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迟《练拳与“用进废退”(下)》

 兴安书馆 2013-01-26
练拳与“用进废退”(下)
——受 赵幼斌老师指导有感
作者:西安  何迟

(接上篇)

 其次,除了上述几点外,身体某些无形的功能同样是用进废退。

    一、入静。如何入静对我来说是个难题。为 此我曾在每天的练拳之初,就一门心思地回想书中的阐述,光盘的示范,老师的指导,以及自己应该如何模仿。这样,以为精神集中就入静了。可是后来发现效果并 不理想,被认为“因意念太重而动作僵滞”。于是只能放弃先前做法,跟着老师的动作反复练习。有时甚至练得昏昏欲睡。老师说,好,放松了。但我感觉仍没有真 正的人静。后来索性不再考虑它。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无心插柳,却会收获柳林。因为“无心”,一天天地练下来,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动作放松了,神思也静下来了。琢磨许久的结果竟然是 “静”,这“静”,不是我做出来的,实在是久久练拳把它蕴化出来的!过去我的理念是先人静,再练拳。事实上,你不经过假以时日思维与盘架的磨合过程,除掉 与太极拳内涵无关的意念与杂念,就根本不可能人静。所以,我切实体会到:入静,是一种功夫,是一种能力。只有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训练,也就是经过用进废 退的训练,才能调整自我精神至最佳的状态。

        二、同理,找到“呼吸自然”的方法,并且做到这一点,也是受益于赵老师所强调的“无意于呼吸,自然有呼吸”之说。其实解决呼吸问题,是将它建立在松静、舒展、缓慢、柔和、连贯、专注的太极拳练习中,自得呼吸之顺遂。似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神秘感。这也是因为杨氏太极拳帮助我用进废退,逐步领悟了呼吸自然深长的方法。

通过较短时间的学习,我已经获得如此之多的益处,是我习拳之初没有想到的。首先,一些肢体部位从来没有动用过,现在开始发挥作用了。其次,自身的肢体动作 越来越灵活敏捷。过去,很多动作从来没有做过,因此不可能做到;现在,不少动作可以听命于大脑,随心所欲了。再次,因为身体灵活,体质好转,相应的心理状 态也有良性改变,精神饱满,气色转好,中正安舒,心静体松,是杨氏太极拳的特点,也是它的功效。练拳,最终修练的是心境。用良好的心境、客观的眼光看待周 围看待自己,不论何时都能做到平心静气,确实得益于身与心的同步和谐运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