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圣陶与苏州评弹

 苏迷 2013-01-22
叶圣陶先生大概算不上铁杆"书迷"。只因他是苏州人,更因他的父亲是一位老听客。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叶圣陶便常跟着父亲去听书。那是20世纪初叶,苏州书坛还是光裕社的天下,社中知名艺人有王效松、叶声扬、谢少泉、谢品泉、王绶卿、魏钰卿、朱耀庭、朱耀笙、薛筱卿。流行的书目则是《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三国》、《水浒》、《英烈》、《金台传》等。直到1907年,13岁的叶圣陶考入草桥中学,听书才间断下来。中学毕业后,叶圣陶到甪直任教,后来又在上海从事新文学工作,抗战爆发避难重庆,解放后迁居北京。数十年间,国事纷纭,行色倥偬,叶圣陶再也没有时间听书了。
  叶圣陶虽算不上"书迷",却也专为评弹写过两篇文章。
  1934年,叶圣陶在上海,好友陈望道正主持着《太白》杂志,请他写几篇有关苏州地方戏曲的文章。叶圣陶很快写出两篇,一篇是《昆曲》,一篇是《说书》。颇意外的是,叶圣陶对评弹却并未流露出多少好感:"听书的人在书场里欣赏说书人的艺术,同时得到种种的人生经验:公子小姐的恋爱方式,何用式的阴谋诡计,君师主义的社会观,因果报应的伦理观,江湖好汉的大块分金,大碗吃肉,超自然力的宰制人间,无法抵抗……也说不尽这许多,总之,那些人生经验是非现代的。现在,书场又设到无线电播音室里去了。听众不用上茶馆只要旋转那'开关',就可以听到叮叮咚咚的弦索声或者海瑞、华太师等人的一声长嗽。非现代的人生经验利用了现代的利器来传播,这真是时代的讽刺。"1930年代正是上海电台书场最兴盛的时期,据方志记载,1927年上海始有民办华商电台,此后,民办电台就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至50多家。
  另一篇文章写在近30年后的1961年。这一年,上海人民评弹团进京演出,这是评弹第一次以强大阵容展演于首都舞台。叶圣陶连听三场,大感满意,挥笔写下《听评弹小记》。20世纪60年代是评弹发展的又一黄金期,流派竞秀,名家辈出,书目繁荣。此时叶圣陶客居京华已十二载,偶尔南旋,听评弹的机会想也不多,但文中对几位演员的评点却流露出很精准的艺术感觉,且举重若轻,三言两语,字字中的。叶圣陶看了周云瑞的表演后,说"周云瑞在《情探》中表现王魁冷酷无情,利欲熏心,而绝无火气,可谓当行出色。"抓住了周云瑞艺术的精要。文中又说,"杨氏兄弟(杨振雄、杨振言)弹唱《絮阁》一段,细腻工稳,唱和白得力于昆曲。"《长生殿》是杨振雄惨淡经营的一部独创长篇,《絮阁》是其中的重头戏,这回书脱胎于昆曲,唱做都见功力。杨振雄酷爱昆曲,曾向俞振飞、徐凌云等名家学艺,他的唱腔真假嗓并用,高亢处响遏行云,声似裂帛,低涩处又如冰下寒泉,林间细水。叶圣陶熟悉昆曲,因而看出杨振雄的表演格调清雅,渊源有自。叶圣陶还十分欣赏徐丽仙。他说,"徐丽仙唱《新木兰辞》,能以轻重徐疾抑扬表达辞情,大可欣赏。"
  乡音无改,流年似水。距离幼年在故乡听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此时流淌在叶圣陶心中的是绵绵不绝的乡思乡情吧。
  ■潘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