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模猪场规范化管理技术

 LM0318 2013-01-26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种猪品种的改良、更新及近年来国内疫病的循环反复,猪群生产成绩降低。另外,养殖业受利益驱动过于注重了肥猪的瘦肉率,而导致猪肉品质、风味下降。

近年猪病的发生、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4月份高发,其它季节相对平稳。猪群的饲养管理体系、生物安全体系的合理规范,对于养猪业有着维系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的养猪业实质上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政府补贴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强调民生问题,易诱发养猪过热。

养猪五要素:

现代养猪涉及的养猪五要素可归纳为:种、料、管、防、利。

养猪目的:农户自己食用、农户散养挣零花钱、养猪专业户、规模化猪场等,这些群体的主体饲养者目的是赢利,它也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但养猪业本身既可以农户散养,也可以规模化养殖,国内养殖群体的从业素质差异化、养殖业投资差异化造就了国内养猪的种、料、管、防的巨大差异。而随着国内疫病的循环反复,新农村住房社区化(平改楼)及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推进,养殖群体继续分化、整合,农村散养对规模化饲养的巨大冲击将逐步降低。

种:国内近年种猪的引进、更新迅猛,主要为欧洲及美洲国家、台湾地区的种猪,各个区域种猪的育种导向、侧重点,均有较大区别,最近几年引入种猪体型明显大型化。国外配套系育种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是胴体品质改善。

料:国内的饲料和引入的种猪一样——千差万别,是否达到了猪的最适营养需求,很难验证。

管:对于规模养猪业而言,最缺乏的是猪场管理、管理人才、经验丰富的饲养员;相应的通风、保温、换气、卫生设备及正确的应用。行业偏见及猪场防疫制度的动物防疫第一需求,造成生活、生产条件限制了愿意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组成,即能人不愿意干、赖人干不了。

防:防疫本身缺乏科学合理、专业化评估,猪群的防疫并未随着疫病发生机理及免疫抑制性猪病的发生而转变,仅仅停留在疫苗按要求做与没做的范畴,认为做过疫苗后猪群就进了保险柜,并没有对防疫保健的效果进行评估!

猪场的管理,实质从每一天清晨进舍工作开始,要求我们每天对猪群及个体健康状况;猪舍环境及温度是否达到适合猪群生产;猪群生产力水平;予以评估并着手改善,以期达到养猪生产的最基本要求。

目前国内猪场在硬件设施上多数达不到养猪工厂化的要求,尤其在夏季猪舍降温、冬季保温及有害气体控制系统上投入不足,造成阶段性猪群生产问题,这里又以冬季保温加热和换气设备不足,有害气体控制不良、猪舍温度偏低造成的猪群呼吸系统综合征和繁殖系统障碍综合征为主的巨大损失占主导。国内死猪、病猪缺乏无害化处理流入市场,引发正常出栏生猪价格的巨大波动。

合理选择种猪,达到最适营养需求,建全猪场规范化管理,强化免疫效果检测和猪群保健程序,保证猪群健康生产,达到最大生产性能,体现出猪场综合成本和赢利水平。

第一节 猪场的规范化操作

建立日常第一反应

猪群的生产及健康状况,可以通过饲养管理人员每次进舍工作过程中的望、闻、听、皮肤等感觉器官察觉出生产问题、猪群健康状况、设备运转状况,形成饲养管理人员进舍的第一反应。建立日常生产第一反应是每日工作的起始点,它要求饲养管理人员每天必须哄起每一头猪、并强迫运动,观察猪只静态及动态状况,包括猪的呼吸、咳喘、肢蹄、结膜、皮肤、毛色及运动、采食、饮水等变化;环境卫生、猪舍温度是否良好;设备运转状况是否正常。进舍第一反映包括:

1 耳听

进舍后,在不惊动猪群的状况下,听有无咳嗽、呼吸急促、鸣叫等异常音。然后哄起每头猪,听运动后是否有异常音。

2 鼻闻

鼻闻圈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的大小,感觉是否刺激眼睛及呼吸道粘膜,确定猪舍通风换气是否得当,是否按要求冲洗猪舍;鼻闻饲料是否发霉酸败。

