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栝蒌薤白白酒汤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栝蒌薤白白酒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全栝蒌15--~30g  薤白9g  白酒
30—60毫升
  上3味,以水600ml,煎取200ml,分温2次服。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化痰。    .
  (主治)
  主证:胸痹,胸背痛隐隐,重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咳
唾,舌苔白腻,脉沉弦或有紧象,或数或迟。
  副证:形寒肢冷.
  (临证加减)
  1.胃气胀满噫气或干呕者,合橘枳姜汤。
  2.动则气短,心悸,胸闷气塞者,合茯苓杏仁甘草汤。
  3。心动脉数者,合生脉散,加炒枣仁、龙骨、牡蛎、当归
等,以增强镇静安神作用。
  4.胸胀,胁下逆满,肢凉者,合枳实薤白桂枝汤。
  5.体弱,便溏,心下痞满者,合人参汤。
  6.阳虚痛甚者,合乌头赤石脂丸。
  7.脉结代,心动悸者,合炙甘草汤。
  8.肋间神经痛,心绞痛,酌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
蒲黄、五灵脂、元胡、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味,以增强
疗效。
    9.胸痹,若气虚者,酌加党参、黄芪;阴虚者,酌加白薇、
五味子、太子参、麦冬;肾气和真精亏损者,可选加黄精、肉苁

蓉、首乌、生地、补骨脂等。
    10.头昏脉弦,阴虚阳浮者,合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
   11。兼脏躁及百合病者,合百合知母汤类及半夏厚朴汤、甘
麦大枣汤、酸枣仁汤。
    12。虚象明显者,加黄芪、当归、党参。
    13.腹胀满,肠有积气者,加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
参汤及半夏厚朴汤等.
    14.善感冒,体酸痛者,合新加汤。
    15.血瘀水肿者,合当归芍药散。
    16.肺部瘀血或肝肿大充血者,合参苏饮。
    17。脉结代,心动悸,阳虚水肿者,合真武汤及活血剂。
    18.本方合四逆散加味治疗肋间神经痛:治疗方剂以酒炒薤
白头、炒栝蒌皮、杭白芍各9g,柴胡、炒枳壳、炙甘草、广郁
金各4.5g,桃仁、制香附各6g为基本方。胁痛甚者酌加川楝
子、独活各9g,香白芷6g,青橘叶4.5g;痛剧者加乳香、没药
各3g;瘀血停蓄者加刘寄奴6g,红花3g;咳嗽者,加光杏仁、
炙苏子各9g。
    19.本方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本方含栝蒌30g,薤白、
丹参、赤芍、红花、川芎、降香各15g。[陕西中医,1983,f4,:23]
    20.本方加味治疗冠心病:药用栝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
胸痛频繁发作者每天服2剂,同时配合冠心苏合丸治疗.[湖南中
医杂志,1991,(4):37]
    21.栝蒌薤白牡蛎汤治疗心律紊乱:药用栝蒌、薤白、生牡
蛎、龙骨、川芎、当归、半夏、远志、太子参、黄芪等。.[北京中
医,1987,(2):31]
  22。温阳补气活血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药用栝蒌、薤
白、黄芪、桂枝、附子、丹参等。[中国医药学报,1989,cl,:s8]
    23.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施治:按中医辨证分型,属痰湿内
阻型者,本方合二陈汤加味,配合其他治疗,均获效。[上海中医

