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建筑——亚细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李平东方明珠 2019-11-15

亚细亚大楼

地址:中山东一路1号

在黄浦江边这传奇迭出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中,“中山东一路1号”,实在是个了不得的门牌。后来的人们将这栋曾经的“亚细亚大楼”美誉为“外滩第一楼”,自然是多少占了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要从建筑本身的故事讲起,它的分量也确实配得上这样的盛赞——要知道,在1916年建筑落成之际,这栋当时还叫“麦边大楼”的七层建筑可是当时上海的最高建筑。等到1939年大楼又加盖一层,则是后面的事情了。

把这块土地的历史再往前推进一点:1842年,这里曾先后是英商兆丰银行、美商旗昌洋行以及轮船招商局的房产。1913年,由英商麦克贝恩公司投资兴建起了后来的这幢新楼,所以也有人用谐音称此楼为“麦边大楼”。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继上海总会之后另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它的成功设计和营造,对此后外滩近代建筑向更高层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至于后来改名为亚细亚大楼,则是因为在1917年,大楼被亚细亚火油公司购得。“亚细亚”是垄断中国石油制品的大公司,上海则是当时中国进口石油最早、销量最大的口岸;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再加上火油又是用途广泛的生活用品,人们印象很深,于是“麦边大楼”的称呼渐渐就被“亚细亚大楼”所替代了。

大楼采用的是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建筑物的平面呈现为“回”字形,这使得大楼犹如井壁,每层楼面的外侧四面都是办公室,内侧则是宽敞的走廊,安有2米高的钢窗用于采光、通风,使得空气对流畅通,光线充足明亮。此外,建筑的立面基座为花岗岩饰面,东、南两个入口均有爱奥尼式双柱支撑的弧形断山花门楣,用曲面、曲线、断折、疏密等多种手法,突出了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视觉效果雄奇而华丽。 抬头看大楼的3到5层,向内凹陷的部分为巴洛克廊式内阳台,还围有半圆形的铁栏;加上大楼东南面的凹弧形墙角,给建筑增加了立体效果和旋涡形的变化。

和这片土地上很多建筑的命运相似,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亚细亚大楼被日本侵华军强行占有,公司的英籍人员多数被迁往了重庆。几番离散之后,抗战胜利,公司复业,华南、华北的分公司也一道被合并,亚细亚公司的经营业绩甚至还超过了战前。不过,这一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亚细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收;1959年,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和上海市丝绸公司成为了这栋大楼的新客。而在亚细亚公司离开这栋留下了太多风雨故事的大楼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门两边立柱上的两块弧形的公司铜牌,将其带向了圆明园楼的新办事处。如今,它们作为历史文物,被收藏于同样栉风沐雨的上海历史博物馆,成为了这座城市漫长历史中的两块珍贵的记忆切片。

 

1966年,外滩经历了房屋置换,亚细亚大楼也再度转身,成为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1989年,它又成为了上海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二十年后,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也为了庆祝六十国庆,了不起的“外滩一号”得到了良好的修缮。外墙部分,保留了经典的花岗石面砖砌,色泽上比修缮前亮了不少。二至五层,巴洛克阳台的凹进部分、东南角的弧形墙面等细部特征,也较之以往更为精美。就如同它“回”字形的结构一样,在岁月的永恒流转间,亚细亚大楼的雍容雄浑一如既往。

  建筑档案

昨天:亚细亚大楼

今天:亚细亚大楼

建造年代:1916年

风格:新古典主义

建筑师(投建方):英商麦克贝恩公司投资兴建

地址:中山东一路1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