3 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猪舍温度、湿度等指标是否合适,调整通风、保温系统。

4 眼观

观察猪群个体健康状况,查看肢蹄、结膜、皮肤颜色及疹块、毛色、淋巴、呼吸等状况,确定猪只健康水平,有无病死猪只,病死猪只的外观病变情况及同圈猪只有无发病;猪群及个体躺卧、运动状况;观察猪舍设备,检查有无该维修设备;猪舍温度是否合理;料箱内有无粪尿、发霉饲料,猪群采食量的变化。

 

第二节        种猪的管理规范

母猪的区划、分类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根据猪舍、猪栏的位置、功能将种猪舍进行区划管理,使饲养管理者优化工作管理程序,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母猪的分类管理是为了更清楚地知道每头母猪生理、生产状况,根据母猪的不同状况,调整生产管理目标,使生产成本最优化,减少不必要开支,达到生产成绩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1 区划管理:猪场母猪舍实行区划管理。一般分四区:配种区(舍)、后备区(舍)、返发情检查区(舍)、妊娠区(舍)。按照母猪不同生产阶段各区放置不同生产状况下的母猪。各区按猪栏定位,在每个种猪栏、圈挂种猪卡。

 

 

 

母猪区位卡

区位号

 

转入日

 

母猪耳号

 

转出日

 

胎次

 

配种日

 

返发情

情况

 

21天返发情检查日

 

与配公猪

 

30天妊检日

 

 

50天妊检日

 

配种次数

 

90天妊检日

 

配种情况

一般

入产房日

 

 

1)配种区(舍):配种公猪、试情公猪,进入配种期的后备母猪、产房断奶母猪、后备区康复的后备母猪、妊娠区空怀母猪、后备区已休养30天流产母猪、返发情母猪、空怀母猪、42天不发情母猪、屡配不孕母猪。

2)后备区(舍):放置选做种用,满90千克体重的后备母猪、后备公猪。后备区猪只包括妊娠区流产母猪、产房早断母猪、断奶2分膘情母猪、病弱母猪、配种30天内发病母猪、休息公猪。后备母猪在后备区饲养30—45天,满7月龄、体重110—125千克时,转入配种区配种。后备区采取大圈群养方式,一般4—6头。

3)返发情检查区(舍):放置配种30天左右母猪,配种30天内康复母猪。配种后母猪转入返发情检查区进行返发情检查,返发情检查阳性母猪转入配种区配种,配种后再转入返发情检查区,如出现屡配不孕母猪及时淘汰。返发情检查阴性母猪及病猪转出返发情检查区。

4)妊娠区(舍):放置返发情检查阴性(未发情)至产前7天母猪;怀孕30天以上妊娠的康复母猪;妊娠检查被判定阴性哄至配种区的怀孕母猪。妊娠母猪饲养至临产前5--7天转入产房适应环境。

2 分类管理

㈠ 按母猪的生理状况分类

根据母猪的生理状况,将母猪分类,各类母猪按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管理。

1)          空怀母猪

指母猪配种后21天未返发情,在妊娠区检查阴性的非妊娠母猪。空怀母猪处理原则:哄回配种区配种。

2)          42天不发情母猪

母猪断奶后42天内不发情母猪,需要淘汰处理。不发情母猪处理方法:将断奶21天未发情母猪,集中圈养7天,促进母猪发情;然后转入配种区7天轮换公猪刺激发情,再圈养7天,哄至配种区配种。在圈养的同时,对母猪激素处理促进发情。对于持久黄体母猪注射氯前列腺烯醇175微克,促进黄体退化;其它不发情母猪注射孕马血清1000单位,12—24小时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单位,促进发情排卵。

