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是之留给我们的“遗产”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23

于是之留给我们的“遗产”


  邵岭
  于是之走了。文化界为之哀恸——尽管他已经离开舞台17年,但他始终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而他的离去,对于中国话剧,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然而,有些遗产注定将要留下——他的一生告诉人们,演员是什么。
  “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于是之曾经这么说。他最害怕演员无知,更害怕把无知当有趣者,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自己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却一生热爱读书,然后在舞台上结出硕果。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在看过他在《丹心谱》里的表演之后深有感触:你们的演员很少会在舞台上用思想,但于是之会用。
  他让人们看到,一个演员对于舞台,该有怎样的热爱。演戏对他来说是比天还大的事,而这种热爱,在他65岁开始不幸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之后更加炽烈。《茶馆》告别演出时,演出之前,他把每个道具都摸了一遍,生怕自己在舞台上会忘记什么。但他还是忘记了。谢幕时观众席上爆出呼喊:“永别了,王掌柜!”于是之热泪盈眶,向观众长时间鞠躬。
  “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了,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在得病之初,预料到自己的将来之后,于是之曾写下了这样的话。如今想来,不管他说还是不说,他要告诉我们的,我们都听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