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岁―19岁,小学生到高中生,人生正挥发出绚丽的色彩,心灵时刻变幻莫测。人人都经历过小时候,可当人长大之后,就忘记了小时侯那些困惑、迷茫、痛苦、欢乐,以及孩子对成人世界那种冷酷而清醒的认识,心灵也渐渐被琐事俗务堆满,无法再接近水晶般透明美丽的孩童世界。于是,大人们开始与孩子较劲,偷窥孩子的秘密,不自觉地挖掘代沟,导致对立情绪一发不可收拾。从即日起,本报连续刊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日记,探及孩子们内心深处柔软的角落,反映其真正需求,意在叮咛家长,请与孩子共同磨合,寻找教育的最佳方式。 “小学生能有多少想法?还不说啥是啥?”许多家长和老师往往居高临下看待小孩子们。读读下面的日记,相信你会对他们刮目相看,甚至一些父母会惊讶孩子思想之深度,反思自己的行为。 女孩小露和男孩小伟是某小学的5年级学生。他们在班级里不显山不露水,小露更是经常坐在教室的一隅想心事。小伟性格活泼,但有时显得执拗,因经常对抗父母的意志而被称为个性十足。小伟和小露有许多心里话,不愿意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袒露,而是选择了私密的日记。记者经过再三努力,终于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从他们用密码锁紧紧保护的日记本中,摘取了几段孩子的心灵独白,希望将儿童的思维展现于成人世界。 亲子篇 ×月×日星期六 今天是我最不开心的一天。因为晚上爸爸妈妈又吵架了。最近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和爸爸总闹别扭,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开始由小声吵吵到大声怒吼,每当这时我就害怕的要命,整个人冰冷冰冷,心疼痛难忍。 我不知我该怎样劝说他们,尤其他们吵着说要离婚,我的泪水就忍不住地流下来。想想自己将是一个没有家庭快乐的孩子,我真的很为自己悲伤。一家人快快乐乐该有多好,有什么大事一定要吵架才能解决(?)爸爸妈妈你们别再吵架了,和和(合合)睦睦不行吗?你们知道吗?我每天都很忧愁,一点快乐也体会不到,我很烦,上课听讲也集中不了精神,你们能让我快乐些吗?(小露) ×月×日星期日 他们又翻看我的日记了。我新换个戴锁的日记本看他们咋办?每次和他们吵架,他们都能用我日记中的几个故事来讽刺我,肯定翻看过我的日记。今天,我学着电影中的方法在日记本中夹了几根头发来做实验,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晚上放学回家后发现日记本中的头发不见了。肯定他们又偷看了。他们不该随便干涉我的自由,还侵犯我的隐私。唉,我觉得自己就像个透明人一样。(小伟) ×月×日星期三 妈妈现在没有以前好。以前妈妈总是细心照顾我,现在妈妈动不动就发火。今天,我回家先在楼下跳了一会儿皮筋,妈妈回家看见了,脸立刻拉得像“长白山”似的。回家吃饭以后,我刚拿起电视遥控器,妈妈终于爆发了,“你心可真大,还想着看电视,上回考试错了好几道题,还不快去做题!” 想想以前,妈妈对我总是和颜悦色的,晚上睡觉前给我讲故事,还领我上公园里玩,现在为什么这样呢?(小露) ×月×日星期一 我喜欢芭比娃娃,不是因为她特别漂亮,也不是因为她体形好,主要是她和我一样孤单。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我会头一个说给它听。与同学有矛盾时,它会静静地听我诉说。我老想给它买漂亮的衣服,妈说我浪费钱,但是她不知道,对我来说,她比谁都重要。 妈您知道吗?那天我考试成绩不高,我也很难受,想跟你请教一下,可你头也不抬,说:“我忙,自己看书去,我回到房里,眼泪含在眼圈里。“我忙…你自己…”这些声音一直在耳边回荡……(小露) ×月×日星期二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其实当小孩也不容易。 大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做错了小孩又不能批评他。我们小孩就不一样了,只是因为我还有几篇日记没有写,就每天只给我玩一个小时。而他却天天泡在电脑里。真不公平。谁让我是孩子呢? 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不懂事,大人说话时小孩不能插嘴。只要一插嘴,他们就会说:“去去去,一边玩去。”其实小孩懂的东西大人还不一定懂呢!孩子在学校要考高分,回家除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作业。 唉!大人真自由,当小孩真不容易。(小伟) 记者点评:童眼看世界,不掺半点杂质。在家庭冲突中,往往是成人思维左右儿童行为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自我意识的萌芽需要父母的宽容与慈爱去浇灌。孩子们需要丰富的养料,构筑坚实的基础才能经受外界的风吹雨打。这,决不是多做几道题,读好几本书就能代替的。 苦恼篇 ×月×日星期三 唉,又放假了。烦人的补课班又开始了。在一二年级时,放假对我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因为不仅可以放松,而且可以有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自从升入高年级,放假比上学都忙,整天补课。放假简直就成补课的代词了!今天刚放假,妈妈就带我去试听数学和语文。连续“奋斗”4个小时,着实让我领略了一番“放假”的“魅丽(力)。”