药杂志,1982。(12):18J
    24.本方加味治疗胸部损伤之探讨;近代不少伤科用栝蒌薤
白白酒汤加上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治疗胸部受伤后胸前痞闷
疼痛,痛连肩背,甚则咳喘气急等症,取得一定的疗效。其立法
之意并非全在通阳散结,重在活血散瘀,开胸行气.故常在栝蒌
薤白白酒汤基础上配伍柴胡、桃仁、红花、香附、郁金、枳壳、
桂枝等药,以行气化瘀,除胸痹之根。胸部挫伤,往往导致气滞
血瘀,气血互结,气机运行受阻,以致胸气闭结,痰饮停留,壅
滞不行,痰浊阻滞,肺气宣降失常。[中医方剂题解.南昌:江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51
    25.栝蒌实、薤白、半夏、生姜、白哉酒。
    注:截者,醋也;白截酒,古代酒的一种,略带酸味。治本
方证伴有痰多呕逆胸满较剧之胸痹证,名栝蒌汤.
    26。大栝蒌、粉甘草、红花。治肝气躁急而胁痛,或发水
泡,名括蒌散。[医学心悟]
    27.栝蒌仁、枳实、桔梗、茯苓、贝母、陈皮、黄芩、栀
子、当归、砂仁、木香、甘草、生姜。治痰结咳吐不出,胸膈作
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膈满闷,寒热气急,及痰迷心窍,不能
言语者,名栝蒌枳实汤。
    28.栝蒌、薤白、川芎、当归、陈皮、法半夏、远志、枣仁
(或柏子仁)、黄芩、太子参、生龙骨、生牡蛎。治心律紊乱,名
栝蒌薤白牡蛎汤。[北京中医,1987,cz,:31]
    栝蒌薤白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栝蒌实20~30g  薤白9g  半夏
7.5g  白酒30~60ml
    上4味,以水800ml,煮取300ral,日3服,每次lOOml。
亦可分2次服,每次150m1.

  (功效}通阳行痹,逐饮降逆。
  (主治)
  主证:胸痹,胸中痞闷疼痛,胸痛彻背,咳嗽痰多,呼吸短
促,不能平卧,苔白腻,舌质淡,脉沉滑。
    副证:胸膈满闷,呼吸不畅,咳唾,胸背引痛。
    (临证加减)
    1.脉结代,心动悸者,合炙甘草汤。
    2.头昏脉弦,阴虚阳浮者,合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
    3.兼脏躁及百合病者,合百合知母汤类及半夏厚朴汤、甘
麦大枣汤、酸枣仁汤。
  4.虚象明显者,加黄芪、当归、党参。
  5.腹胀满,肠有积气者,加厚朴、香附、大腹皮、半夏等。
  6.本方证剧者,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如再加入干姜、陈皮、
白蔻等通阳豁痰,温中理气之品,则更取良效。
  7.痰饮阻塞气机,引起气滞血瘀者,加香附、丹参、赤芍、
川芎、红花、桃仁、降香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
  8.本方加味治疗老年冠心病:在栝蒌薤白半夏汤基础上加
丹参、当归、川芎、红花以补血活血;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
党参补中益气。肢冷者加桂枝,气滞加枳壳,气血亏损加首乌、
鸡血藤,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四川中医,1988,c8,:14]
  9.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本方为基本方,热重加连翘、黄
芩、竹沥、苇茎汤;寒重加苓桂术甘汤、葶苈子;夹瘀加桃仁、
丹参。对照组30例,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热重加黄芩、鱼
腥草、一枝黄花;寒重合小青龙汤出入。每日煎服工一2剂,3
周为工个疗程。[中医杂志,1990,f6,:353
  10.本方合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本方加苦酒(醋)一酒
杯,乌梅丸9g冲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枳实12g  厚朴12g  薤白9g  桂
枝6g  栝蒌15g
  上5味,以水800ml,煮取300ml,分3次温服。
  (功效)通阳开结,降逆泄满。
  (主治)
  主证:胸痹,胸背引痛,心中痞,气从胁下逆冲心胸,气
短,苔白腻或淡黄,脉弦滑.
  副证:腹胀,大便不畅,或喜热饮。
  (临证加减)
  L痰浊较甚,胸闷脘胀者,加菖蒲化浊开窍。
  2.咳嗽痰多,加杏仁、陈皮、茯苓,以化痰止咳。
  3.舌苔黄腻,痰黄,脉滑数,乃痰浊化热之象,去桂枝、
薤白,酌加竹茹、陈胆星、黄芩、黄连、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4.胸闷气塞较甚,兼有气郁者,酌加桔梗、苏梗、香附、
白梅花等,以理气疏肝。
    5.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本组药用枳实15g,
厚朴9g,薤白、栝蒌各12g,桂枝6g。每日1剂,水煎服。[成都
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4):z53
    6.枳实薤白桂枝汤临床运用: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
支饮、渗出性胸膜炎、胃肠功能紊乱、肋间神经痛等,均取效。
[陕西中医,1986,(6):361]
    7.栝蒌仁、桂枝、半夏、橘皮、厚朴、薤白、桔梗、枳实、
干姜。治胸痹,名栝蒌汤。
    8.枳实、桂心、细辛、桔梗、青皮。治心痹,胸中气坚急,
心微痛,气短促,咳唾亦痛,不能欲食者,名枳实散。

