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事??那些人(六十三)

 fuxiaoxiao 2013-01-25

那些事  那些人(六十三)---“老大楼”之外滩第一楼

(2010-02-25 07:51:32)
 
 

    回想起来,我是一个和老建筑有缘的人。

    小学时代的5年,我在“上海之根”淡井庙的大殿侧房听课(详见我的相关博文);大学时代有2年,我在法国天主教最早创办的中国教会学校 “依纳爵公学”(现徐汇中学)顶层住宿和学习;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单位,其前身是清末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建于1902年的震旦大学附中,我在那栋近90年历史的教学大楼里度过了职业生涯的最初6年;第二个单位,坐落于上海著名的“梦幻城堡”马勒别墅(详见我的相关博文),在“入住”8年后,我随单位一起迁移离开马勒别墅;2002年初,我调到了第三个单位,当时的办公地点在被称为“外滩第一楼”的亚细亚大楼,8个月后,我又随单位迁离,搬到了位于陆家嘴金融区的新址。

 那些事 <wbr> <wbr>那些人(六十三)---鈥溊洗舐モ澲馓驳谝宦 那些事 <wbr> <wbr>那些人(六十三)---鈥溊洗舐モ澲馓驳谝宦
          (摄于2007年的亚细亚大楼)                        (历史资料中的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大楼建成于1916年,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它位于中山东路上,门牌是显赫的“1号”,“外滩第一楼”由此得名。根据考证,上海开埠后,此地原本属于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1899年前后,一位名叫麦边的英国商人买下这个地块,并于1913年将旧房拆除,重建了一幢七层商务办公楼,人称“麦边大楼”。1916年建成后,麦边将此楼的大部分租给了当时垄断中国石油制品的英国企业“亚细亚火油公司”,由此这栋大楼的称呼渐渐被“亚细亚大楼”所替代。

那些事 <wbr> <wbr>那些人(六十三)---鈥溊洗舐モ澲馓驳谝宦

                                  (美国图书馆收藏的老照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亚细亚大楼,雇员大多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公司返回这里复业。1950年,亚细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1959年,上海市冶金设计院、房地产管理局、丝绸公司等单位迁入该大楼办公。1996年,外滩房屋实行了商业置换,上述单位搬离了亚细亚大楼,而我后来供职的这家单位租用了它。

    上海外滩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而“亚细亚大楼”是其中非常经典的建筑之一。当年非常著名的“马海洋行”负责设计,裕昌泰营造厂组织施工,整幢大楼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外观很别致,兼有古典样式和新古典主义格调,有人称此为“折中主义”风格。正立面属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正门有4根大立柱,内门有2根小立柱。门楣以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作装饰,造成一种华丽、富贵的气派。外墙的1、2层用花岗石面砖砌成,形成基坐,3至5层凹进部分为内阳台,围有半园形铁栏,6、7层又有立柱。大楼的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各层外侧为办公室,房间都很大,木地板,内侧为走廊,十分明亮。1939年,大楼加高一层,由原来的7层增至8层。

   那些事 <wbr> <wbr>那些人(六十三)---鈥溊洗舐モ澲馓驳谝宦 那些事 <wbr> <wbr>那些人(六十三)---鈥溊洗舐モ澲馓驳谝宦
    我的办公室位于亚细亚大楼8层,坐北朝南,窗下便是当时延安路高架上的“亚洲第一弯”。尽管这栋大楼历史文化悠久、外观气势雄伟、地理位置优越,但毕竟当年的设施、布局都无法适应现代化办公要求,因此在里面办公,感觉并不舒坦,显得有些局促。不过,我能在这幢历史建筑里工作8个月,实属非常荣幸。

那些事 <wbr> <wbr>那些人(六十三)---鈥溊洗舐モ澲馓驳谝宦

(摄于2002年10月,亚细亚大楼内的办公室)

    上海的许多经典老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风姿绰约。一个时代、一座城池,留给后人的应当是什么,这是当代人面对前辈的传承,需要深刻思考的命题……

那些事 <wbr> <wbr>那些人(六十三)---鈥溊洗舐モ澲馓驳谝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