3)          屡配不孕母猪

配种21天后返情,复配后至下一情期又发情母猪,再经一次配种后仍然发情母猪。屡配不孕母猪需要淘汰处理。

4)          妊娠母猪

配种后经过21天返发情检查阴性,30天、50天、90天妊娠检查阳性母猪。妊娠母猪在妊娠区饲养至临产前5~7天,转入产房适应环境待产。

5)          流产母猪

妊娠母猪在预产期第108天前终止妊娠或分娩,并产出死胎或无生活能力的胎儿的母猪。流产母猪需转入后备区恢复30天后再参加配种。

6)          早产母猪

指在预产期前15天内产出不足月,但有生存能力活仔的母猪。根据母猪体质状况决定母猪哺乳或早期断奶。

7)          初产母猪

第一次分娩的后备母猪。断奶时2分及以下膘情的初产母猪自由采食恢复体况、促进发情、排卵,恢复30天后转入配种区与配种;断奶时3分以上膘情母猪,转入配种区配种。

8)          早断母猪

指产后1周的断奶母猪。根据母猪生理状况,把乳房发育差、产奶不足、产仔少、膘情差的头胎母猪、早产母猪提前哄至后备区,恢复休养30天后再参加配种。

9)          断奶母猪

产后,母猪哺乳21—30天后,与乳猪分离的母猪。断奶母猪赶至配种区配种。

10)      7天不发情母猪

指断奶7天内不发情母猪。母猪留在配种区,用公猪刺激发情、混养刺激发情、注射孕马血清等激素促进发情排卵。

11)      后备母猪

满6月龄,经选育合格进入配种群,但尚未参加配种的小母猪。后备母猪在后备区适应饲养30-45天,至满7月龄以上、体重达到110—125千克以上、转入配种区配种,二次发情时配种。后备猪采取群养方式饲养。

12)      基础母猪

指后备母猪,产仔一胎后,经哺乳、断奶等生产性能测定后,符合种用规定的选留母猪。

㈡ 按猪群管理分类

按猪群管理,种母猪划分为后备母猪、待配母猪、妊娠母猪、待产母猪、哺乳母猪、断奶母猪。这种方法使母猪按不同生产阶段性管理分区(舍),明确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方法、工作要点及工作流程。

种猪的饲喂原则

㈠ 饲喂原则

1 按不同生理阶段饲喂。

2 按不同膘情饲喂。

3 膘情评定及不同阶段的母猪的理想膘情

母猪的膘情是根据猪被膘厚度为基础进行评定,眼观以骨盆骨、脊椎骨的暴露程度判断,如图所示。

不同阶段的理想膘情及处理办法:1分膘母猪淘汰;2分膘母猪不能配种需休养;3分膘是待配母猪及断奶母猪理想膘情;4分膘是妊娠母猪理想体型;5分膘母猪过肥需要限饲;6分膘母猪需要淘汰。

   

种母猪的管理

种猪舍的日常工作

1 种猪的日常观察

饲养管理人员每日上午进舍后第一件事建立第一反应:观察种猪静态、动态的状况,感觉有无咳嗽、呼吸喘促、乳猪的明叫声,观察有无早产、流产的发生;然后哄起每头母猪强迫运动,观察肢蹄、体表皮肤、毛孔、阴门、毛色、眼结膜、鼻盘等有无异常表现;检查有无跛行、蜂窝织炎、脓肿、阴道炎、子宫炎、流产等疾病;检查母猪是否发情、返情的情况;观察猪只排粪、排尿等是否异常;饲喂后检查母猪采食状况,给采食不佳及不食种猪测试体温、诊断并治疗。感觉猪舍环境温度、有害气体浓度、观察设备运转是否正常,通风换气是否恰当,设备有无损害需要维修。对于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当日解决。

2 种猪配种要求

本交配种要求

①    位于配种区内待配母猪,每天上午和下午依次赶入配种栏内试情,待配母猪全部试情完毕,根据发情母猪头数、血统、血缘关系后,调整公猪配种。配种前清洗母猪后躯,特别是会阴周围,避免母猪生殖道感染。配种试情顺序:首先是不发情母猪,之后为断奶7天母猪、发情母猪。每天下午对于当天上午试情检查中发情不明显、不完全拒配的母猪再试情,避免漏配。

②    注意配种时保持环境安静,要在公猪性欲旺盛时交配,不得鞭打母猪,必要时给予人工辅助,尽量减少母猪走动,地面做好防滑准备,控制公猪射精次数在2~3次。

③    配种后用手轻压母猪腰部,防止精液外流。配种后立即填写配种记录

④    如待配母猪在配种区饲养21天未出现发情,调整母猪到后备区群养7天刺激发情,然后到配种区更换公猪刺激发情。

人工授精配种要求:输精是人工授精成功与否、母猪子宫炎多少、受胎率的关键,输精管插入的生殖道部位则是输精的重点。

①    输精的准备:首先检查精液品质,包括检查精子活力、死精、畸形精子等,当死精率超过20%的精液不能使用。保持母猪后躯的洁净,尤其阴门部位消毒、冲洗、擦干,避免细菌、污物的带入引起产道感染。

