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方 方药:(1)外用股骨头坏死专用贴或通用贴(自购)。 (2)内服活骨丸:乳香、没药各24克,当归、山萸肉、山药、独活各48克,生地、熟地、赤芍、川芎、补骨脂、骨碎补、仙灵脾各36克,附子、肉桂各24克,仙茅16克。 用法:(1)外用股骨头坏死专用贴和通用贴,分别贴敷于患侧股骨头体表解剖部位和腹股沟处,每3~5天换药1次。 (2)将内服中药研极细粉末,过100目筛,和蜜为丸,丸重9克,早晚饭后服1丸。 功效:中药内外合治,可收标本兼治的显著疗效,具有祛风通脉、止痛化淤、养血补骨、豁痰消肿作用,增进机体造血机能,加快病灶局部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促进死骨吸收和新骨生成,对各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均有修复作用。治疗期间患者应柱双拐,免负重。 乳腺炎2方 方一:桔核鹿角散 方药:桔核15克,鹿角片15克(先煎)。 功效:理气止痛,益精血。 用法:水煎,每日1剂,兑入适量米甜酒内服,每日服2次。 主治:乳腺炎。 疗效:满意。 方二:消结散 方药:大黄、王不留行各5克,乳香、没药各15克,青黛、木香、石菖蒲各20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炮制及用法:上药研成细末,用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次。 主治:乳腺炎。 疗效:用本方外敷治疗乳腺炎初起、注射后形成结块及无名结肿,均有效。 功能性子宫出血方(方名蚕砂散) 方药:炒蚕砂6克。 用法:炒蚕砂研成粉,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黄酒为引送服。3天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 功效:除湿化浊。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疗效:临床疗效满意 牙痛方 方药:仙人掌。 用法:依据病变部位大小,取新鲜仙人掌的茎块,用刀子挖净棘刺,洗净后剥皮,用刀划痕后贴患处,使药汁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 功效: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止痛排脓。 主治:牙痛,属风火牙痛型,阵发性,遇风遇热疼痛加剧,遇冷痛减,齿龈红肿,全身恶寒发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数快。或龋齿感染,牙痛肿胀。 疗效:治牙痛4例,痊愈。 附注:现代研究仙人掌含三萜苹果酸、琥珀酸,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菌有抑制作用。 湿疹方(方名雄黄花椒散) 方药:雄黄、硫黄各20克,白芷12克,细辛5克,花椒3克。 用法:后三味文火烤脆,共研细末,菜油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2~4次。 功效: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婴幼儿湿疹。 疗效:治疗婴幼儿头面部湿疹27例,全部治愈。 肠癌术后并发肠梗阻方(方名大黄芒硝散) 方药:大黄(后下)、川厚朴、赤芍各15克,芒硝(冲服)、枳壳各9克,炒莱菔子、桃仁各30克。 用法:上方药品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3次口服,每日1剂,共2~3剂。 功效:清热凉血,泻下软坚。 主治:肠癌术后并发肠梗阻。 疗效:治疗18例,其中有效14例,无效4例。 说明:禁食,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等。 失眠方(方名芪术失眠饮) 方药:黄芪30克,白术、陈皮、党参、当归、甘草各9克,升麻15克,柴胡12克。 加减:如兼有阴虚者可加麦冬、石斛各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补中益气,疏肝解郁。 主治:失眠。 疗效:治疗42例,睡眠均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延长1?~8小时,平均3小时以上。 说明:(1)本方用升麻15克,似乎用量过大,其实升麻并无毒性,本组病例应用后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2)因血压偏高引起的失眠症,使用本方无效,甚至反见加重。(3)气虚症状明显者,疗效较显著。 高血压方(方名黄连解毒汤) 方药:黄连3~9克,黄芩、黄柏各6克,栀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 功效:泻火解毒降压。 主治:高血压病。 疗效:治疗1期高血压病数例,临床疗效满意。 遗尿方(方名麻黄止遗汤) 方药:生麻黄适量。 用法:5~7岁3克,8~15岁5克,15岁以上10克。每日1剂,水煎,除去浮沫,睡前1次顿服。连服1个月。 主治:遗尿。 疗效:治疗30例,均有效。停药观察半年,未见复发。