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送教下乡”——宝坻站活动中的两点思考

 江山携手 2016-03-14

市教研室组织深入涉农区县的送教下乡活动。首站在宝坻,我随队听课,观摩教研活动。有所思,作为学习作业。

(一)

课堂中有导入环节——为什么需要“导入”?这个教学环节预设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大约一节课的导入预设主要有三个意义:

一是集中注意力。在课前学生的注意力处于发散状态,上课要用最为简洁的办法,让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是聚焦在教学课题、问题或话题。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性,思维活动要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是什么?因而,一上课就要快速聚焦在这些方面。

三是引到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从现实生活语境,进入学习语境,要实现这个情境转化。

课堂“导入”应符合几点要求:

其一,简洁。入题越快越好,不要绕大圈子,不要在这个地方不断纠结。因为这个阶段还没有进入实质性学习阶段,这个地方占用时间越长越让实质性学习没有空间了。

其二,激趣。一节课最终目的是要学习新的知识。这个知识的学习,是否有趣,学生对此是否感兴趣,是否乐于投入精力,与其学习效果息息相关。因而,学习的趣味性要在导入中体现出来。

其三,入境。学习是一个特殊情境。如课文,是虚拟的一个超然现实生活的语境。这与现实处境是相隔的,教师要有本事把学生代入那个课文情境里。

现在看,教师在示范课里常常要增加很多装饰性成份,让一节课很好看。而且用在导入上,多采取入境的办法,即设置课堂情境,声光电一起上。这时就发现教学在绕圈子了。绕了半天才破题,说: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刚才苦心经营的语境,如肥皂泡一下子就破了。

(二)

教研员深入学校,与教师一同备课,再观课评课,把自己的教学思考传达到更大范围的教师。我们把这种寻常发生的基于课堂观察的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叫做教研。

教研的意义是什么?

观摩教研活动。这不是我的本专业课,在这个活动中,我是唯一的门外汉。可是,我也被这里的研究氛围所感染。

教师们在听教研员评课时,精神很集中,我似乎也听懂了。也就是说,在现场的教研活动,它实现了对于一个非专业教师的思想改造。

在这文化现场我意识到,原来一节课里,在教学技术上,还有这么多的门道。过去我并不关注,于是我的课堂显然是粗糙的,而教研活动中,基于课堂的观察与诊断,让我明白我的教学是有专业化提升的空间的。此时,我心里的那种被激活的小小的踊跃,岂不就是这次教研活动,也是这位教研员辛苦工作的一份重要收获。

或许,一个好的教研员就是海岸边的一座灯塔。他以自己的微光,持续的在幽暗的夜色里的微光,可以为很多老师的教学行舟导航。

此时,就在这间教室里,如我这样,被教研员点亮思想的人,不止一位。这就意味着,在这次活动之后,进入这个现场的老师,他们在被感染之后,增加了专业修养,增强了改进教学的意愿,如此产生的延展效果,一定会体现在更多课堂。

原来做一个教研员辛苦工作,还是有一份价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