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笔草草写胸中之逸气-中国文人画的由来和历史变革

 小儒家 2013-01-26
资讯图说天下博客作品

编者按:现今我们谈论国画价格就像《等待戈多》中主人公们一样,只是在惊呼中顺从而没有试图去了解这个现象存在的价值。中国画价格屡拍高价更多的是因为其“物有所值”,这其中包涵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修养,特别像文人画更是中国画的精华,其代表着中国画的精神追求、审美理想。意笔草草,写胸中之逸气可以说是国画的最高境界,也正是文人画的艺术风格。下面按朝代一一介绍文人画的由来和历来变革。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明末画家董其昌提出的。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作品有齐白石的《群虾图》、徐渭的《墨葡萄》、傅抱石的《高山图》等。

宋代以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

文人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虽无画品真迹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宋代以前,文人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出现了“荆关董巨”的山水和“徐黄体异”的花鸟画。[详细]

宋代:苏轼及“云山戏墨”的米氏父子

宋代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文人画的理念,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抬高画家王维的历史地位,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开来的愿望,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南宋梁楷所作的水墨简笔人物,尤以《泼墨仙人图》为妙,更加贴近文人的审美标准。同时代的米芾、米有仁父子独创的“云山戏墨”和“米点皴”,标志着山水画以简代密地转变,也对元明清的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详细]

元代:“以云山为师”的“元四家”

元代由于文人处境相当低微,文人士大夫放弃仕进。在宋代主要作为仕宦文人业余文化生活的文人画,开始更多地转入在野文人手中,成为他们超越苦闷人生重返自然的依托,渗入了无可奈何的萧条淡泊之趣。

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以“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到此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至此形成。[详细]

明代:“吴门四家”和“青藤白阳”

明代文人画初期以“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代表。他们敏感或切身体验到仕途的险恶,于是淡于仕进,幽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尚意趣、精笔墨、继承“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

晚明,以徐渭代表,其创泼墨花鸟,为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详细]

清代:“四僧”和“扬州八怪”

清代是文人画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如“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扬州八怪”,还有“四王”等画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最为突出。身为明末遗民,他们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八大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详细]

近代:继承还是抛弃文人画传统的争论

近代以来,关于中国画的论争,其核心问题仍是如何看待以文人画为特质的中国传统绘画,是继承还是抛弃,是西化还是完全继承传统的问题。从创作实践来看,近现代的中国绘画有这样三条道路并各自产生了大师:一是完全继承传统绘画并继续探索创新的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二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并借鉴西方绘画技巧的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三是采用西方绘画技巧,并融合中西方各种流派的徐悲鸿、林风眠。这都为我国国画艺术的发展和我们的审美理想产生巨大的影响。以此促成淡泊明志、田园野趣成为我们的最高精神境界。[详细]

在八大山人、虚谷、徐渭、李可染等作品被高价拍出的时候,他们的背后存在的却是千古文人的凄惨身世、报国无门,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神品”、“逸品”中更多的掺杂着是一部文人的血泪史,这一切正如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在高价的背后更是我们对其艺术精神的追忆、缅怀。意笔草草,写胸中之逸气,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境界更是一种豁然不屈的精神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