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方(方名疏肝活血止痛汤) 方药:柴胡、丹皮、桃仁、赤芍、白芷各10克,当归、茯苓、白术各15克,栀子(炒)、红花、薄荷各6克,白芍、川芎各20克,葛根30克。 功效:活血通络,补气健脾。 用法:每次月经前1~2天开始服用,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2~3剂。 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疗效:治疗经行头痛102例,痊愈61例,有效32例,无效9例,有效率92.1%。 慢性前列腺炎方 方药:柴胡、青皮、陈皮各6克,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各10克,败酱草、公英、泽泻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西药:特拉唑嗪。 用法:2毫克/日,顿服。 疗效:中西医结合用药组50例,对照用中药、西药组各50例,均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禁烟酒,禁刺激之品。结果:三组分别临床痊愈26、8、6例,显效16、12、15例,进步6、23、21例,无效2、7、8例,总在效率96%、86%、84%。疗效中西医结合组均优于两对照组。随访半年,分别复发2、7、9例。 银屑病方(方名茯苓乌蛇散) 方药:土茯苓、补骨脂、莪术、牛蒡子、山楂、丹参各25克,乌蛇15克。 功效:活血化淤,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银屑病。 加减:血热加白藓皮25克,藁本25克,若下肢患病者加独活25克。 疗效:治疗200例,基本治愈105例,经5年随访,据不完全统计,复发者6例。 软组织损伤方(方名血竭酊) 方药:广西血竭,地龙(蚯蚓)。 功效:止痛消肿,活血散淤。 炮制及用法:上述药等量,按20%比例浸泡于95%酒精内,一周后可用。用时湿敷于患处,保持湿润,或局部加热,加速散淤。 主治:骨折,创伤后伤处疼痛,淤血,肿胀。 疗效:配合口服血竭胶囊,对局部消肿止痛效果好。治软组织损伤45例,2~3天消肿止痛。 类风湿关节炎方(方名乳香地黄汤) 方药: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功效:化淤通络,利湿除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加减: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艹、连翘各20克,金银花藤30克;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克;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 疗效:治愈24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 偏头痛方(方名桂枝汤加减) 方药:桂枝10克,白芍、川芎各30克,南星10克,全蝎、甘草各5克。 功效:温阳通脉,化痰通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偏头痛。 加减:脉细数(细而快)者减桂枝为5克,加生地15克。舌淡苔白润脉细迟者倍用桂枝。 疗效: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0例,痊愈13例,有效17例。 大便结硬排出验方 大便结硬难排出,是老年人的普遍现象,早年我也受此症困惑,后来得一方子并照其使用,两年来,这困惑多年的结症终于弃除。方法很简单: 每天早晨空腹(即尚未吃东西前)饮一汤匙醋(最好是陈米醋),然后跟着饮一大茶杯冷开水。习惯之后,醋的份量可以减少,但不能少于半匙。 蜂蜜大黄治烫伤 去年春节,我7岁的小表弟来我家玩时不小心被炭火烫了一下,剧痛难忍。我急忙按照一位老中医给我的方药,从药库里取出20克左右大黄末,用蜂蜜与大黄末掺和搅拌后给表弟敷上。表弟说,被烫处顿感凉爽舒服,疼痛减轻了大半。3天后,表弟烫伤基本痊愈。 湖南省桃江县修山镇修山药店 陈曦 点评1: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平,内服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之效;外敷治疗烧烫伤、疮疡具有良好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蜂蜜含多种营养物质,在杀菌的同时,能营养创面,加速创面的修复。使用时直接将高浓度的蜂蜜外涂患处,每日2次,不用包扎,暴露创面即可。 大黄是一味苦寒通下的中药,内服治疗热结便秘,外用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活血散淤之功,对于烫伤的创面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促进愈合的作用。故两药合用,疗效更佳。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教授 魏睦新) 点评2:中医认为蜂蜜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外敷治疗烫伤正是取它的止痛功效;大黄味辛而性寒,有泻火解毒的效果,所以能够治疗烫伤。 