    人参汤
    (又名:理申汤(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人参  炙甘草  干姜  白术各9g
    上4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
3次服。
    (功效)温中祛寒,健脾益气。
    (主治)
    主证;胸痹,胸背引痛,心中痞,四肢逆冷,倦怠少气,苔
薄白,质淡红,脉虚弱;霍乱,腹胀满,饮食不下,腹时自痛,
喜温喜按,呕吐,下利清稀,口中和不渴,多涎唾,舌质淡,苔
白润,脉沉无力。
    副证:或便溏,或舌质湿嫩光滑,舌苔灰黑而滑,脉缓弱。
    (临证加减)
    1.胸痹心中痞虚证,气虚甚者,人参改用人参粉冲服,加
重剂黄芪;胸痛甚者,加肉桂、丹参、三七粉、元胡;兼有阴虚
之象者,酌加肥玉竹、麦冬;挟痰浊甚者,加栝蒌、薤白、半
夏、菖蒲。
    2.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本组慢性胃炎均为低酸
性,以附子理中丸为基本方治疗。痛甚加元胡、良姜;腹胀加莱
菔子、枳实、槟榔、木香、厚朴、佛手;嗳气恶心呕吐,加竹
茹、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寒甚加良姜、肉桂,脾虚湿重,加
茯苓、草蔻、大枣、佩兰;食欲不振,加砂仁、木香、神曲、谷
麦芽、山楂。认为本病主要属于脾胃虚寒,常表现为胃痛隐隐,
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
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症状。还观察到本方对虚寒胃功能紊乱、慢
性胃肠炎、溃疡病也有一定疗效。
    3.理中汤的临床应用:以理中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

脾胃虚寒喜唾涎沫、妇女虚寒崩漏、月经过多、虚寒便秘等证。
寒甚者加附子、肉桂;崩漏加黄芪、当归、熟地。治疗过程中,
均2—3剂见效,随之调理而愈。
    4.《伤寒论。霍乱》原方后之加减法:①“若脐上筑者,肾
气动也,去术加桂枝四两”,此即欲作奔豚之类,故去白术之壅
滞,加桂枝温肾行水,以平冲降逆。②“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
两”,吐多乃气壅于上,故去升补脾阳之白术,加生姜以降逆。
③“下多者,还用术”,如下利严重,乃水湿下趋,脾阳上升,
所以还须用白术升运脾阳,培土胜湿。④“悸者加茯苓二两”,
心下动悸,乃水气凌心,加茯苓甘淡以利水。⑤“渴欲得水者,
加术,足前成四两半”,渴欲得水,乃脾不散津,水饮停蓄,与
津伤燥渴不同,故重加白术,以培土利水,健脾运湿。⑥“腹中
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加人参,此者为虚痛,
痛必喜按,所以重加人参,以补中气.⑦“寒者,加干姜,足前
成四两半”,里虚太盛,故重加干姜以温中散寒。⑧“腹满者,
去术加附子一枚”,腹满乃阳气不充,寒邪阻遏,故去白术之壅
补,加附子辛热以助阳胜寒。[椿庭绍方辨.日本名著出版社,1983]
    5.泄泻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溏泄不止,加附子。
    6.霍乱,心腹绞痛,吐泄不止,足冷脉沉欲绝者,先服盐
汤探吐,后用本方加厚朴、苍术、砂仁、香附、木香、陈皮、枳
实、肉桂有良效。腹痛,额头痛,黧黑,手足收引,脉绝,气息
者,为中寒暴死症,加附子有奇效.如附子中毒,煎甘草、干姜
等分,或煎黑豆服以解之。
    7.急阴症,腹中寒,手足冷,甲青,少腹痛,囊缩,加陈
皮、附子、半夏、丁香、茯苓、沉香、神曲、木香、吴茱萸,再
加姜枣少许水煎服立效。急阴症人事不省,盐置于脐加艾炙,以
苏醒为度。
    8.中寒伤寒证,自利不渴,寒盛,呕吐,霍乱吐泻,手足
厥冷,加附子,如诸症退,但吐不止者为死症。

