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吴勇 | 2007年03月11日 本文地址: http://wuyong./post/541/27622 2005年12月9日,人类历史上最后20台尚在正线运营的蒸汽机车,在中国内蒙集通铁路线上正式停运。自此,曾被视为工业文明象征的、曾给予人类文明巨大推动力的蒸汽机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请您和我们一起关注蒸汽机车与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刻以及发生在它身边的故事。饭馆音效) 这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小饭馆,虽然它只有这三十几个平方,虽然它看起来略显简陋,但是来过这里的人,知道这里的人已遍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了。 张小喜:美国人、挪威人、还有德国人、英国人在一起,很多很多国家人。记者: 就在你开的这个小餐厅。张小喜:嗯!这个人就是饭馆的老板张小喜,小喜的饭馆开在内蒙一个叫大板地方,起初他只是想方便一下这附近集通铁路线上机务段的工人们,没想到饭馆里时常来会来一些陌生人,有的时候还是一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而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这自己看的一点感觉也没有蒸汽火车。张小喜对车迷介绍:第一次见外国人我还开商店呢,8年前,97年,外国人去我这买的可乐,他要求我能不能给他买什么铁路路徽啊,我说行,97年来了,他们就(给火车)照相,这有啥啊!他给我照片,当时我真不理解,一个火车照片吗!经常见的火车,他们每年来,每年来,有时候一年一两次,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他们告诉所有的外国人,说到中国,你去那个商店找那个商店经理,你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跟我换咱们中国铁路纪念品。(音效:蒸汽火车由远及近)响彻云天的汽笛声,铿锵有力的排气声,喷着长长的黑烟,夹杂着白气,这便是在世界铁路上飞奔了180多年的蒸汽火车,1825年蒸汽机车之父英国人斯蒂文森把瓦特的蒸汽机装在了火车上,驾驶旅行号蒸汽机车行驶了31.8公里,这被认定为是蒸汽机车正式诞生的年份,自此蒸汽机车在铁轨上开始了它的辉煌,它的时代,成为了19世纪工业革命的象征,他的出现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从1876年中国开始进入到了建设铁路的时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共修建了2.1万多公里的铁路,1952年的7月,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阶解放型蒸汽机车,从而揭开了中国机车制造史上的第一页,中国铁路蒸汽机车使用的时间之长,种类之多,效益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到1988年底我国已经累计拥有蒸汽机车1.4万多台,在世界算是一个蒸汽机车的大国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耗能小,污染小,牵引力大的电力和内燃机车已经成为了中国铁路的主力军,如今这拥有正线、支线1200多公里的内蒙古集宁到通辽的集通铁路是目前世界唯一以蒸汽机车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这集通铁路的大阪机务段也就成为世界最后一个蒸汽机车机务段,当然他自然也就成为了世界车迷关注的地方。