烫伤是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由于强热的作用,可以导致皮肉腐烂。轻度烫伤仅表现为皮肤局部损伤,重度烫伤不仅皮肉受损,而且可以引起许多变化,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如果是重度烫伤还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乳腺癌术后治疗、调理方 方药:由生黄芪、北沙参、白术、白芍、蚤休各18克,蛇舌草、半枝莲各24克,防风、川牛膝、知母、黄柏、肉苁蓉、留行子、山慈菇各12克,仙灵脾9克,山豆根、陈皮各6克。 功效:补益气阴,协调阴阳。 主治:用于乳腺癌术后或化疗、放疗后,气阴两虚,阵发性潮红,汗多,乏力和防止乳腺癌转移与复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必要时可作加减,可连服3~4个疗程。 阐释:乳腺癌术后,大多气阴两虚;化疗放疗后又会见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便秘、乏力等症。玉屏风散为扶正之要方,有提高免疫之功效;配北沙参,既加强补气之效,又兼顾阴分有所不足;川牛膝亦可提高免疫力,与生黄芪相配,一升一降,协同扶正而避免益气药升动太过;蛇舌草、山豆根、半枝莲、山慈菇为抑癌之要药,疗效较确切,基本无毒;仙灵脾、肉苁蓉、知柏有协调阴阳,消除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面部潮红、汗出之功;留行子为乳腺要药,且有流通之效。全方常有增强体质、调节免疫、消除症状,防止转移复发之功效。 祛风止咳汤 方药:泡参(南沙参)30克,麦冬、黄芩、杏仁、桑皮、荆芥、厚朴、知母、瓜蒌、枇杷叶各10克,苇根20克,甘草、薄荷各6克。 功效:益气生津,祛风宣肺。 主治:咽痒即咳,痰少或无痰,或夜咳尤甚,半月至两月不愈的、以干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用法:上药放药罐中,清水浸及药为加水量,浸泡20分钟后,加火煎开20分钟取药汁,再加水煎取汁2次,3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饭后10~30分钟内温服。可连续服用5~7天。 无糖尿病而久咳者,咽痒即咳者,可加冰糖适量于药中,每当咽痒时即含5毫升,缓缓咽下后,不饮水漱口,效果更佳。 注意:咽痒咳嗽未愈期间忌食鸡、鳖、龟、肉汤。 带下症方(方名莲子饮) 带下症是指白带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 方药:石莲子20克,车前子(包煎)、柴胡、炙甘草各10克,木槿花、党参各15克,升麻6克,黄芪30克,茯苓5克。 功效:清热利湿,补益阳气。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主治:带下症。 加减:兼脾虚者,加山药3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肾气不足,下元亏损者,加菟丝子、肉苁蓉各15克,肉桂6克,潼蒺藜12克;带下色黄如米泔者,加猪苓15克,泽泻、地骨皮各12克,栀子、牛膝各10克,去党参、黄芪。 疗效:治疗36例,治愈34例,好转2例。 小儿厌食方(方名健脾汤) 方药:白术、生谷芽、生麦芽、焦山楂各10克,神曲9克,枳实、陈皮各6克。 功效:健脾和胃、行气导滞。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10剂为1个疗程。 主治:厌食症。 加减:偏于湿重者加苍术10克;偏于胃阴不足者加生地、石斛各9克;病程长、偏于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0克。 疗效:治疗小儿160例,显效98例,有效52例,无效10例。服药时间最短者为1周,最长者为5周,平均为2.5周。 沙眼方(方名桑叶洗液) 方药:桑叶、菊花、白矾各6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澄清液约300毫升,每日分3次洗眼。 功效:清热散邪。 主治:沙眼各型,畏光、流泪、异物感、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 头癣2方 方1:大蒜合剂 方药:大蒜(以紫皮独头蒜最佳)。 功效:消肿、解毒、杀虫。 炮制及用法:剥去外皮,用冷水洗2~3次,置于干净钵或器皿内捣碎成浆,用消毒纱布滤去残渣,取滤液备用。患者先剃头,用温肥皂水洗头,揩干后,用消毒毛刷或棉球蘸大蒜液搽患处,在癣区由外围向内涂搽。早晚各1次。搽后最好戴上布帽,以防搔抓患处。 主治:头皮白癣。 疗效:治疗35例白癣患者,痊愈29例,显效4例,无效2例。治愈时间需45~55天。治疗期间除部分患者有瘙痒感外,无不良反应。 (详见《中医杂志》1984年第25卷11期) 方2:雄黄膏 方药:雄黄5克,氧化锌10克,凡士林85克。 功效:解毒杀虫。 炮制及用法:调成药膏,外搽患处,每天2次。 主治:头癣。 疗效:治疗105例,全部基本治愈。 附注:雄黄为含砷的结晶矿石,辛温有毒,有杀虫、解毒、燥湿的功效。雄黄能从皮肤吸收,故局部应用时不能大面积涂搽及长期持续使用。