    9.久泄者,加白扁豆、山药、莲子肉、木香、车前子、粳
米有良效。
    1O.噤口痢或久痢,或痢伴呕,或吐伴自利者,加粳米、石
莲肉、附子、石菖蒲。
  11.产后自利不渴,加黑炒干炮姜有奇效。
  12.小儿痘疹,无黑靥,自利者,加附子、黄芪、肉桂
有效。
  13.体本虚弱之人,眩晕者,加陈皮、半夏、砂仁有效。
  14.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生姜、半夏;利多
者,加白术;心悸者,加茯苓;渴者,倍白术;腹痛者,倍干
姜;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厚朴;病退而不食者,加白豆蔻、
橘红、麦芽。
    15.太阳病外证未除,而大便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
解之“协热利”,本方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
    16.犯寒湿之气,人事不省,腹痛自利者,加附子,名附子
理中汤;或用于手足厥冷有良效。
    17.太阴即病,伤寒自利,不渴;或霍乱吐下,心腹痛,手
足厥冷,去白术加附子,名四逆汤,有良效;或霍乱吐泻,加青
皮、陈皮,名治中汤;呕吐加丁香、半夏、砂仁;饮食不进,完
谷不化,泄泻不止,加砂仁、陈皮、附子、茯苓有良效;再加扁
豆、粳米,砂仁尤为有效。
  18.泄迁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溏泄不止,加附子。
    茯苓杏仁甘草汤    ’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lO---15g  杏仁lOg  甘草3g
  上3味,以水600ml,煮取300ml,日3次,每次温服
100ml。
  (功效)宣肺化饮。

    (主治)
    主证: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咳逆唾涎沫,小便不利,苔
白腻,舌质淡,脉沉滑。
    副证:喘息,胸背痛,舌苔薄润。
    (临证加减]
    L若胸中闷痛者,加栝蒌、半夏,以通阳化浊.’
    2。眩冒,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以渗湿升清。
    3.吐涎沫,脘部冷痛,酌加干姜、吴茱萸、肉桂,以温中
降逆和胃。    、
    4.心下胀满,加枳实或与橘枳姜汤合用。
    5.呃逆者,酌加枳壳、竹茹、半夏,以降逆止呕。
    6。伴有水肿者,酌加薏苡仁茱、冬瓜皮、大腹皮、防己,
以健脾利湿。
    7.咳喘痰嗽,肺气失宜者,与二陈汤合用,以加强宣肺化
饮,下气消痰之功.,
    8.茯苓杏仁甘草汤证之胸痹的探讨:按本方盖治胸中的瘀
血之(胸中塞,扑扑而跳)胸痹,何以言之。《本草》杏仁主产
乳金疮;《千金方》治月经不调。杏仁汤内杏仁、桃仁并用,是
杏仁亦有治血之功。宜用桃仁而却用杏仁者,岂不以能利上焦之
气故耶?《千金方.被打门》治有瘀血者,其人喜忘,不欲闻人
声,胸中气塞短气方,即本方。《外台》引删繁,疗下焦虚寒损,
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闻人声,胸中气塞而短气,茯苓丸
方,即本方加人参、厚朴、干姜、黄芪、桂心、当归、川芎、干
地黄。《三因方》鸡鸣散,用杏仁、大黄,以治从高堕坠下,及
木石所压,因考本方则治有瘀血之胸痹。橘枳姜汤,治气滞之胸
痹,当知前条由虚实而分其治。本条由气血而分其治甚明。从前
注家所说,率云治气,竟不言二方之别,要暗中摸索,求焉而不
得者也。[椿庭经方辨.日本名著出版社,1983]
    9.胸痹的辨证治疗:根据《金匮》治疗胸痹的理论,以栝

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因证候不同而合人参汤、橘枳姜汤、茯苓
杏仁甘草汤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3.8%。[新医药学
杂志,1975,(6):42"1
    橘枳姜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橘皮20g  枳实9g  生姜15g
    上3味,以水500ml,煮取200ral,分温2次服。
    (功效}宣通降逆,行气散水.
    (主治)胸痹,胸中气塞,呼吸短促,气逆痞满,甚则呕吐,
舌苔白腻,脉沉滑。
    (临证加减工
    1.若伴有呕逆者,酌加干姜、半夏、旋覆花,以降逆止呕。
    2.停饮胸满,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导饮利水气。
    3。气滞胸满,加木香、砂仁、枳壳以行气化滞。
    4.本方合栝蒌、薤白治胸痹(通阳降气化痰)。
    5.本方加半夏、茯苓、栝蒌、薤白,重用陈皮,治慢性气
管炎。
    6.橘皮枳术丸:陈皮、枳实、白术。治胸痞.[杂病源流犀删
    7。橘半枳术丸:橘皮、枳实、半夏、白术。治饮食伤脾,
停积痰饮,心胸痞闷。
    薏苡附子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薏苡仁12g  制附子12g
  上2味,共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服3g,白开水冲饮之。
亦可水煎服。
  (功效]温里散寒,除湿宣痹。
  (主治)
  主证:胸痹,喘息咳唾,胸背彻痛,短气,形寒,四末厥