②    输精管目前多采用一次性输精管,使用方便,根据母猪的胎龄选取合适的专用输精管。

③    输精方法:先将输精管海面头用人工授精润滑剂润滑,并将试情公猪置于母猪栏外,刺激母猪性欲。用手分开母猪阴唇,将输精管沿着斜上方慢慢插入阴道,当插入25~30厘米时,会感到有点阻力,此时已经到子宫颈口,用手将输精管左右旋转,稍一用力,顶部则进入子宫颈第2~3皱折处,发情好的母猪会将输精管锁住,回拉时可感觉到一定阻力时,即可输精。输精管锁定后,用剪刀剪掉输精瓶顶盖,插入输精管尾部后开始输精。输精人员在输精同时对母猪阴门、大腿内侧按摩,增强母猪性欲,促进精液在母猪子宫内运动。正常输精时间与自然交配一样,配种时间在3~10分钟,接近猪本交的生理反应,达到配种目的。为防止精液倒流,输精完毕后,不要急于拔除输精管。要将精液瓶取下,把输精管尾部打折插入去盖精液瓶内防止空气进入和精液倒流。母猪发情鉴定、输精步骤、输精手法是成功的关键。避免强行输精,减少子宫炎的发生。

均衡配种的调节方法:为全年均衡生产,提高栏舍周转使用率,降低制造费用,要求每周按计划配种,保证每周有相同数量的妊娠母猪产仔。方法如下:

①    对于妊娠112~118天母猪,可注射氯前列腺烯醇175微克(妊娠母猪注射20小时左右产仔)调节母猪分娩日期,以便母猪集中分娩、成批断奶,一次性提供出均衡配种母猪。当断奶母猪不足时,用后备母猪补充。当配种过多时,按猪场季节性分娩率留够足够母猪,将配种统计不佳母猪用前列腺烯醇或地塞米松引产。另外,注意每周配种母猪群的结构、猪群状况,分析母猪产仔、断奶后继续留用趋势,决定每周补充的后备母猪数量。

②    激素催情:对同组母猪注射1000单位孕马血清,12—24小时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单位,诱导发情排卵。

③    母猪季节性发情差异及调整:在每年闷热潮湿的6~9月份,断奶不发情母猪增加,母猪的配种妊娠率非常低,周配种妊娠率可低至30~50%,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表现最为严重,因此水冷降温系统、猪舍遮阳防晒系统,母猪饲料中抗热应激营养成份添加,以增加采食量为目的,达到母猪营养需求的综合手段,来降低热应激对母猪生产的影响。另外,注意夏季公猪的防暑降温,以免影响精液品质。

④    母猪栏悬挂配种卡,并录入计算机,以利于查询猪只、分析管理。

3 种猪的耳标

   肥猪场种猪耳标可以使猪场管理者了解猪群结构,方便猪群管理,母猪耳标系统很多,推荐方法如下:

年末位+品种+三位阿拉伯数字(100之前为公猪号,100之后为母猪号)

举例:0Y123表示2010年大白母猪123号,年号末位由0~9构成,10年一循环;母猪按年35%淘汰计算,对于基础母猪2000头猪场年更新900头母猪、100头公猪完全可以满足。

4 种猪群的种猪结构

   可持续、循环生产要求种猪群结构合理,按年更新种猪群,以达到最大负荷生产,平衡、降低年均折旧费用,减少制造成本。

①     3~6胎基础母猪占全群的70%。

②     后备母猪占全群的17%。

③     其它为优秀的老母猪。

㈡ 种猪舍温度湿度及卫生控制

种猪最适生产温度:15~20℃;相对湿度:50~80%。根据季节变化、猪舍有害气体浓度、猪舍卫生状况,确定猪舍通风换气、冲洗制度。

四 种猪卫生防疫管理

    种猪的常见疾病发生原因与国内总体饲养环境、引种、猪场设备、营养、物流(运输)等有关,但某种程度上感染猪群疫病的净化与猪场的卫生、防疫、保健制度、监测制度及手段有关。

