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文化!

 plmok999 2013-01-21
“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文化!

(在线对话交流选编)



学友提问:现在很多人谈幸福感,而我的压力感越来越大,烦恼使我失去了幸福感,请问导师,我该怎么办?

曹政钧答:拿得起,放得下,烦恼就不会在心头积压。在竞争社会,人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对于压力,“拿得起”需要能力;“放得下”需要文化。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就不能排除困难、抗拒压力,因此就会“拿不起”;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心性修炼,对于困难和压力,就会缺乏一种超然的心态,因而就会“放不下”。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本质上属于矛盾关系。一个人如果拿不起放不下,他就会在烦恼和痛苦中纠缠不休,也就不会有幸福可言。

    学友:有能力,就不怕压力。有多大能力,就能够承受多大压力,这就是“拿得起”。那么,能力指的是什么呢?

曹政钧:能力有两个基本属性。首先,能力是在对抗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例如与困难的对抗、与竞争对手的对抗、与改造对象的对抗、与不良习惯的对抗等等。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力量对比优势,或者说缺乏承载困难、对抗干扰、负荷忍受所必需的方法和力量,你就会处在从属地位和屈服地位,这是缺乏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借用 “爆发力”这个概念来表述力的这种特征。这种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对抗能力和爆发能力,即能力的发挥性,是能力的第一个基本属性。

其次,任何能力都需要有一定的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就不能保证整个追求过程的完整性,从而也就不能摘取到最终的胜利成果。坚持就是胜利——持续性是能力的第二个基本属性。

学友:有什么方法能够使这种“爆发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或者说有什么方法增强自己的能力?

曹政钧:谈到能力,我们会联想到它的很多表现样式,例如:观察力、执行力、竞争力、领导力、沟通力、思考力、创造力、想象力、说服力、理解力、意志力、注意力、判断力、决策力、控制力、激励力……等等等等。所有这些能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力”字。而且,这些能力都与以下三种能力密切相关:

首先,这些能力都离不开思考,没有一定的思考力水平,这些能力不会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其次,这些能力都需要通过行动来表现,没有行动,这些能力体现不出来。第三,所有的这些能力都与意志力有关,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做保障,这些能力不可能持续,也不太可能创造价值。因此,所有的这些能力都可以归结到三种关键性的能力之上:思考力、执行力(行动力)、意志力。

关于思考力、执行力、意志力,《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曾经分别做过这样的表述:

在物理学上,力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事实上,思考力同样也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思考力的大小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相关信息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量,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考活动;其次,思考力的方向取决于思考的价值目标以及围绕着目标形成的思路。第三,思考必须找准作用点——必须把思考活动集中在特定的思考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样的思考活动就会势如破竹,如果找不准思考的着力点,就会注意力分散、思路混乱,出现胡思乱想、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现象,思考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无法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执行力则是在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作用力。执行力同样也离不开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在工作中:(1)如果达不到必要的工作量(大小),也就达不到需要的执行力;(2)即使工作量达到了,但是在执行上如果目标和方向不正确或者缺乏一致性(方向),那么这样的工作量也很难达到最佳执行力;(3)达到了必要的工作量或者一致性的方向,还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作用点),这样的活动就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执行效果,反之就会因为力量分散或者找不到关键而达不到最佳执行力。一个人只有在工作量(大小)、工作目标(方向)、工作着力点(作用点)三者有机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执行力。

意志力则是指一个人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计划的执著能力。一个人如果朝三暮四、畏头缩尾就不会有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力也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其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精”“气”“神”(这是建立在身体、心理、生理基础之上的能量);其方向取决于一个人的欲望和价值诉求;作用点则是特定时位关系中的“精一”和执著。一个人如果离开了这些要素,就会精力耗散、见异思迁,也就很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总之,人的所有的能力都离不开思考力、执行力、意志力作为基础,而思考力、执行力、意志力的正常发挥都与“力”的三个要素有关。当你掌握了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和运用方法之后,你就能够发挥出很好的“爆发力”,在与困难和压力的对抗中,你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具体如何运用?这涉及到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的技巧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找准着力点,然后根据着力点构建一套行为程序。对此,我将通过在线学习辅导的方式提供系统指导,如有需要,可通过电子邮件领取在线学习说明。

学友: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思考力是第一竞争力,我非常认同您的这个观点,但能力不仅仅只是思考力吧,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

曹政钧:是的,思考力很关键,但是不能绝对化。一个人的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他自身的能量。人的能量可以转变为能力,人的能力实际上来自能量。能力是一个个性化的概念,能量是一个数字化的概念,二者本是一体。

“精”“气”“神”是建立在身体、心理、生理基础之上的能量,如果你善于养护自己的“精”“气”“神”,你就会精力充沛,心态积极,整个人都会充满力量感。如果你能够修炼自己的“精”“气”“神”,你就能够增强自己在生理、身体、心理上的能量,进而可以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反之,如果 “精”“气”“神”萎靡不振,各项能力都会下降。

其实,在自然界能量是可以转化的。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和动力。人的能力(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思考力可以引导执行力和意志力,意志力也可以影响思考力和执行力,执行过程中也可以增强思考力和意志力,由此形成了一套转化机制。一个有能量的人,只要有机会,其能量就能够转化为能力,进而创造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这种能力转化机制,如何修炼“精”“气”“神”。关于这些实质性的方法和个人经验,我将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言传身教。

总之,日愈激烈的竞争迫使人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通过行动和意志,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能力的奥妙实际上蕴涵在这个关系之中。

学友:如何理解“放得下”是文化?

