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阳县立足高素质人才开发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yu175 2013-01-25

 

为给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长阳县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高层次人才、实用性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更好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一、以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基地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县内外培训渠道。根据党政人才的不同岗位特点和干部成长规律,合理安排培训班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有计划地跟踪培养一批县级副职后备干部及科级后备干部;加大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力度;每年开展一次系统的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党政人才的政治理论素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党政人才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根据人才需求,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或储备一定数量的优秀高校毕业生。

二、以服务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工程。在县域内支柱产业、骨干企业中重点建立创新团队,制定和实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主体,支持企业为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依托重要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凝聚、培养优秀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产业基地、自主创新岗位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向产业、企业集聚,领军承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任务。

三、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适应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以扩大数量、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为重点,积极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发展机制。通过举办“企业家论坛”、“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以及选派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到国家、省、市参加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拥有实际管理操作技能的初、中级职业经理人。

四、以重点领域和紧缺人才为突破口,大力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重大项目和工程,加大学科带头人、专业紧缺人才和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在农业、工业、水电、矿产等行业中培养一批实用性专业技术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门紧缺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风险投资、高级理财、金融分析等新型金融人才。继续加强对国管专家、省管专家、市管专家和市级一、二层次专家后备人选的教育和培养,力争今后五年市管以上专家达10人以上。加强专家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立2-3个专家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建立县级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推进名师、名医培养计划,造就一批高层次教育、医学人才。

五、以提高岗位操作技能水平为目的,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扩大数量、提升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创新培养方式,完善发展机制,优化成长环境,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技工学校、职业教育中心、再就业培训基地的培训作用,开展联合培训、委托培训,积极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组织技术攻关,完善技能传授方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六、以提高示范带动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实施“村级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备用结合的村级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骨干培训,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切实发挥农业特色人才在提升特色产品科技含量和引导农民致富等方面的作用,充实县级乡土拔尖人才。大力实施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自主创业。同时,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在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村干部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七、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目标,加大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培养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产业,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培养基地,采取挖掘、传承、保护等多种方式,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适应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宜昌都市后花园和把长阳建成中国最美丽的山水画廊、最具浓郁巴土风情的文化名疆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加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定数量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MPA)、旅游企业管理人才(MBA)。

八、以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为目的,大力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适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和文化建设需要,以增加人才总量、推进职业化为核心,以高层次和基层专业人才为重点,多渠道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大力开发、科学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努力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不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