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父親守徐州用千人拒敵兩萬

 啸海楼 2013-01-25
白居易父親守徐州用千人拒敵兩萬
文/趙炎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裏余。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壹封書”。
    這是白居易寫的《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壹詩,據此說徐州就是白居易的故鄉,想必是不正確的,但徐州與白家的淵源確實不是壹般的深。他的父親白季庚曾在徐州創造過戰爭史上的奇迹,並在徐州爲官多年,《資治通鑒》明文有記。
    書生意氣,投筆從戎
    白季庚,字子申,是當時河南鞏縣縣令的長子。唐玄宗天寶十三年,白季庚參加了“明經”科考,壹舉得中,終于脫去褐衣(麻布衣服),穿上了官服。所謂“明經科”,在唐代跟進士科壹樣,都是朝廷選拔文官的科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務員考試。白季庚剛進入公務員隊伍時,做的是蕭山縣尉的官兒,相當于如今的副縣長兼警察局長,還是文官。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叛亂,河北各州縣望風而降,壹場戰亂已不可避免。遠在浙江的白季庚坐不住了,他慷慨上書朝廷,表達了放棄文職跻身武行的想法,請求帶兵參戰。當時的宰相楊國忠倒也爽快,立馬批准,讓白季庚擔任左武衛兵曹參軍。雖說還是小不砬子的正八品平調,但白季庚很滿意,幹得也不錯,很快就被派往河南重鎮商丘,負責湊集戰爭物資及招募兵員(宋州司戶參軍)。
    也正是這段難得的軍旅生涯的曆練,讓原本書生氣十足的白季庚,多了幾分壯士斷腕的豪邁氣概。
    履職彭城,身陷重圍
    安史之亂平息後,大唐國力漸衰,中央對地方藩鎮(節度使)的控制也已江河日下。
    建中元年(780年)正月,唐德宗李適繼位,白季庚因功受到提拔,去徐州做了彭城縣令。別小看了這彭城縣令壹職,彭城是大縣,在唐代,大縣之長的品級最高時可達從六品,也就是說,白季庚起碼是連升數級。當時的徐州,歸東平道管轄。東平道治所在今天的山東泰安市,轄區包括山東、河南、江蘇的部分州縣,其節度使的實力非常雄厚。
    白季庚赴任彭城令不久,發生了壹件大事,東平道節度使李納(藩鎮李正己之子)宣布脫離朝廷自己做皇帝,而且動作相當的快,檄文剛出,就派重兵屯駐埇口城(今江蘇宿州),控制了汴河漕運,且兵鋒直指富饒的魚米之地--江淮。
    今天來分析,這位李納還真不簡單,非常具戰略眼光!打仗打的是什麽?打的是後勤保障,有錢有糧,才能招兵買馬、發展壯大自己。讓士兵餓肚子上前線,誰幹呀?控制了汴河漕運,就等于掐斷了唐王朝壹半的賦稅收入,而壹旦占領了江淮,就有了戰略屏障和實施持久戰的資本。也難怪唐德宗立刻慌了神,想不出應對的辦法。
    白季庚此時的境地也相當的危險。徐州四面的州縣都在響應李納的號召,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面,而且徐州刺史李有,還是李納的堂叔父,如果白季庚不拿出明確歸附的態度來,頃刻間就會有殺身之禍。按照常規邏輯,主管上司都反了,做下屬的多半也會跟著反,何況白季庚的家眷(包括幼小的白居易在內)都還在新鄭,也在李納所割據的地域,如同人質,若不聽話,後果很嚴重。但白季庚沒有考慮這些,他考慮的是如何忠君愛國,讓徐州這座東南重鎮完璧歸唐,因此力勸刺史李有別犯傻,還說:使君乃深受朝廷厚恩,若反,悖天理滅人倫也。
