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耐人寻味的日本式“书信外交”

 昌明者 2013-01-23

耐人寻味的日本式“书信外交”

     

      耐人寻味的日本式“书信外交”

     

    今天,日本首相特使山口那津男访华,与其说特使,不如说“信使”较为恰当。因为山口先生带了安倍首相致中国领导人的亲笔信。信上写的是什么?人们不得而知,但是“书信外交”作为日本军政界的一个“悠久传统”,却很值得品味。

    回顾历史,日本在“书信外交”上很有一套。早在与中国明朝对垒时,他们就曾用“书信外交”化险为夷。明朝开国伊始,公元1368年朱元璋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希望他们来朝拜,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

   结果,国书送达日本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而且还砍了朱元璋使者脑袋。 

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征服日本。

  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尖对麦芒,写了一篇著名“书信”: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这封“名书”,显示了怀良卓越的汉文功底,写得不卑不亢,绵里藏针。表面上给了“天朝”面子,实际却暗藏“奉陪到底”的强硬。

    朱元璋看了此信,竟然气消,放弃了伐日念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十九世末叶,中日力量对比发生质变,甲午一战,大清国一败涂地。在置北洋水师于刘公岛死地时,日本军要又发挥了一次“书信外交”攻势。这就是堪称近代史上最牛的那封劝降信——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

 

 这是中日海军在刘公岛决战的最后时刻,日本海军统帅伊东佑亨致中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亲笔劝降信此信牛就牛在“见识”二字。在海军司令对海军司令的劝降信中,胜方不谈海上战技与战绩,而大谈政治。从而为中国海军的完败,日本海军的完胜,做了非军事非技术、而是政治上的总结。

时光如电,岁月如梭,又一个百年过去了,围绕领土和价值观,中日两国再次处在冲突的风口浪尖,此时日本首相“书信外交”,能否起到历史转向作用,不妨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