另外,雄黄切忌火锻,因煅烧后分解出三氧化二砷,有剧毒。 更年期综合征方(方名清心平肝汤) 方药:黄连3克,麦冬、白芍、白薇、丹参、枣仁各9克,龙骨15克。 功效:清心、平肝。 用法:煎服汤药每日5剂,1剂煎2次,早晚温服。连续服药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轰热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 疗效:满意。 烧伤方(方名军石散) 方药:生川军(即生大黄,编者注)30克,寒水石、赤石脂各15克,冰片3克。 用法:研极细末备用。如起水疱而未脱皮溃破者,用醋或用鸡蛋清调敷;脱皮溃破者,用麻油或蜂蜜调敷。 功效:凉血止痛,燥湿生肌。 主治:烫火伤各型,水疱已破、未破均可使用。 备注:本验方仅适用于小面积(面积小于1%)的浅度烫伤患者。 清凉油治感冒鼻塞 我常感冒。感冒后我常采用清凉油治鼻塞,一般10分钟鼻子就可通畅。用法是:遇到鼻塞时,立即打开清凉油盖,让油面对着鼻孔,离鼻孔半厘米左右(过远起不了作用)。如左鼻塞,就用右手食指尖堵塞右鼻孔,此时深深地慢慢吸气,用口吐气,反复吸气吐气10次左右即可。如右鼻孔塞,就用左手食指尖堵住左鼻孔,方法同上。照上法操作,一般1次见效。如15分钟后不见效,可重复做1次。该方简单可靠,初感冒鼻塞者不妨一试。 江苏无锡市陆区镇尹城村漕上61号 陈来法 点评:这位读者所说的方法是很有创意和道理的。清凉油是一种治疗风热和暑湿感冒的外用中药制剂,含有樟脑、薄荷、丁香、桂皮和桉叶等挥发油,气味芳香,作用清凉,外用涂搽于太阳穴或蚊虫叮咬处,有很好的散热止痒、醒脑提神的作用。而感冒鼻塞一般是伤于风热之后的一种表现,通过吸入清凉油,部分能达到治疗效果。只是要注意两点:一是只供外用,而且不能用于粘膜或破损皮肤;二是只能成人使用,以免小孩不慎接触到眼部。 另外,对于感冒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流脓鼻涕者,需在医生处方下服用一些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再辅以上述治疗,可能会有奇效。 小儿夏季热方 方名煨地淮附汤) 方药:熟地6~10克,附子(先煎)6克、山药各6~9克,玉竹、麦冬、葛根各6克,乌梅9克,藿香、黄连各3克,益智仁、桑螵蛸各8克。 功效:滋阴清热燥湿。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夏季热。 加减:体虚加枸杞9克,食欲不振加麦芽、山楂各6克。 疗效:共治疗50例,治愈4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次年随访20例,复发5例,症状均比上年轻。 附注: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又名暑热症,因气温升高而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患儿夏季发热不退,肛温在38.5℃~ 41℃,气候愈闷热,体温愈高,多饮多尿,少汗或无尿。热程长达l~3个月,秋凉后体温可下降。下年可复发,但症状比第一年要轻 尿路结石方 方药:炒独活3克,桑寄生12克,怀牛膝、泽兰、桃仁各15克,泽泻、石苇各12克,制苍术6克,生苡仁、冬葵子、鱼脑石、金钱草各30克,车前子20克(包煎),海金砂10克(包煎),飞滑石10克(包煎),鸡内金1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1剂,分2次服。一般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可做B超复查,看结石有没有变小。 注释:方中以炒独活、桑寄生来扶助肾气;以金钱草、海金砂、石苇、车前子清利湿热,而兼排石;以飞滑石、鱼脑石、鸡内金利窍、溶石、化石;以冬葵子、泽泻导石下行;配合生苡仁、制苍术健运脾胃、渗湿泄浊;桃仁、泽兰以活血行气。全方具有补益肾气,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功效。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适当加减,用于治疗各种尿路结石,均有良好疗效。 血 康 汤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小儿。对这种贫血,服血康汤有效。 方药:苍术10克,陈皮5克,鸡内金5克,当归10克,大枣5枚。 功效:运脾健脾,生化气血。 主治:缺铁性贫血,头晕乏力、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心悸烦躁等症。 用法:2岁以下,2日1剂;2岁以上,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连服一个月。 注释:服药时忌辛辣食物。本方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还可作为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的辅助治疗。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98..名医小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