冷,筋脉拘急,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或沉紧。
    副证:寒湿痹证,腰膝疼痛,肢重屈伸不利。
    (临证加减)
    1.治寒湿胸痛,本方加白芥子、苏木、丹参、柴胡、白芍、
元胡等味;若改用汤剂用时可酌减量。
    2.治胸痹胸痛,本方加栝蒌、薤白、半夏、赤芍、红花、
降香、当归等。
    3.寒湿胃脘痛,酌加干姜、吴茱萸、川椒、高良姜等。
    4。本方合乌药甘草汤治坐骨神经痛。
    5.本方加茯苓、苍术、川萆薢、川椒、小茴香,治塞瘴.
    6.本方加味治疗胸痹:药用薏苡仁50g,附子20g(先煎)。
胸背刺痛,唇舌紫暗加川芎、丹参;胁痛太息、烦躁易怒加柴
胡、白芍;胸脘痞闷,呕恶多痰加苍术、半夏;气短乏力,纳差
便溏加茯苓、白术;头晕心悸,失眠烦热加生地、麦冬,附子酌
减;畏寒肢冷加桂枝、茯苓,附子酌增。每日1剂,水煎服。[国
医论坛,1993,(6);173
    7.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并积液:药用薏苡
仁60g,炮附子(先煎)、败酱草、赤芍、益母草各30g,郁金、
枳实各15g。脉数便干加大黄(后下)15g;上腹痛甚加白芍
30g,元胡15g;有结石加金钱草或海金沙30g;轻度发热加银花
30g。每日1剂,水煎服。[国医论坛,1993,c5,;341
    8.关于胸痹缓急:历代注家对“胸痹缓急”见解不一,归
纳起来约有四种。
    (1)指胸痹痛势的缓急。程云来:寒邪客于上焦则痛急,痛
急则神归之,神归之则气聚,气聚则寒邪散,寒邪散则痛缓.吴
谦:缓急者,谓胸痹痛而时缓时急也。
    (2)指胸痹急证.周杨梭:胸痹缓急者,痹之急证也。寒饮
上聚心膈,使阳气不达,危急为何如乎?丹波元坚:盖此缓急,
主在急字,非或缓或急之谓。

    (3)指由胸痹导致筋脉的缓急。尤在泾:阳气者,精则养
神,柔则养筋。阳痹不用,则筋失养而或缓或急,所谓大筋软
短,小筋弛长者是也。陈修园:胸痹为手少阴之君火衰微,以致
足少阴肾之阴气上弥,势盛而及肝,肝主通身之筋,今筋时见缓
急者,乙癸同病也。
    (4)指胸部左右之缓急。邹润安:注家于缓急二字,或指筋
之引纵,或指为痛之休作,殊不知痛仅胸痹中一证,胸痹者,不
必尽痛。筋之系头项手足者,即为引纵,未必竟由胸痹;胸痹而
并有筋病,亦非引则纵,非纵则引,又未必乍纵乍引,故注缓急
者,当阐明缓急之故,确指缓急之据,然后其证可得明也。[中医
学解难。金匮分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桂枝生姜枳实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生姜9g  枳实15g
    上3味,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分温2或3次服。
    (功效)通阳散寒,化饮下气。
    (主治)胸闷短气,心中痞满,呕逆嗳气,畏寒喜热,苔薄
白,舌质淡,脉沉弦。
    (临证加减)
    L痛甚者,加香附、木香、细辛,以理气止痛。
    2.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
.  3.阴寒甚者,加制附子、蜀椒,以温阳祛寒i
    4.痰浊较甚,胸闷脘胀,加菖蒲、厚朴,以化浊开窍,宽
胸降气。
    5.咳嗽痰多,加杏仁、陈皮、茯苓,以止咳化痰.
    6.胸闷气塞较甚者,与栝蒌薤白半夏汤合用,以通阳行痹。
    7.心中痞的辨析:“心中痞”有的注家认为是“胸痹”之轻
证,言“痞言其塞,痹言其闭”。还提出“痹与痞,轻重之间