虽说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唾沫星子四溅,可我却没心思听课,一个劲儿看表,终于挨过了漫长的4个小时。可妈妈还不甘心,决定去别处走走。刚一出门,三张宣传单一起向我和妈妈“簇拥”而来,凭着宣传人的“快嘴功”,妈妈决定待(带)我去听听看,我在一旁暗暗叫苦。一天下来,妈妈给我报了语文、数学和阅读写作三科。我失望极了,心里像吞进了一块大薄荷一样凉。(小伟) ×月×日星期二 下课了,铃声响了,窗外顿时喧闹起来。像往常一样,老师还在没完没了地讲课,跟没听见铃声一样。这时,后排的小菲小声议论:“哎!你说一堂课 45分钟,还有什么讲不完的,干嘛非占我们这短短的10分钟,真够烦人的。”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说:“下课”。旁边的新雨没好声地说:“老师,这是上课铃。”“是吗?那好,想上厕所的去上,不想去的在教室里接着上课。”我并不想上厕所,可是还愿意出去溜达一圈呢……(小伟) ×月×日星期六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在我家楼下跳皮筋,跳的正高兴的时间(候),就听见爸爸拿着粗棍子喊道:“你快给我上来,你竟敢不写作业,跑出来玩!今天我非好好教训你一顿不可。”站在旁边的老师也喊道:“同学,你快上来跟我上学去,你还有许多作业没完成呢。”我一听,又是该死的作业,我简直发疯了,大声吼道;“我不写,我不写……” 我被梦惊醒了,虽然是一场梦,我却无法摆脱。李老师――少留点作业吧,求你了!(小露) ×月×日星期二今天,妈妈又发牢骚了。 因为我没有上补习班。妈妈总是唠叨我。难道我没上补课班就没出息吗?心里真的好委屈啊,每次听到这话我都想哭。这怎么能说明我没出息呢?只不过是我不感兴趣而已。我对唱歌很感兴趣,可妈妈却说:“学那些干什么?你以为你能当歌星啊?”唉!想学的,妈妈不让我学,不想学吧,妈妈偏让我学,真苦恼!(小露)3月20日星期日妈妈,你虽然是校长,可不能对手下严格也对我严格吧。你总是希望我这只小鸡能飞上枝头 变凤凰,想把我变成一个学习非常优异的孩子,所以没完没了地叫我写。 今天是个星期天,她终于要带我上街了。我高兴得不得了。在回来的路上,妈妈看到了图书店,执意要进去看一看。结果呢?买了好几本练习册,我生气地回到家里,妈妈把练习册放到我的桌上,大声说道: “写,对你有用,明天我检查。”我有些发傻了。(小伟)3月26日星期六“小伟,快起床,再晚就要迟到了!”早上6点,耳朵里开始接受妈妈急匆匆的喊声。 我叽哩咕碌地被妈妈赶下床,刷牙洗脸后,胡乱地往嘴里塞了三片面包后,就被塞进厚厚的“衣服汉堡”里,让妈妈送出了门。 虽然是星期六,我比上学还忙,打起了“游击战”。先去辽大附近学英语,下课后又跑到北行补数学,下午又要到学校旁边学作文。回家急匆匆吃口饭,晚上还要练唱歌。可是迷迷糊糊地唱着,怎么听,歌声也没有平时的美了。自己听起来好像乌鸦叫。(小伟) 记者点评:前年开始,沈阳市取消了小升初考试,按理说学生的应试负担应该减轻不少。可翻读孩子们的日记,却字字千钧。换句话说,孩子的负担其实是家长们的“欲望”。这“欲望”就是“望子成龙”。虽然小升初考试取消了,可中考、高考两座大山还在前面虎视耽耽。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即使硬逼着学,成绩有所提高,可表面效果往往掩盖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差距,这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会显现出来。 快乐篇 ×月×日星期六 看到我把厚厚的一摞作业写完,爸爸破天荒地要和我玩象棋。 我们抽签决定先后。我抽到了先,爸爸抽到了后。我先给了爸爸一个“当头炮”,爸爸来了个“马来跳”,挡我的路。我很生气,调“车、马、炮”去攻他的“马”。谁知爸爸的“马”跑得太快,吃不着,一气之下,吃了爸爸的四个“兵”。爸爸用他的两个“炮”把我的两个“兵”干掉了。然后,我接二连三地“将军”,可是爸爸把老将调来调去,我就是吃不着。爸爸又派他的“大军”来干我的“小部队”。我的“车、马、炮”接连牺牲。我又派剩余的部队全面进攻,好不容易干掉了爸爸的“车、马、炮”。可是我的军队也快崩溃了。 最后,我还是输了。但我下一次一定要胜过爸爸。(小伟) ×月×日星期四 一提到考试这两个字,同学们总是很忧愁。怕考不好挨批评,再有的人甚至不把考试当回事儿,考多少分都没关系。而我现在好像找到了一种方法,就是把看上去很痛苦的事尽量往好地方想。就认为考试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它就像你在玩游戏,做完一道题就闯过一关。最后的考试分数,就像你的游戏得分,考得高就是胜利了,考得低就要重新“玩”,继续努力。这个办法真的很好,不信你也试试! 今天下午,我们班就进行了一场“小游戏”。先考生词,然后考古诗词,最后默写课文。前两道题好答,可背课文就把大部分同学难住了。因为昨天老师没说要考默写课文,一些同学都没有背。而我虽说背了,但总是丢字落字的。可是老师这次没有惩罚我们,而是微笑着让我们再试试。教室里一下就沸腾了,同学们都在回忆课文,都在想怎样把这道题答上来。看到这情景,我不禁笑了。没想到默写课文给大家难成这样,这一关可真不好闯啊!(小伟) 点评:翻看这些日记后,记者觉得还是把它们分成“亲子”、“苦恼”和“快乐”三类为好。这些几乎概括了孩子生活的全部,可又有多少是成人熟知的?看着这些幼小的心灵在呻吟哀求,谁的心里不痛?教育是对人的心灵和头脑挑战的一项职业,只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会领悟出教育的真谛,找到让孩子接受的教育方法。我们希望,所有的小学生家长都反思一下,跟孩子探讨出一个劳逸结合的方法,为孩子的童年多增添一点亮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