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幻之舟/影评

 西园倦客 2013-01-22

【梦幻之舟 - 灾难 拯救】(影评)  

   早些年看原版的《泰坦尼克号》只为杰克-道森和萝丝的爱情而流泪。但自打重新欣赏3D版的《泰坦尼克号》,那感觉就又有所不同了。一部灾难片,那就应该分析或揭示灾难之所以发生的自然或社会根源,如果是这样,那么,该片就可能要追究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化浪潮和政治的腐朽,以及没落贵族的奢华生活。但是,很显然,导演有意回避了这个社会背景或者淡化了它。萝丝和其未婚夫的联姻可以说是新兴资本家族和没落贵族的结合。而横插其中的杰克只不过是一流浪的艺人。按照传统的艺术构思,完全有可能编写成另一部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
  对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过程,影片先通过水下考古队的电脑模拟来加以演示的。导演的镜头在正戏开始时首先放在了即将起航的泰坦尼克号上,它庞大的体型,豪华的陈设,无不彰显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成就。具体的细节这里不用多言,就在起航的那一时刻,一艘满载着各色人等的希望的梦幻之船下海了,他的彼岸是人们梦想中的美利坚合众国。杰克和萝丝的爱情也随之拉开序幕。这艘梦幻之舟不但陈设奢华,而且是一座微型的社会大都市。各色人等,三教九 流,等级森严,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人们各自就位,有条不紊,各司其职。但所有乘客都无法预料的是这艘船即将面临的灾难。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想起西方神话中那艘承载并且拯救了人类的诺亚方舟。文学人类学研究表明,原始宗教和神话中的情节,母题,意象都可以成为以后文学艺术中永恒的原型,不论其出现在哪个民族或哪部艺术作品当中,始终传达一个恒定的意义,作为诺亚方舟这个原型意象,传达的就是灾难和人类面对灾难时的自我拯救的主题。导演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认知,赋予了泰坦尼克号承载人类到达梦想王国的意义。这其中不乏人们对善良,道德,礼仪,绅士风度,纯真爱情的坚守,如泰坦尼克号船长的尽职尽责,乐队职员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的冷静和乐观。一艘梦幻之船承载着渴望美好生活的人类,不论其前面是冰山还是暗礁,只有坚守那份真爱,灾难是终究会成为过去,留下的就如萝丝手中一直珍藏的蓝色“海洋之心”一样,沉淀为永恒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