1 日常卫生制度

每天清扫粪便一次,保持圈舍干净。圈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以工作人员进舍后是否对工作人员呼吸道、眼有刺激为判断标准,使有害气体浓度最低化为宜。

2 冲洗制度

   圈舍冲洗是保持圈舍洁净、消除有害气体的唯一方法,同时圈舍冲洗有利于免除细菌、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滋生。冲洗要求:圈舍二周冲洗一次,包括地板、墙壁顶棚,达到地板无粪污、墙壁无尘土、猪栏干净无污迹、地板缝中无粪便。

    冲洗设备:380伏高压冲洗机。

3 消毒制度

每周带猪消毒一次,3天更换一次脚踏消毒盆。猪场工作人员外罩两日一清洗,雨鞋外表每日刷洗。

4 种猪群的保健

⑴ 免疫及免疫监测

根据国内疫情,确定猪群基础免疫,即免疫种类、免疫程序。目前国内、国外疫苗厂家所产疫苗佐剂、抗原含量、工艺上,不完全一致,另外猪群的免疫抑制性因素增多,包括营养性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性猪病、亚健康的免疫抑制、带毒猪群的免疫剂量、时机,母源抗体对弱毒苗的免疫影响,带毒猪群免疫抗体维持时间等诸多因素,因此独立的、合理的、有猪场针对性的免疫程序的确立,是猪场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考量依据,并不是某一程序在某一猪场完全合理,这就要求猪场对猪群免疫抗体免疫效价监测,而不是常规抗体监测。种猪对于猪场的全年安全生产是最为关键的起点,种猪的猪群保健监测尤为重要。

根据当地疫情状况及本场实际情况建议种猪的基础免疫:

① 病毒性猪病免疫: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口蹄疫、细小病毒、乙脑、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

② 细菌性猪病免疫:萎缩性鼻炎

第三节 后备种猪的管理

一 后备母猪的管理

1 国内规模化猪场基础母猪的年更新率在25-35%,国外育种公司为加快遗传进展年更新率可达45%。

从国内猪场基本的运做性质,主要以保持种猪遗传,销售种猪和肥猪为主,因此年更新率控制在25-30%为宜,种猪群处于最佳生产性能2-8胎的母猪结构,提供最多的窝产仔数和断奶仔猪,使猪场设备折旧成本最低化。

  综合后备母猪的淘汰、死亡等因素,每年后备母猪的补充数量是基础母猪的30-40%,按周均衡补充进入繁殖群。后备母猪更新率:

后备母猪=年淘汰母猪数/基础母猪存栏数(%)

2 周补充后备母猪数的估算方法(母猪哺乳28天):根据妊娠检测结果,核算第12周(指后备母猪8月龄配种)的妊娠母猪数量及产龄、肢蹄、乳房炎等因素需要淘汰数量,推算出分娩母猪断奶后能够参与配种数量与每周应配种数的差异为补充后备母猪的基础数。

3 后备母猪补充:满6月龄,体重90千克以上,经过选育后,进入后备区适应环境。后备母猪采取小群圈养,每圈4-6头,饲养45天后,体重达115千克,七月龄以上时转入配种区配种。后备母猪要求膘情3~4分。

4 后备母猪圈舍处挂配种卡,记录相关转入日期、转出日期等数据,备日常工作使用。

5 每天用压背和拇指检查法观察母猪发情状况,记录首次发情日期,确定配种计划。

6 后备母猪配种前需发情2~3次,凡进入配种区90天不发情后备母猪及时淘汰处理。

7 配种注意事项:后备母猪进入配种区后,选择10月龄左右的青年公猪,每天混圈刺激后备母猪发情。

8 后备母猪营养问题

⑴ 选育的后备母猪在70千克时,不再饲喂肥猪料,改为后备母猪料。猪育肥料钙磷、维生素不能完全满足猪的育种需求,可导致后备猪的肢蹄病及产前产后瘫痪问题的高发,因此需要改变日粮结构,饲喂钙磷、维生素水平较高的饲料。