曹政钧:很多人的压力和烦恼来自贪欲。保持合理的欲望,不被腐朽思想迷惑心智,这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心性修炼。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管理自我,放下那些不属于“我”的东西,保持自我的自由和超然,这是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心性修炼的,所以说“放得下”是文化。

    学友:文化的内涵不好把握,请导师告诉我,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曹政钧:简单一些的话,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上把握文化的内涵,只要掌握了三个基本范畴就可以很准确地把握文化的基本内涵。这三个基本范畴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比如,自然科学可以划归在世界观的认知范畴,社会人文科学可以划归在人生观或者价值观的认知范畴,从中得出的原则和方法则,可以划归在方法论的认知范畴。

学友:如何理解其中的关系?

曹政钧:世界观是关于客观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认知体系,价值观是关于人的主体性及其价值诉求的认知体系。世界观与价值观的主客体统一形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由此形成的一套完整体系,就产生了一种文化模式。并且,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思维深度,对主体性及其价值认识的思想高度,二者的统一,决定了方法论的思维广度,进而决定了该文化模式的合理性程度(或者说文化的先进性程度)。

学友:这与“放得下”又是什么关系?

曹政钧:当你在文化修养上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当你认识清楚了属于你的客体世界(科学的世界观)和主体世界(正确的人生观),在主客体的统一关系中,就形成了你的方法、方向和指导原则,同时对自我就有了明确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规范。这样,你就会放下那些你认为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你就能够“放得下”。

例如,商业社会出于创造利润的需要,产生了商业文化。商业文化通过刺激消费创造利润,因此商业社会到处充斥着畸形消费和欲望诱惑,由此也必然导致相关的压抑和压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客观现实有了清楚的认知,就能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正确的角色定位,他就能够放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消费,放弃那些不必要的消费和烦恼,这就是放得下。而这种“放得下”实质上就是选择或者说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

学友:佛教说放下烦恼,是不是你说的“放得下”?

曹政钧:是的。“放得下”是佛教修炼智慧的重要内容,也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不过,仅仅讲“放得下”,不重视“拿得起”,二者不能相辅相成,其最终归宿就是逃避责任,回避矛盾,躲避现实。而这种躲避会导致能力的畏缩,形成恶性循环。

学友:当今社会由于压力太大,很多人都希望回归传统,寻找慰藉。

曹政钧:传统文化(例如佛教、基督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以神佛、上帝、上天、鬼怪的有神论观念解释世界的必然性和矛盾性,这种有神论的世界观常常与无神论的科学精神相违背,产生认识上的误导。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之上的,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现代商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价值理念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由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相统一形成的方法论和文化模式,难以有效指导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难以解决当今社会的真理迷惑和价值迷失。

学友:现在,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声很强烈,我公司经常组织学习《弟子规》。我觉得好像是奴化教育。社会向前发展,文化向后倒退,请问,当今社会在文化上是不是一个病态社会?

曹政钧:现代化社会,必须运用科学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必须运用价值思维才能树立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相统一基础上产生的应变思维,进而形成的方法论,才能有效指导当代人的思想和行动,使他们能够应对全球化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竞争压力。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整合关系中形成的智慧曲线三维模型,是文化诊断学帮助人们提高思考力水平和改善心智模式的重要理论工具。

由于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存在很多缺陷,因此不能解决当今社会的文化问题。文化需要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回归。至于你说当今社会在文化上是不是病态,可以从文化创造力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诊断,对此,我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并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文化诊断实践和相关咨询。

学友:我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传统文化也是思想包袱。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不是成了一种思想包袱,如何放下这些文化包袱?

曹政钧:我们所说的放得下并不是丢弃,而是超越和超然。当我们说拿得起的时候,要有放得下的超然态度。当我们放得下的时候,要有拿得起的责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分析和诊断的责任、能力、智慧和勇气,也要有放得下的超然态度。如果老是“放不下”那些所谓的“精华”,确实会背上沉重的文化包袱。放下一份精华,或许能得到一份升华,而这种放下就是解放思想,是对文化的一种分析和诊断。

学友:今天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拿得起,放得下”有了全新的感悟。最后再问一个问题,如何参加文化诊断学举办的能力修炼?

曹政钧:文化诊断学以提高人们对文化的分析诊断能力为主旨。然而,要提高分析和诊断文化的能力,必先提高思考力水平;要提高思考力水平,必先反思思维方式。在这里,能力修炼的第一步是思考力训练和思维方式的改善。思考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们将传授思考力、执行力、意志力的转化机制,其中涉及到能力和能量的转化方法。作为思考力训练,首先是建立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其次是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然后是思维的对象化能力训练。为此,我们将提供《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作为基础教材。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是一部帮助人们建立思维体系和完善思维方式的重要著作。它用存在根模式理论和时空扫描技术拓展思维深度;用制衡理论延伸思维广度;用价值思维方法论提升思想高度;用“十字口诀”增强思维速度;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和思维一体化技术完善思维方式。围绕着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思维的对象化能力,《专辑》形成了一套关于提升思考力水平和改善思维方式的系统方法,并通过在线学习辅导的方式发掘学友的思维潜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