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撰文:伊利亚·瓦拉莫夫,翻译整理:Elton Zeng
编者按:这是俄罗斯摄影家伊利亚·瓦拉莫夫访问哥伦比亚拍摄的另一组照片,反映了麦德林市的城市风光。这是伊利亚最近中南美旅行第26天拍摄的照片。 注解:麦德林城是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安蒂奥基亚省首府。位于圣菲波哥大西北部约240千米处。人口163.9万 (1990)。地处中科迪勒拉山脉西麓的阿布拉山谷,波尔塞河畔。海拔1541米。年均温21.5℃,年均降水量 1309毫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始建于1675年。原为金、银等矿产区。19 世纪末修通铁路。1930年起,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市场和皮革、纺织工业中心,后为现代化工业城市。制造业工人人数占全国的1/4。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纺织品生产和几乎全部的钢铁冶炼及蔗糖生产。其他工业有化学、橡胶、塑料、食品加工、电气设备、农业机械、水泥、卷烟等部门。周围农业发达且为国内传统的咖啡产地。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有国际机场。重要文化教育中心。有5所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植物园等。 麦德林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曾因臭名昭著的麦德林贩毒集团和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
01、麦德林周围都是美丽的山丘。 02、城市的郊区有许多豪华的别墅,当然这还不是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那个有二十个湖泊的豪宅。 03、又是一栋有钱人的住宅。 04、新的别墅区,有些尚未建有别墅。有的正在开工建设。 05、这里是市中心,很有趣,但是十分拥挤和肮脏。 06、交通永远是堵塞的,汽车排出的废气使人简直难以呼吸。 07、都是这样的拥挤。 08、城中心人头挤挤。 09、摩托车地下停车库 10、这是我登上附近建筑物拍摄的。 11、街景 12、公共汽车。 13、和莫斯科的公共汽车一样,进门处有栏杆。 14、街上的水果摊贩。通过手机预订,可以将果汁送到顾客手中。街上十分喧闹。 15、街边很脏。 16、不少流浪汉就躺在大街上。 07、不少人穿着有“200”标志的衣服,不知为什么? 18、原来这是一种手机通讯的广告,手机卡的通讯价格 - 200比索/分钟,看来这个销售手机卡的女孩是做收费充值的。 19、买彩票的贩子都坐着轮椅,难道是一种福利事业的彩票?有一个还兼做手机充值。 20、这就是大家感兴趣的麦德林贫民窟了。 21、这里才是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起家的地方。 22、麦德林被称为“哥伦比亚的工业中心,此外还被称作为“永远的春城”,因为它虽然处于赤道附近,但海拔在1500米左右,所以一年四季的气温十分均衡,月平均最低及最高气温始终在16-28摄氏度范围内。由于到处鲜花盛开,还被称之为“花都”。其它还有“银杯”、“兰都”、“最美丽的村庄”等别名。当然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所带来的恶名“罪恶之都”一时半霎还无法消除。 23、据统计从80年代至2000年早期,这里有将近六万人被杀害包括老人和儿童。这完全是一场由大毒枭们掌控的“战争”。 24、沿着山坡上建起的层层叠叠简易住房。 25、进入本世纪以来,哥伦比亚政府下决心重建贫民窟的社会秩序。首先在这里建起了缆车。 26、通常这些贫民窟都建在山区通行最不方便的地方,有了缆车登上就容易多了。 27、当地政府居然还建起了好几部首尾相接的巨大的自动扶梯,方便居民的通行。 28、这样只需花六分钟就可以登上原来需三十分钟才可以达到的台阶。 29、这样对老人和残疾人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30、沿着缆车通行的路线还建起了马路和人行道。 31、是不是很漂亮。 32、现在贫民窟的中心地带已经建起了公共图书馆,免费的因特网接入,还设有体育馆、剧院和文化交流中心。这些设施都对当地民众免费开放。我会在另一个帖子里介绍这些设施的。 33、所有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变了贫民窟的状况。年轻人现在开始从事体育锻炼、坐在图书馆里阅读、享受文化和休闲。这样游客才可能在贫民窟里闲庭信步。麦德林是唯一一个我要去贫民窟访问前没有人劝阻我的城市。这种危险性现在只停留在多年前刷在墙上的警示标志上。 34、这里有许多人在大街上弹着吉他唱歌跳舞。 35、这简直算得上一个乐队了。 36、吸引了许多路人和游客。 37、当然还有装扮成残疾人的乞丐。 38、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队。 39、狗狗在干什么? 这是俄罗斯摄影家伊利亚·瓦拉莫夫访问哥伦比亚拍摄的一组照片,反映了麦德林市大街上的女人们。 01、读者要求我的拍两张赫赫有名的哥伦比亚女孩的照片,我正在麦德林的大街上漫步,猎拍照片。这里街上有不少“鸡”,通常不愿意被摄入镜头,但我有我的办法,总能拍成功。 02、这就是普通的麦德林妇女。 03、姑娘的体重很都厉害。 04、当然也有身材好的。 05、哥伦比亚妇女的雕塑,费尔南多·巴特罗的作品。 06、另一个雕塑。 07、“鸡”? 08、 09、市场上的女人和男人。 10、茶室。 11、 12、 13、警察与女孩。 14、街头小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