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式太极拳中的意念---郝少如

 六神三合 2013-01-24
武式太极拳中的意念---郝少如

    打太极拳不能离开意识活动,拳书上说“意识在先”,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心发命令就是意念,胸来执行是胸的运动受命于意念。胸动主持方向角度,并和腰密切呼应,互相配合,即所谓“全在胸中腰间运化”。都是由意识指挥,由此可见意念对太极拳的重要性。

 

    意念在先也就是说意在先,比如,练习太极拳的起势之前,并不是太极,而是无极,不可以把身法预先做做好,然后再动拳脚,而应该是在运动开始时全身一齐运动,才叫“一动无有不动”。也就是把内形、外形、眼法、身法、手法、步法各个组织一致行动,合为一个整体。

 

    但在起势之前,可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这叫意识在先。练拳如是,推手亦复如此。如对手挨触我到哪里,我的意念就到哪里。书云“彼挨我皮毛,我意入彼骨里”始终用意而不丢不顶,总是不放松警惕,随时准备对方突然袭击。时时注意运用接、蓄。发进行还击或主动出击。凡此种种,都叫做“意念在先”。还有练拳时要常问问我的手和脚是不是听我的意念指挥和控制,如果孜孜练拳却又无意识,拳和意脱节,这不是练太极拳,只能叫做练拳。

 

  在练拳运动中,不要刚不离柔,柔不离刚。刚代表精神,先把精神掌握好,由分开、统一、再分开。刚是先动,同时必须保持柔的跟动。打拳时不可时起时伏。时升时降,像波浪形,必须保持一定的高低水平线,还要保持空、松。一开始练拳,便保持立身中正安祥,两膊两腿都要保持一定的弧度。搂膝打掌,后腿不可蹬直,两上膊不可伸直,为了符合”动宜曲蓄而有余”的要求。
    
  做身法总是要受意念的支配,没有它便做不成功,所以在身法之外,的确还存在着意念这个东西。比如身前要竖起一根直线,从头到脚在垂直线中产生横的一寸一根,和两寸间距的一根根前伸线,从上到下,都是同一个尺寸,上中下都是一个枰,犹如身前竖着有刺的屏风。

 

    又如,眼视前面远方目标时,而自己的身、手、腰、腿也要完全一致地向着这个目标发去等等,都是在用意念,这是属于虚的一面。那么实的一面又是什么呢?实的不言而喻就是拳法,拳的势法。内形又叫内因,外形就是动作,内外相合,就是有虚有实,有阴有阳,有表有里,而合乎太极原理了。

 

    再就”开合”来说,合是收,开是放。要合中有开,即外形在合时,有放松,又有意念放出而不丢,这就是合中寓开。开中有合,就是手脚开大,意念放远而放松,内中有含蓄,就是开中寓合。 开中寓开,就是在形的放大中再求放松沉气,就是开中寓开。 合之再合,即在外形合拢时,内中再紧凑含蓄,便是合之再合。不论怎样,都是意在外,神在内,主要在蓄劲,劲发于脚跟,形于手指,最终气沉丹田为根本,用意非用力。

[转载]武式太极拳中的意念---郝少如

(本文根据郝少如讲课笔记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