车迷的执著,让张小喜不理解,虽然他也曾经有过和蒸汽机车亲密接触的机会。张小喜说当机车司炉的体会:干一天不想干了,那个活太苦,受不了。 记者:那你当时为什么还要去参加体检啊。 张小喜:我寻思毕竟我在矿区长大的,见过开火车啥样的,但是,一看他那个开火车跟我那个大不一样,太吓人了,不能去干了,当时回来讲话那手上黑的,冻的拿起个馒头就吃,都是这样的,我以为一个两个是这样的,但一看90%都是那样,穿着又黑又烂的油包,棉袄,帽子耷拉着两个耳朵,一看那个情况,我就不敢干,受不了那个苦,一天没吃饭了,24小时没吃饭了,吃不上饭,没地方吃饭去,有时候30多个小时吃不上吃饭。 记者:您带我们上去看看(火车驾驶室的音效) 我们登上了一台“前进”型蒸汽机车,这个身长29.6米,重达168吨的家伙,它的身上沾满了黑乎乎的油污。从蒸汽机车上看,庞大的机车头由长长的倒挂式锅炉和水箱组成,狭小的驾驶室里到处是管线和拉杆,还有 台球那么大的红色或者绿色按钮,一个巨大的炉膛挡住了火车正前方的全部视线。周铁军是大板机务段蒸汽机车退役前最一个班次的司机,人们习惯把他的这个职位称为“大车” 周大车对工作的介绍:6998这就是我的车,整体这个锅炉,这个锅炉好,和咱们家烧暖气是一样的,发热量高。轴好,这个轴,这是第五动轮,这是第四,以次再排,我这个动轮我可以自豪说一句话,整个一个机器检修,我随时检,不用检修,免检。这是最古老,但很先进的东西,大板机务段仅有我一台有加煤机,太厉害了,我不用人工烧火,而用机械分火,我这车俗称为大阪机务段蒸汽王。土内燃!蒸汽机车每一次出乘要三个人,除了司机之外,还要有副司机和司炉这两个伙计,蒙古族小伙子埃特根和小贾与周大车是一个乘务组。蒸汽机车由锅炉作动力,热能消耗很大,双机牵引一次只能够拉两千吨的货物,每行驶200到300公里就需要加煤、加水,一台蒸汽机车一次要加22.5吨煤,都是由副司机和司炉一锨一锨加到锅炉当中燃烧掉的,但是蒸汽机车的时速却只有每小时80公里,远不如内燃和电力汽车。在蒸汽机上工作,夏天守个锅炉就不用说了,冬天面对锅炉的人经常是前面是汗,而后背却是冰,因为火车上得瞭望口不便安装玻璃,冬天里外一样刮风,一样飘雪。 周大车对工作环境的介绍,以及对换内燃机车的态度:工作环境来讲,内燃机车,我饿了,饿了做饭做不了,买方便面吧,方便面需要热水,热水有电炉子,按钮一掰热水来了,蒸汽机车有那么大锅炉,那么大火,为什么不用它,它不方便,把水壶伸到锅炉里面,把水壶那个把,等到你摸把的时候水壶把烫手了,没办法,吃凉饭!锅炉那么大面积的时候,找个热地方,焐热乎了。冬天行,夏天就焐馊了。再说燎望条件,内燃机车,在你的视角能看得距离特别近,蒸汽机车前进机车视角超过50米,49米撞人,轧东西你都不知道,内燃机车工作环境也好,不像那么油。 副司机小贾:从我体会,内燃我们就往那儿一坐,来回巡检就完事了,比较轻便,你像我们蒸汽你就框框往起掘煤。 周大车: 当个负司机、司炉体会就是三个字,脏、累、险。脏不用说了,都见过,身上满身油污。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烧炭的,仔细一看是机务段的,这是流传多年的顺口溜。累呢,正常来说,我们从大板跑到天山,下行比较清楚的话,还是烧7000公斤煤,还是毛煤,如果他们哥俩烧每人三吨半煤,你假如说咱们家买煤烧两吨煤,你自己在家从买煤到卸家门口了,扔到你家煤仓里,这两吨煤你要扔一天,你是不是累得腰不行了,他们俩烧了7吨煤,时间正常得4个小时到5个小时左右,那可是投煤的用处不一样,咱们家是扔到煤仓为止,但是咱们这个投煤要蒸汽,你达到要求是每平方1500千帕蒸汽量,你达不到你就扔10吨煤,扔了20吨煤,达不到工作要求你就白扔。险,蒸汽机车全是铁的,劳动和作业,你不注意,胳膊腿断的多了,当一个乘务员大脑必须清楚,敏捷,你得反映必须快。司机们渴望着尽快换内燃,按照司机们的话讲能开宝马谁还想开着小四轮呢?然而司机们对于蒸汽机车的感情是无法替代的。 周大车:咱不是说高调话,从经济上,我用它创造我家庭的财富,我用它挣了我的工资,我现在工资1600块钱,在当地来说算高工资够养家糊口。