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在灵动,书香入梦类别:感悟生活 作者:长中短发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3-1-23 10:02:02
编者按:乡村执教,以书为伴。绵绵心语,慰藉心灵。言语中肯,情操自练。
在乡镇教书,自然少不了过单身的日子,孤独无奈,只有以书为伴,喜欢在枕边放一本书,每晚临睡前必先徜徉于书海。工作后的这么些年,一直如是,渐成习惯。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缓释了工作的压力,在寂静的夜里,感悟着智者贤哲的心声,吸纳蕴藏于书中的睿智、灵气,一颗心总在不经意间就沉浸于淡淡的墨香里。
喜欢郁达夫的《银灰色的死》,它展示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真实诉求:人活在世上,欲望不要被落后的、迂腐的思想给禁锢了,应该要释放出来;而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则透露出对中国政治文化冷峻的沉思与剖析,读后让人受益良多;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在人物刻画上不落俗套,冲破了传统的好人本善坏人本恶的思想;余杰的《沉默的告白》,于诙谐反诘的语气中透露出对现实、对人生敏锐的洞察与感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川端康成的《雪国》里那独有的地方风光,岛村和驹子相互间的感情交流……许许多多的好书让人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 与书结缘于孩提时代。小时读书,因为家贫,又是农村,有书看就成为了一种奢求。第一次看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那时候书里的很多情节看不懂,甚至有许多字都不认得,遇到一个还得查字典,之后又因为父亲的缘故结识了《唐诗三百首》,但都弄不明白,只是对于书的迷恋与热爱却从那时埋下了种子。 纷扰尘世间,心灵常常空洞无依,许多的文字,给你信息,但没有诗意;它们让你消费,但不滋养心灵;它们影响你的情绪,但不陶冶你的情操;它们可以让你兴奋,但不能激发你的斗志;它们只有使用的物性,而丧失了有着无穷意味的“睿智”与“灵气”。 唯有书是心灵永远的寄托与皈依。当你百无聊赖时,书可慰藉寂寥;当你茫然无助时,书可指点迷津;当你烦燥不安时,书可平心静气;当你颓废不振时,书可鼓舞士气…… 所以有人说,人一生的最低要求有两样:有书可读,有事可做。最高境界也是两样:有书可读,有事可做!读书,做事,一是笃于学,一是躬于行,都能让人充实,让人聪慧从容。 笔开始灵动,在冬夜里行走,墨香幽幽,润心静神;长夜漫漫,书香入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