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自12月以来的升势多少出乎投资者预期:一是未曾想涨幅如此之大,二是没料到上涨时不见深度回调。无论是二级市场成交活跃还是两融余额剧增,都反映出当前银行板块仍是两市交易的绝对重心所在。 按惯例,经济周期复苏过程中,股票市场当见周期股的频繁轮动,但当前市场却不见“煤”飞“色”舞,只见银行独秀。但两月30%的涨幅之后,资金宁在不同银行股之间反复腾挪,也不考虑在更大范围内制造板块轮动,到底是何原因? 估值便宜,业绩稳定固然是相当充足的买入理由,但仅仅这些因素恐怕无法完全解释银行股为何“一路上涨不低头”。而从衍生品的角度来看,目前金融对冲工具所针对的各个指数,其最大的权重群体均是银行,因此不排除资金反复运作银行股存在撬动指数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分级基金、ETF指数基金等衍生品种上取得的收益远超运作股票本身。 银行股成交易中枢 长期跟踪沪深股市的投资者可能注意到,始自去年12月初的这轮反弹,与以往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银行股的波动幅度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统计显示,本轮反弹中信银行业指数累计上涨33.42%,超越上证指数同期约15个百分点。以往经验中,弹性较高的中小板及创业板股票也相形失色,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指数的累计涨幅分别逊于银行指数8%和3%。银行股的涨幅甚至超过了有色金属、煤炭等高Beta品种。 银行股波动率的上升不仅体现在累计涨幅上,即便是在日内震荡上这一股票群体也同样保持领先。最近的例子出现在今年1月11日和14日,银行股先领跌后领涨,让很多当时看调整的投资者大跌眼镜,如波动最大的北京银行这两日分别下跌3.30%和上涨6.25%。 此外,从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的成交金额以及融资融券余额来看,银行股在本轮反弹中自始至终是市场交易的绝对重心。 有市场人士表示,这种银行股“一枝独秀”的情况在A股历史上极为少见,即便是有大牛市,也应该是各类股票轮涨,而且银行股盘子较大,涨幅往往不及中盘或小盘股,资金集中操作的情况也不常见。 基本面“名正言顺”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轮反弹银行股表现突出,确有其基本面的坚实基础。 首先是估值很低。此轮上涨之前,银行股平均市盈率仅为5.53倍,平均市净率低至1.08倍,多只银行股甚至处于破净状态。这为此轮银行股上涨提供了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其次是业绩稳定。尽管去年三季度不少银行股出现了净利润增速下降的情况,但从全年来看,可能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从已经公布的业绩快报看,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的全年净利增速均超过20%。 最后是政策趋暖,资产质量预期向好。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一度困扰着市场,不过近期随着政策层面侧重于经济增长,尤其是对房地产态度缓和,加之基建项目持续上马,使得投资者预期银行资产质量将好转。 不过,上述因素仅仅解释了可以上涨,但无法解释如何上涨。 本轮行情中,银行股的涨势凌厉,回调时间短且幅度小;同时,银行板块的交易持续活跃,在多个并行市场的交易额都很大;此外,主力资金反复操作银行股,甚至无意于其他行业。可以说,银行股的上涨并不“温和”,甚至带有一定的“暴力”色彩。 |
|
来自: 昵称11539062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