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金属行业成为独立产业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09:37 中国环境报 |
我国首次将废金属的再生利用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独立产业对待,并开始着手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有关部门在国债资金中设立了专项资金,以支持再生金属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鼓励废旧金属进口;建立和完善国内回收体系…… 2004年为中国再生金属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废金属的再生利用首次被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独立产业;行业将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建立再生金属市场新秩序和科学的产业政策,促进再生资源快速发展。11月8日在苏州开幕的第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在总结2004年再生金属行业特点的同时,对行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废金属再生利用有名分了 随着2004年我国循环经济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有色金属再生和利用行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首次将废金属的再生利用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独立产业对待,并开始着手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有关部门在国债资金中设立了专项资金,以支持再生金属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鼓励废旧金属进口;建立和完善国内回收体系……这些是再生金属行业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各方的关注使再生金属行业在2004年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据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姜松介绍,根据协会的初步统计,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再生金属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平稳运行,再生金属总产量达到234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60亿元;其中再生铝产量达到120万吨,再生铜96万吨,再生铅18万吨。 同时,由于我国许多金属制品的平均使用周期要比发达国家长一些,国内的金属制品进入大规模的淘汰期还没有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前三季度仍累计回收各种有色金属110万吨;其中废铜27万吨,废铝52万吨。2004年前三季度,累计进口各种废有色金属360万吨,包括废铜276.4万吨,废铝74.98万吨,废锌5.28万吨。进口废金属量较大的地区是浙江省、广东省、天津市、上海市和江苏省,截止到2004年8月,这些地区分别进口了废金属155万吨、58万吨、41万吨、18万吨、10.2万吨。进口废金属拆解行业不但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的贡献,而且由于废金属拆解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材料,直接带动了地方其他工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推动产业链延伸 对于企业来说,2004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企业规模在扩大,技术在进步,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再生铝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6家,上海新格金属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再生铝生产企业,年产铝合金锭13万吨,二期工程投产以后,产能将达到25万吨,成为亚洲单厂产量最大的再生铝企业;江苏怡球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去年再生铝锭产量达到8万吨,二期工程投产后生产能力为18万吨;浙江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与台湾高雄铝业合资建设的再生铝厂于2003年12月投产,今年将达到5万吨的水平。再生铜方面,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山东临沂金升有色金属集团、浙江海亮集团、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和天津大通铜业公司等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轮有色金属公司等3家再生铅企业的产量已经超过10万吨。这些大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人们“回收废旧物资就是捡垃圾”的观念。 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废金属回收拆解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只是从事简单回收、拆解业务的企业已经开始延长自己的产业链,向着下游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方向发展。以浙江万泰铝业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从废料回收发展到铝合金锭的生产,继而进行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与研发,产品科技含量大幅度提升。现在,他们又在开发新的项目,将铝合金溶液直接供给下游的零配件生产厂家,此举不仅省去了重熔工序,而且更加节省能源,是再生铝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鼓励小作坊集中起来 尽管这些大型企业不断给我们带来“利好”消息,但就数量而言,再生金属行业依然是小企业、小作坊的天下,它们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据了解,由于有色金属初级的再生与利用进入门槛很低,再生金属行业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全行业一直没有摆脱“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重经营、轻管理”是它们的通病。2004年,由于国内原料紧张和生产成本上涨等多方面原因,一批大型老牌有色金属企业、相关产业的企业和国外的跨国公司纷纷投入到再生金属产业,这些企业的介入,使一些管理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的小企业为避免“出局”,在降低成本上动起了“歪脑筋”———小作坊没有配套的环保设施就开工,从而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成了这一年行业快速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恭敏表示,鼓励处于产业密集地区的小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他说,中国的废金属集散地正在逐步形成,如辽宁大石桥、河南长葛、浙江永康、湖南汨罗、山东临沂和广东南海等地,国内产生的废金属资源基本都集中到了以上地区,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废金属市场。汨罗市再生资源市场现已形成3万人的收购大军,每年废旧物资成交量达30余万吨,其中铜7万吨、铝5万吨、不锈钢2万吨;河南长葛则形成了四大市场,即中原有色金属交易市场、中州铝型材市场、不锈钢市场和金属炉料市场,年金属吞吐量达到了40万吨;山东临沂也是全国废金属的集散地之一,回收废金属总量在30万吨以上;湖南永兴县和浙江仙居县,现在是白银回收加工的生产基地,正是因为回收白银,使不具矿产资源的永兴县拥有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的数量超过100家。王恭敏表示,鼓励这些重点地区的小企业建设并进入工业园区集中生产,共用一切的环保设施。 推行“园区化管理”模式 据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秘书长王吉位介绍,从2001年开始,再生金属分会就开始推行“园区化管理”模式。3年来,宁波镇海、浙江台州、江苏太仓、福建漳州等主要废金属集散加工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再生金属加工园区。宁波镇海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现有39家国内外企业,去年6月份运行至今已经拆解加工废旧金属30.5万吨,目前年加工生产能力125万吨,企业集中入园,海关、商检、环保等部门集中监管,项目集中把关,“三废”集中治理。实践证明,“园区化管理”模式加工处理废金属,体现了集约化的原则,在保护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有些地区如天津市经委正在与企业探索,建设使上游企业产品和下游企业原料更有效结合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形成循环经济的有机产业链,这种新的模式将促使再生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科学。 与此同时,再生金属分会支持大型企业配置自己的环保设备,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自己的园区。王吉位说,近几年来,一些大型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再生金属的优越性。中国铝业集团已决定投资建设产能在10万吨以上的再生铝生产线,山东铝业公司、包头铝厂、三门峡天元铝厂等以生产电解铝为主的企业都已经相继生产再生铝;江西铜业公司、云南铜业公司、安徽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等大型铜冶炼企业也积极利用废杂铜生产电解铜,这些大型企业市场、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将会带动再生金属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国内一些著名院校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昆明理工大学,还有原来从事原生金属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投身到再生金属产业的研究中来,这将对提高我国再生金属行业的科技水平、利用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