⑵ 90千克体重后备母猪,采取限喂方式饲养,必须增加饲料的单位饲料营养浓度以促进后备种猪的性器官发育,采用母猪专用料饲喂。

二 后备母猪饲喂

1 后备母猪理想膘情:4分。饲喂全价配合料:1.5~3千克/天。

  根据母猪膘情饲喂量如下:2分膘3千克/日,3分膘3千克/日,4分膘2.5千克/日,5分膘1.5/日。

2 配种前二周优饲催情,每日增加1千克饲喂量,配种后恢复原饲喂量。目的:增加排卵数,避免食后产热影响受精卵着床。

第四节 妊娠母猪的管理

一 妊娠母猪的鉴定

母猪配种后,经过一个发情周期未出现发情表现,性情温顺,食欲增加,背毛日趋光亮,增膘快,腹部渐大,行动稳重且有嗜睡现象,初步判断为妊娠。母猪妊娠时间为112-114天。个别母猪在妊娠后出现假发情现象,应认真加以鉴别。假发情母猪尾巴自然下垂或夹者尾巴走,且对公猪反应不明显,一般拒绝交配。

二 妊娠母猪的饲喂

1. 妊娠母猪的饲喂原则:按母猪的妊娠天数(胎猪的发育程度)及母猪的膘情给料。

4分膘情是妊娠母猪的理想体况,因此3分膘情喂上限、4分膘情喂中限、5分膘情喂下限。饲喂量指全价配合料,见表一(因目前遗传进展较大,近年引入种猪可根据膘情适当增加饲喂量,以保持种猪体况)

表一 妊娠母猪饲喂量

妊娠天数

经产母猪

初产母猪

1~35天

1.5-2.5千克/日

2-3千克/日

36~70天

1.5-2.5千克/日

2-3千克/日

70~111天

2.5-3.5千克/日

3-4千克/日

2.妊娠母猪饲养方式:限制饲喂,母猪在单体栏限养、小圈饲养、小群饲养三种方式饲养。通常情况下,妊娠前期饲养占地面积较大的母猪一般产仔数优于单体栏内限位饲养的种猪。妊娠中期后期限位饲养,减少母猪因过肥造成的分娩困难;控制仔猪的的出生重达到1.5千克左右,达到提高新生乳猪的成活率,防止胎儿过大型母猪难产发生;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延长母猪使用年限。

3.在妊娠期母猪饲养过肥(5分膘以上),分娩后采食量不佳,母猪泌乳期掉膘严重,泌乳力差导致乳猪生长发育受限。掉膘严重的断奶母猪体质差,易出现不发情现象,配种困难。分娩后食欲旺盛的母猪,断奶前根据母猪膘情可以减料限饲,调整到合理膘情,以利发情配种。

三 妊娠母猪的管理

1.母猪妊娠初期,避免母猪受各种应激(如热应激、过食产热等)造成胚胎早期丢失。不得鞭打、追赶和粗暴对待母猪,防止造成死胎和流产。

2.预防母猪便秘,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妊娠期每日饮水量12-18升。

3.防止母猪妊娠期持续高烧,母猪在妊娠102-110天时,母猪体温达到或超过39℃,可降低分娩活仔数,增加死胎率,降低仔猪出生重。

4.有寄生虫(蛔虫、疥螨)病史猪场,在母猪分娩前30-15天,进行驱虫治疗工作,预防体内、体外寄生虫感染新生乳猪,常用药物:伊维菌素。

5.母猪在临产前7-5天转入产房适应环境,转入产房前在母猪洗浴间用温水、洗涤灵刷洗干净,特别注意乳房、腿、阴门部位刷洗,刷洗后用敌百虫药浴后转入产房。

6.母猪产栏前悬挂配种卡,以便观察。根据母猪妊娠天数调整饲喂量。

7.每天早晚清理粪便,保持猪体及圈舍的清洁卫生。

8.种猪管理者必须每周对每头妊娠母猪进行评估,调整饲喂量,以期达到母猪产仔时的最佳体重和膘情。

9.母猪分娩前2周禁止注射猪瘟疫苗,避免疫苗反应引起的胎儿死亡。

四 妊娠诊断

妊娠诊断是母猪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关系到种猪非生产天数的一个重要因素。空怀的妊娠诊断不仅仅可以降低母猪的非生产天数,且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及时淘汰种用不良母猪,降低生产成本(饲料、人工、水电等)。

