治 法: 镇心安神, 益气疏肝。 方药: 柴胡、 黄芩、 桂枝各10g,生龙骨、 生 牡蛎、 炒枣 仁、 丹 参各30g, 党参、 茯苓、白 术各1 5g, 酒大
黄3g(后入 ), 甘草6g, 大枣5枚, 生 姜3片 。日 服1剂。 服 药6剂,心悸减轻, 食纳及大便正常, 仍感忐忑不安, 睡眠无明显好转, 舌淡红、苔 薄白 , 脉 弦 细 。 上 方 加 琥珀粉3 g(冲)继 服。 3诊 : 服 药6剂, 心慌明显减轻,眠可,志忑不安、易惊仍存,舌脉同前。上方去琥珀粉、 酒 大 黄, 加合 欢 皮30g, 珍 珠母30g。 4诊: 服 药6剂,心慌消失, 情绪好转,忐忑不安减轻, 舌脉同前,嘱上方继服6剂,未 再 复 诊。
按: 本案病机为心脾两虚, 肝郁胆怯。 患者心脾两虚, 故心失所养,出 现心慌, 忐忑不安, 月 旦 怯易惊等症, 脾虚故出现乏力, 纳呆等症; 肝郁胆怯则出现精力不易集中,易激动, 脉弦细等症。 治疗应该疏肝, 镇心安神,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得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