耳”,这种见解有失张仲景原意。从以上条文病变的部位来看,
“心中痞”的病变不是在胸中,而是在心下,这是应当加以区别
的。[金匮要略自学辅导,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
    8.本方去枳实,桂心易桂枝。加胶饴。治心下痞,诸逆悬
痛,名挂心三物汤。[千金要方]
    乌头赤石脂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蜀椒6g  乌头2g  制附子6g  干
姜9g  赤石脂6g    ,
    上5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日3
次。临证亦常用煎剂。
    (功效)祛寒温阳,峻逐阴邪。
    (主治}
    主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形寒怕冷,四肢厥逆,苔薄
白,舌质淡,脉沉紧。
    副证:胃脘疼痛,畏寒喜热。
    (临证加减)
    1.胸痛,心痛伴有瘀血征象者,酌加川芎、赤芍、降香、
乳香、元胡、荜茇等活血镇痛之味。
    2.肤冷自汗甚者,加黄芪、龙骨、牡蛎等,以敛之。
    3。若胸痛时缓时急,时觉胸中痞闷,并兼有湿象者,乃属
寒湿留着,宜与薏苡附子散合方,以温化寒湿。    .
    4.泄泻者,加升麻,黄芪;呕吐者加姜汁;吐涎者加盐炒
吴茱萸。
    5.赤石脂剂治愈幽门狭窄及胃溃疡:用赤石脂合剂:赤石
脂、地龙、马钱子。[广东中医,1960,c5,,2263
    6.乌头赤石脂丸的辨证新用:认为不仅可治冠心病心阳不
足者,且可用于阴寒痼结的其他阳虚疾病,重在辨证加减得当。

本方介绍用治心绞痛、慢性荨麻疹、坐骨神经痛各一例。仁北京中
医,1987,(4)真28]
    7.乌头赤石脂丸的功效辨析:本方为活血镇痛之方,犹今
之用苏合香丸。其中活血之药是赤石脂,  《别录》称其下胞衣,
可知有祛瘀作用;李时珍称其补心血之功,可知有活血作用。[金
匮诠释,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19863
    8。乌头、细辛、蜀椒、芍药、甘草、秦艽、附子、桂心、
干姜、茯苓、防风、当归、独活、大枣。治风冷脚痹疼痛,挛弱
不可屈伸者,名乌头汤。
    9.本方加桂枝。治寒邪冷气人乘心络,或脏腑暴感风寒上
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甚者终年不瘥者,名桂附丸。[医学启源]
    九痛丸
.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附子(炮)log  生狼牙(炙香)
3g  巴豆3g(去皮、心熬)人参3g  干姜3g  吴茱萸3g
    上6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强人初
服3丸,日3次,弱者2丸。
    注:《千金方》以狼牙作狼毒,《本经》载狼毒能破积聚,饮
食寒热,水气,杀虫。从药效观之,本方用狼毒似较恰当。
    (功效)祛寒散结,杀虫温通。
    (主治)寒积、痰饮、血气、虫疰等所致之心腹痛,口不能
言等;或兼治阴寒浊气,痼结于内,浊气上逆引起之心胸疼痛,
冷冲上气者;落马坠车之瘀血作痛等。脉象弦或弦滑或弦紧。
    (临证加减)
   1.九痛丸治疗胃脘顽痛:取巴豆30g,炙香,研如脂,去
油;另取炮黑附子90g,生狼毒、干姜、吴茱萸各30g,党参
60g,共研细末,然后加入巴豆,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约
0.5g)。每次1一2丸,每日3次,用酒或温开水送服,或嚼服.

治疗胃脘部顽痛患者,均收显效。[浙江中医杂志.1984,c2,:58]
    2.临证常用本方治寒积、蛔厥和顽痰冷饮,以及瘀血结聚
而致之胃脘痛、心腹痛等。
  3.寒疝冲逆者。
  4。落马坠车等血瘀血凝之外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