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建设我们的“校园文化”- 王久辛- -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25

建设我们的“校园文化”

王久辛


  我从寒冷的北京飞抵温暖的深圳,参加“校园文化”论坛,有一种掉进春天里的感觉。

  论坛邀请我去,是希望我就“校园文化”发表一些“高见”。说心里话,我没有什么高见,有的只是一条:希望同学们都能快乐地成长!这句话说得太大了。我知道,快乐不是说出来的,说出来的都不是快乐。那么,什么是快乐呢?什么又是快乐地成长呢?我也不敢乱说,我只觉得快乐是一种开心的、没有压力的、像彩蝶翅膀一样轻轻盈盈地忽忽闪闪——美丽而又生动。我这样说,一定有老师不同意,会指责我:如果按你这么说,我们怎么让同学们背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定理呢?是的,老师问得没有错。“美丽而又生动”的教学,的确是难做到;而同学们的学习,也绝非“美丽而又生动”那么简单。但我想对老师们说:除了死记硬背,难道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文化是精神的传承,是传统的继续。而校园文化就是人从孩童成长为成人过程中的所有文化的总和,它包括各种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是一种人文精神与科学知识的传承。我的奶奶生前会做各式各样好吃的小点心,后来,我的母亲也能做各式各样的小点心,比商店里买的小点心好吃一百倍。但是,到了我这一代,说心里话,我就不会做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时间站在母亲身边和她一起做饭,也就是说传承中断了,没有一代代地继续下去——这是家庭的餐饮文化的中断。同样的道理,“校园文化”也是一种传承与继续。可悲的是,今天的校园文化因为教辅班的介入或插入,使得我们的校园文化受到了极大干扰。

  我知道北京现在的教辅公司开办的各种各样的教辅班已经满大街都是,而中小学生们放学就进了教辅班。更恐怖的是,现在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被迫进入教辅班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教辅公司的介入与干扰,我们的幼儿与中小学生失去了正常的文化活动,失去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开心交流与玩耍的时间,失去了进入社会实践见习各种社会劳动和公益活动的机会,等等。

  我曾多次到北京海淀区的几所名校看过,一放学,同学们就蜂拥出校门,然后直接被家长接到教辅班去了,学校空空如也!一流的文体设施摆放在室内外没有一个孩子在玩,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别说全校同学玩了,就是学校组织的球队、歌队、舞队,也都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而不是培养全校同学文体兴趣的。这根本就不是校园文化,而是与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完全背道而驰。

  我们国家承诺九年义务教育。我相信不远的一天,会实行12年或15年的义务教育。如果教育改革能实行“慢教育”的话,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从从容容、快快乐乐地学习成长,校园文化一定会丰富多彩,孩子们的德、智、体、美也一定会获得全面提升,从而成为有觉悟、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全高尚人格的人。其实,“慢”就是“快”,“快”就是“慢”,教学进度放慢了,孩子们学习更扎实了,就不会囫囵吞枣了,就不会一知半解了,就不会熊瞎子掰棒子了。

  校园文化是学校正常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同学们之间友谊的桥梁。它可以让同学们互帮互学、互相激励,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绝不是有些学校理解与实行的那种表面文章式的办文体校队、出黑板墙报的小杂耍。我们一定要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的高度上来认识这个问题,正视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建议:

  在学校各级各班中,广泛成立各种以兴趣为主的活动小组,把同学们组织起来,让他们放学之后开心地玩起来,快乐起来;坚决清空教辅公司的市场,还教育一片干净纯洁的圣地,把快乐还给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