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之行 (二)

 宜林的图书馆 2017-02-13

重访旧迹

上午游览完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之后我们打的前往外滩延安路口处的 “亚细亚大楼” 。现在汽车正穿过黄浦江水下隧道。

在上海打的,是计程计时的。从浦东的东方明珠到外滩延安路口的亚细亚大楼车费花了30元。

地点: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号

名称 : 上海亚细亚大楼 
曾用名:麦克波恩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亚细亚大楼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原名麦克波恩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且又取得中山东路1号的门牌,故当时也有人称它为“外滩第一楼”。

上海开埠后,此地原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后来转让给美商旗昌洋行。1891年旗昌洋行停业,一度归轮船招商局所有,后又几经易主。1913年由麦克倍思公司投资,拆去旧屋,兴建大楼,1916年竣工,原名为麦克倍恩大楼(也有写作'麦边'的)。1917年,大楼为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购下,遂名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大楼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使用,一般也叫“冶金设计院大楼”,而年纪稍大的人仍习惯称它为“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大楼建成于1916年,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外观兼有古典样式和新古典主义格调,也有人称此为折中主义风格。正立面呈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正门有4根爱奥尼克立柱,左右各2根,内门又有2根小的立柱,左右各1根。门楣则以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作装饰,造成一种华丽、富贵的气派。东、南立面均为横竖三段格式。外墙的1、2层用花岗石面砖砌成,形成基坐;3至5层凹进部分为内阳台,并围有半园形铁栏;6、7层又有爱奥尼克立柱。大楼的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各层外侧为办公室,大开间,木地板,内侧为走廊,窗高2米,十分明亮。过道均用白瓷砖贴面,地面用马赛克铺成。
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由原来的7层增至8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亚细亚大楼被日军占领,公司英籍人员多数迁往重庆。
抗战胜利后公司复业,并将华南、华北公司合并,经营业绩超过战前。
1950年,亚细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
1959年,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迁入办公。
1996年,外滩房屋置换,这幢大楼成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该楼于1989年被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旧中国民间和工业所用的石油,都要从外国进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民间多舍弃以油盏灯、红烛照明的习惯,而改用火油灯(又称洋油灯),石油销路日广。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口石油且销量最大的口岸,当时的石油均由外国洋行销往中国,其中美国洛克菲勒集团所属的美争洋行最早经营中国石油生意,当时美孚洋行从印尼运来的石油抵达上海后,都由著名商人叶澄衷包销。1900年美军在上海设立公司,1904年又在上海建立了油栈。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也于1907年在上海九江路7号成立办事处。亚细亚公司是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设的子公司,总公司在伦敦,分公司遍布五大洲。在中国则有华南公司(经营香港、广东、广西及福建的石油业务)、华北公司(经营上海及中国其他各省的石油运输销售和储藏)。1904年美商德士古火油公司出来上海设分公司,开头声势超过亚细亚,作卜巨细亚毕竟是世界第二石油垄断组织(当时美军排名为世界第一),德土古不久就屈居第三。三家为争夺中国市场均使尽浑身解数,白热化的竞争延伸到工厂农村及小城镇。当时在中同乡间沿铁路、公路、河道旁的粉墙厂,常能见到这二家的广告、农村的不少小烟杂店,也都钉上他们的牌子,作为其销售点。 不久后,当中国人自己的光华石油公司建立后,这三家十分恐慌,相互勾结,租界工部局不给光华的加油站发照会(执照),三家更以降价使光华经销的火油销售困难,光华终于为美军收购。亚细亚公司每年的石油销售数量,占中国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大赚其钱。亚细亚公司在上海还有三大油库,分别位于高桥沙、凌家木桥和西渡。亚细亚刚在上海成立办事处后,就试图用低价倾销的法抢占中国市场,1908年,其每听火油净重15千克,售价只有0.75元,到1926年每听为2.5元。

建筑风格: 民国5年(1916年)大楼建成。它是继上海总会之后另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它的成功设计和营造,对以后外滩近代建筑向更高层次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大楼是一座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外观采用巴洛克风格辅以爱奥尼克柱式,巴洛克风格用曲面、曲线、断折、疏密等多种手法,突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讲究视觉效果,使建筑外貌雄奇华丽。大楼的大门直竖4根大立柱,门廊旁又有2根小立柱,使视觉产生纵深感,门券是拱形结构,采用半突圆浮雕花纹,使大门外形线条富于变化。门楣上是巴洛克式断山花雕塑,3~5层有巴洛克廊式阳台,大楼东南面的墙角做成凹弧形,给建筑增加了立体效果和旋涡形变化。建筑物平面呈回字形,使大楼犹如井壁,每层楼面外侧四面为办公室,内侧为宽敞走廊,安有2米高钢窗采光通风,使空气对流畅通光线明亮,这种回字形结构,是外滩建筑中仅见的。该楼初建时共7层,民国28年加盖1层。

上海开埠后,此地原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约1899年,被另一个叫麦边的英国商人买下。到了1913年,麦边决定将旧房拆除,重建一幢商务办公大楼。所以也有人称此楼为“麦边大楼”。1917年,此楼除部分为麦边洋行自己使用外,大部分租给了亚细亚火油公司,并允许其在大楼的正门挂上“亚细亚”公司的标志。由于“亚细亚”是垄断中国石油制品的大公司,火油又是用途广泛的生活用品,人们印象很深,由此“麦边大楼”的称呼渐渐被“亚细亚大楼”所替代。

我和婉华准备前往上海时,爸爸说:有时间可去外滩延安路口处的亚细亚大楼看看。

当年爸爸和妈妈南下到上海后,爸爸被从部队调动到上海公安总队。上海公安总队司令部就设在亚细亚大楼,司令部机关办公室基本都在面向南面的延安路。爸爸的办公室在3楼,宿舍在北面。自我出生后,便与爸爸、妈妈一起住在该楼3楼北侧的宿舍里。因此,亚细亚大楼是我的第一个家啊。

爸爸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亚细亚大楼北侧与另一建筑间隔2一3米距离,有一条小道,平常都从那个小胡同里走。

两座楼之间有一条小小的胡同,这是爸爸的记忆。在这里留个影做为记念。

隔着马路远观亚细亚大楼全貌后,我和婉华准备过马路去大楼近处再去看看。

马路边上有一条黄色的标志线,行人等红灯时若超越黄线则有警示音提示你已超越警示线,请你后退。

来到大楼跟前感到冷轻轻的,面朝外滩的东大门紧闭着,一层的窗玻璃被贴着的纸看不到里面情况。

还是先到楼的北侧看看那条小胡同吧。

来到这条小胡同里,感觉挺清静整洁。

北面的这个小门当年爸爸是否常由此进出?回来问爸爸,爸爸说当年这个小门也是常关着的。

和谐汇 难道是以后这里的业主?

转到延安路上。大楼的南大门开着,但有一保安值守,说是里面在装修,外人不得进入。

婉华对保安人员讲明我们是远道而来,专门来看看曾经住过的这座楼。保安最终同意了我们的要求,但只能在一楼看看,不能再往上去。

进入楼内看到的是一片正在装修的情景,人在里面活动都很受限。屋顶上的通风管道还正在安装,

爸爸说:进了大门中间有楼梯,可我满处找也没看到,保安说是都已拆除了。

不知爸爸记忆的是否准确,我最终在边上发现了这个楼梯。

我想上去看看,保安也不松口,说是上面也都已拆除,已看不到原来房间的样子了。

我只好站在此楼梯处留个影做为记念了。

站在延安路一侧看亚细亚大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