妊娠诊断主要采用观察法及超声波诊断法。

1 观察法:配种早期观察及妊娠后期观察。

配种后在母猪的第一个发情期(18-24天)前后用公猪诱导和人工检查母猪有无发情表现,称返发情检查。

配种后一个情期没有发情母猪,就判定为母猪妊娠。如果在妊娠12天以前,几乎全部胚胎死亡,母猪将难以识别已经怀孕,母猪将恢复发情;如胚胎死亡发生在12天以后,则可能发生母猪发情推迟。另外,母猪处于疾病状态,如子宫炎、激素分泌紊乱均可导致母猪不发情,造成早期母猪假孕现象,因此早期观察法不能完全诊断出配种后的早期未妊娠母猪。

2 超声波诊断:超声波诊断分B超、A超两种。B超可以观察胎儿,可用于早期诊断,但价格相对较高;A超主要检查胎儿心动变化或胚胞液反射波,确诊胎儿着床。

利用超声波仪诊断胎儿心脏、脐带和子宫血流为特征的妊娠诊断,对非妊娠母猪是困难的。

利用超声波波幅深度分析检测妊娠母猪的胚胞液,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母猪配种2~3天后的子宫在母体内位置基本是悬浮在肠道上,通常到配种28天时子宫内已积累足够的子宫液使子宫越来越重,子宫沉积向腹壁,逐步覆盖越来越多的区域。首先子宫沉积到右侧区,然后是左侧区域。母猪在30~90天,子宫液随胎儿体积增大其液体含量达到最多,妊娠检查准确率最高。优点:操作方便、快速、省事、母猪不产生应激。

在配种30天、50天、90天利用超声波波幅诊断仪(A超)检查母猪是否空怀,称之为妊娠检查。

妊娠90天后也可以用观察法观察母猪乳房、身体发育状况,确定母猪是否空怀,但对于饲养过肥母猪(5分膘以上),如果母猪乳腺发育不良,观察法判断妊娠效果不佳。

3 妊娠检查时间及方法

时间

21天返发情检查

30天妊娠检查

50天妊娠检查

90天妊娠检查

方法

观察法

A超波幅分析仪

A超波幅分析仪

A超波幅分析仪及观察

妊娠检查后,将资料录入计算机,以便分析查询。空怀母猪赶至配种区配种。在使用超声波幅诊断仪过程中,如测定一侧子宫角可以或空怀时,须测定另外一侧子宫角内是否有猪。

第五节 哺乳母猪的管理

一 产前准备

1 临产母猪进产房前,检修产房设备,彻底清理打扫、冲洗猪栏、圈舍,风干后消毒(采用火碱浸泡消毒的猪场注意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猪蹄、鼻盘、口腔粘膜),调整产房在22℃,相对湿度在65%以下。

2 母猪上产栏后,产栏前悬挂母猪分娩卡,记录母猪号、胎次、预产期等内容。

3 母猪临产前,产房逐步调整到25~27℃,高温潮湿的季节猪舍温度不超过25℃,但不得低于22℃,保持圈舍的干燥、洁净。

4 临产母猪分娩前3天,每天进舍后、出产房前观察母猪是否有絮窝现象,检查母猪乳房是否有乳汁分泌,最后一对乳头出现泌乳后打开加热灯、保温箱。夜间安排值班人员接产。

5 根据母猪体长,插好母猪位置限制调节杆,避免母猪突然起卧压死、压伤乳猪,限制调节杆一般使用至分娩后5-7天,乳猪能迅速移动后去除。

猪场经常出现情况:不根据母猪体长调节,母猪自由起卧或无法起卧;母猪分娩时没安装调节杆;安装调节杆后到断奶才去除。它所带来问题包括母猪分娩后最初几天突然起卧易压死新生乳猪,降低断奶成活率;母猪长期无法自由起卧时影响母猪采食、饮水和体能恢复。