这最简单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就使用它,这个车我使用它,让我使到已经相当满意,这个机车已经达到它最高的工作效率,这两天,尤其到了我们说临秋末了,这两天车相当好烧,我对车付出了,车给我回报了。如果这车你今天坏了,明天又坏了,我们工人指望的是效率,我拉着货物了,我挣着钱了,你没拉到货物,你挣什么钱,你天天呆着挣什么钱,这个车,我对得起这个车,我这台车对我们哥九个的家庭带来的财富也好,最起码带来一个生活的资源,我就比较喜欢它,因为它能带来这些财富,我就珍惜它。 副司机小贾:我正经八摆是“6638”当时那个车报废时候,把这个全卸了吗,当时我一见到它,我扭头就走了,因为那个车,从打我一上班就是那个车,我一直干了5年。 周大车:整体一个好好的机车,用气焊、电焊,解体。不忍心看下去,它也是风云一时呀。 副司机小贾:我一开始上班时候对这个玩意特陌生,后来自己来一上班,我是司机,我是开火车,相当自豪了,我一回家,然后我们同村的,或者老的少的,就说哎呀,这开火车的,火车司机,你那种感觉不一样,那真是特给面子,对车真跟伺候孩子似的,你伺候它,必须伺候好,你指着他挣钱,它要是给你出点毛病,它给你带不着钱。 记者:我就说,再开出去,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周大车:没机会了,跟范伟说的,像我这样的体格也基本上告别自行车了,像我也基本告别蒸汽机车了,没办法了。 记者:还是很恋恋不舍。 周大车:但恋恋不舍是恋恋不舍,这毕竟是一个新老交替,有新的必须更新旧的,一样的,但是总的来说,炼钢厂也好,卖废铁也好,在它没出大板机务段时候,我回去看望它,我就是说,再见了,哥们,我只能说带着我的一个希望,你毕竟是它历史的一个产物,你需要的东西我都做到了,我需要你的东西,你都给我付出了,完事了。 记者:再见了。 周大车:我的车白瞎了,这两天发现这车越发越好烧,真白瞎了,可惜我这车了,真有感情,用它来讲特别得心应手,我就是把眼睛蒙上,不信咱们现在打个赌,你把我眼睛蒙上了,我上车,你让我找啥我都找着了,你让我摸啥我都找着了。 (蒸汽机车音效)这就是工人们对于蒸汽机车最朴实情感的流露,其实当初集通铁路选择蒸汽也是无奈之举,1995年集通线建成之初,一台新的蒸汽机车要30万元,而一台内燃机车需要400多万元,而在已有运量条件下,一台蒸汽机车全年成本费上是90多万元,而一台内燃机车则需要270多万元,因此为了节省车辆购置费用以及降低运营成本,集通铁路全线采用了蒸汽机车作为牵引,没想到铁路开通运营10年,蒸汽机车为集通铁路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年收入从7.5亿元增加到10多亿,古老的蒸汽机车给现在的集通铁路给与它朝夕相处的老伙计们带来了变化,经常到小喜饭馆里吃饭的工人也慢慢地发现,平时只知道挣钱的张小喜和他们也有了许多共同的语言,甚至有些与众不同,墙上挂上了火车的照片,餐厅门口还特别用中英文表明了蒸汽火车迷餐厅,简陋的小餐馆里还装上这镇上不多的卫星电视,铁路边上还能够看到他和车迷拍火车的身影,这是在蒸汽机车退役的前一天,小喜又带上两位美国车迷要去拍火车了。(张小喜和车迷在路上交流的音效) 张小喜:跟车迷接触以后,他们带着我去,告诉我,通过照片看他们照相。后来感觉,是好,我就试着照相,照出来我看没他们照的好,接着再照没他们好,再一点点照,给他们看,改变很大,有些事情经常接触西方人,一接触呆一两个月好长时间。 当时一普通餐厅,当时慢慢来了一些车迷多了,照片也贴多了,人也多了,最后建议我改成车迷餐厅,我就改成车迷餐厅,改成车迷餐厅以后,来的车迷更多了,生意也更好了,包括赶火车的人他也来了看,赶火车他想要我的照片。 这个想法是外国人告诉我,他说这个餐厅你给我们改个名字,叫蒸气火车迷餐厅,他说起个外国名字,我说起外国名字,中国的人也有,我说叫蒸汽火车车迷餐厅,我写上外文就行了。他们经常来,有的人来就说,我去这个餐厅,照完相吃一碗面,说我餐厅的饭最好吃的,然后我的餐厅经理真好,他可以在餐厅里做着吃顿饭,可以看在火车外面,因为我的餐厅,火车转线,能看到火车了,他能给我聊火车,里面还有很多火车照片,咱们讲话他告诉你什么地方照片景点好,很多工作,包括很多外来的新鲜事物也得到很多东西。 