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评课的三个误区

 健心阁 2013-01-24

    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评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在进行评课时陷入误区。
  误区一:高唱赞歌
  这种评课表现为皆大欢喜,你好我好大家好。其一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或蜻蜓点水,走过场,或高唱赞歌,不讲缺点,只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这种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例如,这节课上得不错,不痛不痒。另一种是因评课者课前准备不足,对授课教师讲了什么不甚了解,无法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只好勉强应对,多夸奖少批评。例如,本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等,以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话搪塞敷衍,马虎应付。某些评课者带着熟悉内容评内容,不熟悉内容评教法的想法进课堂,空套理论,远离内容,不着边际。
  对策:深度钻研,不说空话
  评课是一种日常化的教研方式,但是,日常化不等于随意化。评课者要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透彻研究教学内容,如果对自己所听课的内容不作研究,不从授课教师和中小学教学的角度实实在在地分析教学内容,评课就难以切中肯綮,甚至会闹出笑话来。其次评课者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班级及学生实际,实事求是地评价一节课,不要轻易地下成功课的评语,要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误区二:贪大求全
  这种评课表现为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实质性问题。听课者听了一节课,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例如,字写得如何,声音大小如何,教态如何,拿教鞭的姿势如何,图表悬挂的高低如何,等等。也有的评课者会说本课突出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等。这种评课,看似热闹,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前准备到作业布置,从教学环节到师生互动,什么都说了,却不分轻重主次,没有重点,更没有根据听课目的、课型以及学科特点去评,评课成了拼盘大荟萃。
  对策:主次分明,切中要害
  笔者认为,听课评价或许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评教学观念,评教学目的,评教材处理,评教学方法,评教学结构,评练习设计,评教学意境,评教师基本功,评教学效果。但如果每个听课者都从这九个方面来评课,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其结果只会是蜻蜓点水,大家都不能从评课中受益。评课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术批评,要努力追求让听众闻之可戒、可鉴的效果。评课可以围绕教研专题或执教者的个人情况,站在执教者的立场有侧重地进行评点,准确指出成功与不足,关键是要提出改进建议和改进方法,让教师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例如,以提问的有效性为研究主题,我们可以在听课和评课中关注:教师向学生提了多少问题,学生向教师提了多少问题,学生向学生提了多少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回答的,还是学生回答的,学生回答的频率与广度如何;所提的问题都是什么样的,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
  误区三:吹毛求疵
这种评课表现为有些评课者对评课的认识不足,缺乏评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吹毛求疵,专挑毛病,或挖苦讽刺,或盖棺定论,一棒子打死。这种评课不重整体而偏好局部,不观大体而好抠细节。例如,一位领导在听完一节课后,当着其他校领导的面,说了句你这是穿新鞋走老路就走了,那位执教教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此再也不积极参加教研了。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有问题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说: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切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可观耳。他主张在批评中去其一非,成其百是(《答王西庄书》)。我认为这也正是评课者在评课中应该有的态度。
  
对策:激励评价,启迪帮助

    余文森教授曾坦承:就我个人来讲,在中小学听的课比在大学上的课还多,大量的文章都是听课听出来的,所以我从心底尊重教师、感谢教师,没有他们在实践探索上的创造性,就没我们在理论研究上的创造性。与教师合作使我受益匪浅。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皮尔·伯格也说过: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课重在激励,要给授课教师以启迪和帮助。评课者不应抱着自己比授课教师更高明的态度走进课堂,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下去当'学生'”。在批评之前,先以一个谦虚的态度去倾听、去思考。评课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相信教师是会不断进步的。评课不是开批判会,要考虑被评者的心理接受能力。那种不顾场合,挖苦讽刺,劈头盖脸指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评课者要设身处地,使执教教师听完评课后感到有奔头、有想头、有劲头。同时,要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劣,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发扬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