    也該那位極具雄圖大略的李納倒黴,遇到白季庚這樣的下屬,可謂三生無幸。
    徐州保衛戰創造奇迹
    徐州刺史李有,算得上是個牛人。原先他的堂弟李正己想搞獨立王國,他就不同意,還私下裏上表朝廷說,徐州永遠姓唐,被朝廷加封爲潮陽郡王,食邑二百戶,授禦史大夫銜。如今堂侄李納公開造反,他自然也不會盲從,再加上聽了白季庚的壹番慷慨陳詞,頓時豪情滿懷,壹方面積極備戰反拒東平,壹方面遣攝巡官崔程奉表星夜趕往京師求援。
    對于李納來說,徐州不歸順,如同骨鲠在喉,慢說進入江淮的戰略無法實施,就連已經到手的埇口城恐怕也難以長期占領,徐州,妳必須歸我,否則不客氣。他派出骁勇之將信都、崇敬、石隱金等三人,率精銳之師兩萬,迅速完成了對徐州的全面包圍。壹場生死大戰,迫在眉睫。而對白季庚和李有來說,局面卻非常的糟糕,壹是徐州城內根本沒有軍隊,二是朝廷的救兵因爲宰相盧杞的阻撓,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到達,要想守衛徐州不至淪陷,只能靠自己了。
    當李有束手無策之時,白季庚多年從軍的經曆發揮了作用。他把城內所有的官吏全部組織起來,還發動群衆參軍,很快拉起了壹支千余人的隊伍。別以爲這支類似于民兵武裝、又缺乏訓練的烏合之衆沒什麽戰鬥力,也別以爲千余民兵對兩萬正規軍,這場戰爭就是不對等的以卵擊石了,得看誰指揮,如何指揮。
    白季庚只用了壹招:兄弟們,跟我沖,而不是兄弟們,給我沖,奇迹就是這麽創造的。他“親當矢石,晝夜攻拒”,史書上對這場保衛戰裏白季庚的事迹描繪,就這八個字,但卻十分傳神,壹個身先士卒、不畏生死、保境安民的英雄形象活生生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當官爲將的不怕死,沖鋒在前,老百姓自然也就有了主心骨。
    奇迹出現了,區區千把人,毫無戰鬥經驗,更無猛將兄之類的人幫著設計守城的械具諸如滾石啥的,但徐州還是被白季庚守住了,壹守就守了四十二日,對方兩萬精銳之師,簡直就成了熊包蛋,看似徐州城唾手可得,愣是攻不進去。
    等到朝廷的另壹個宰相張镒派來援兵,裏外這麽壹夾擊,李納的軍隊徹底玩完,潰不成軍。白季庚則率領他的民兵乘勝追擊,壹舉收複了埇口城,恢複了正常的汴河漕運,使得李納東進江淮的戰略完全破産。
    壹戰成名,功在家國
    有壹種說法是,說徐州以及宿州等地之所以後來壹直沒有劃歸東平道管轄,就是因爲白季庚的這壹次保衛戰。中晚唐時期,各地藩鎮割據,唯獨徐州始終扼守汴河運路,爲岌岌可危的唐王朝輸送給養,又苟延殘喘了若幹年。
    由于白季庚戰功卓著,唐德宗非常欣賞,壹而再再而三的給以嘉獎,先是破格提拔爲朝散郎,享受朝散大夫的待遇,擢拜徐州別駕,賜绯魚袋(相當于軍功章),兼徐泗觀察判官;785年,再次升遷爲檢校大理少卿,徐州知州兼團練判官,軍政壹把抓了。唐德宗在有生之年始終沒有忘記白季庚對于社稷的大功,其後又調任白季庚爲檢校大理少卿,兼衢州別駕,再兼襄州別駕等等。貞元十年五月二十八日,白季庚死于襄陽官舍,享年六十六歲。
    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參加科考,中了進士科。唐德宗聽說樂天是白季庚的兒子,很是眷顧,短短三年,就把白居易調入權力中樞秘書省,做了校書郎。
 
    讀過《史記》的朋友大概記得陳平對劉邦說過的話,大意是,項羽定都徐州很不明智,雖說壹馬平川,攻擊別人容易,但別人反過來攻擊徐州也很容易。可見徐州是個易攻難守之地。然而數百年後,白季庚和李有二人用實戰奇迹推翻了陳平的說法,想必陳平泉下有知,也會汗顔。(趙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