在一块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兴趣,交流片子,交流一些拍照的经验,有意思很。 (蒸汽机车洗炉车间音效)这是专门给蒸汽机车洗炉的车间,以前在这里整备过的机车会昂扬的开上正线等待任务,而现在这里是蒸汽机车正式退役的最后一道工序。 洗炉工:锅筒、烟箱、底圈各部门都捅干净了,没有泥,没有垢,没有烟渣,咱们蒸气机车因为是水,加水,有沉淀物,把这个冲完了之后,为了下一趟上线之后能跑得快点。 它现在退役必须得消火,消完火之后,完了把气放了,温度给它降下来,完了冲干净之后,就放那儿,最后一个阶段了,最后马上要淘汰时候了,最后感觉,再以后也干不了这活了。 记者:洗炉的工种就没有了。 洗炉工:对,没有了,以后蒸汽机车在线上跑的景观看不着了,换型了之后修燃气机车。 司机:全完事儿,直接进库吧,一干二净。 记者:这车多少号。 洗炉工:6988,现在就按照落火程序看一看,按标准化作业,这就开始进了,进完之后咱就开始放气,又一个车退役了,很可惜,毕竟干了10年,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马上就开始换型了。 蒸汽机车退役了,伴随它一起告别的还有相应的一些工种。贾师傅为这老伙计最后一次加水。(加水等工种的工作音效) 贾师傅:机车马上就要上水。 记者: 对这工作留恋吗? 贾师傅:有感情,怎么没感情,对铁路事业做出挺大的贡献。 加了!一般都得加40吨左右,这是最后一次了,原来特有的,估计要是不使的话,估计要撤了 小李为他每天的伙伴最后一次捅灰。小李:不好捅吧,干这个好几年了,以后不知干啥,有一种失落。 老张是一名干了7年的加煤工。 老张:就是给机车上煤的。不管是谁,我觉得这个东西干时间长了,肯定有感情,这是必然的,这个东西我觉得做工人也好,只要有责任心就行,不管干啥,有责任心就能干。 (蒸汽机车音效) 老伙计向我们告别了,在轰鸣了近两百年后,也许人们将再也无法看到它们这些曾经神气活现的蒸汽机车,喷云吐雾的在铁轨呼啸而过的情景,人们往往对身边司空见惯的东西熟视无睹,但是,当它逝去或者是即将消失的时候,人们才感到它的弥足珍贵,蒸汽机车也是如此。火车头在新中国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它那无坚不摧滚滚向前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的形象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那震撼的汽笛,庞大的车头,滚滚而来的红色巨轮和强劲有力的敲击钢轨富有节奏的声音,给我们以多少年都未成消失的振奋和激动。这些老古董们,有的将会被肢解回炉炼钢,有的将会走进博物馆,据说在集通铁路上还有一部分将作为旅游观光之用,届时,蒸汽机车爱好者可以看到蒸汽机车的牵引表演,蒸汽机车的谢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新的运输时代的开始。 周大车:我下一个目标,准备包东风4B6020机车,就这车,我就准备是想把那个车跟它6898这个车并驾齐驱,以我原先的名义,以我自身的能力把它包得更好。 工人:以后我们现在基本上都转电力,不过机车的换型还是上内燃好点,社会的进步吗? 张小喜:通过这个火车我认识了很多人,开阔了视野,使我的生意越来越好了,这最实际的一点。 人们说有火车到来的地方就会有文明的传播,蒸汽火车让大板这个不起眼的小镇成了世界瞩目的地方,蒸汽机车的10年陪伴,让像周大车这样的工人们切切实实地改善了生活,因为蒸汽机车让张小喜的饭馆有了生机,让张小喜更看到了世界,从蒸汽机车来到大阪,再到现在的机车换型,其实换来的不仅仅是新的技术,更多的是新的思想,新的意识。 如今,新的内燃机车已经进段了,他们会跑得更快,拉得更多,这些新的机车也将会带着他们去面对又一个崭新的生活。(蒸汽机车远去的音效)(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