6 准备接产工具,分娩前用1‰高锰酸钾清洁母猪乳房、阴门。

二 待产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喂原则

1 饲喂原则及方法

临产母猪因胎儿生长,占腹内陆方越来越大,造成母猪胃容量减小。分娩期不能采食过多,产前需要逐渐减料,但膘情差、乳房外观发育膨胀不明显的母猪不减料,只在分娩当天不喂料;产后母猪因哺乳需求,需要逐渐增加饲喂量,如饲喂不吃、清洁料槽,测定母猪体温是否正常,饲喂隔顿再喂且饲喂量减半。母猪哺乳期间自由采食,但要求按顿饲喂且根据母猪采食情况逐步增加饲喂量。临近断奶一周,母猪体况要求控制在3~3.5分膘情,体况超标母猪降低饲喂量,对于体况正常母猪断奶前3天减饲至3千克,断奶后增加饲喂量0.5~1千克优饲催情,配种后恢复正常饲喂1.8~2.5千克,以利于发情配种和受精卵着床。

2 分娩母猪喂料量(夏季为增加采食量,饲喂调整为三次)

天数(天)

上午喂料量(千克)

下午喂料量(千克)

分娩前

3

1.5

1.5

2

1

1

1

1

1

分娩日

0

0

0.5

分娩后

1

1

1

2

2

2

3

2.5

2.5

三 母猪分娩前后药物保健

1 产前30~20天母猪驱虫,避免新生乳猪感染,目前猪场主要以蛔虫、疥螨为主,多采用伊维菌素、多拉菌素。

2 产前、产后母猪免疫种类

  蓝耳病灭活苗、伪鼻灭活苗、细小病毒灭活苗。

3为避免母猪无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母猪带菌、产后的康复及控制亚临床综合征的发生,通常在母猪分娩前7天、分娩后7天,添加配伍抗生素、清热抗病毒中草药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 母猪管理

1 母猪临产前7~5天转入产房适应环境,保持产房的洁净、干燥环境,避免环境卫生引起的黄痢、白痢发生。

2 进入产房的程序:待产母猪舍→分娩母猪舍→分娩一周舍→分娩二周舍→分娩三周舍→即将断奶舍。

3 产后强迫母猪站立、运动,强化母猪站立采食恢复体况。注意保护母猪的乳头、乳房,尤其头胎母猪尤其重要,特别注意每个乳头的充分利用。采取人工辅助的方法,使母猪养成两侧躺卧的习惯,并在分娩后固定仔猪乳头,以免影响乳头的发育。此外,对于产仔少、膘情差、哺乳能力差、早产、头胎的母猪,将仔猪并窝、寄养,充分利用优秀母猪的每个乳头,使体质差母猪早断休养,提高母猪发情、配种妊娠率。增加哺乳仔猪头数必须在母猪分娩后48小时内完成调圈寄养,每天必须检查母猪的有效乳头数,在饲养管理中不断调整。根据母猪体况调整母猪侧面挡猪栏杆高低,以免影响仔猪吃奶。国内产床多数侧面栏杆为一次固定,不能调节,生产过程注意观察乳猪,以便及时补充饲喂。

4 母猪饲喂注意事项:每天观察饲喂前观察母猪的膘情及料箱内有无剩料,在料箱前记录,清除剩料后调整饲喂量,保持饲料的新鲜度。

5 预防母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生:母猪分娩应激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为夏季闷热潮湿多雨7~9月和附红细胞体与猪瘟亚临床综合征引起,主要食欲不振、耳部苍白、磨牙、便秘呈羊粪蛋状,有些母猪产后脊背毛孔出现点状出血、白毛母猪欠窝毛色发黄、发红。

6 泌乳衰竭母猪治疗:注射催产素30单位,3~4小时一次,至泌乳正常。鲫鱼汤拌料饲喂催奶。

7 做好断奶前后母猪的管理,断奶时母猪理想膘情3分膘。断奶前膘情高的母猪逐渐减料,防止母猪乳房炎的发生。断奶前2分膘及以下膘情母猪在断奶前后不减料,自由采食。3分膘情母猪断奶后正常饲喂。这样可以防止母猪乳房炎的发生,又可尽快复膘发情。3分以下膘情母猪断奶后转到后备区休养,不参与配种,体况达标后再配种。

8 断奶后立即填写母猪哺乳生产性能卡,作为母猪选留、淘汰依据。

五 母猪的临产征兆

母猪通常在产前24小时开始有分娩前征兆,絮窝、起卧不安、经常改变躺卧姿势;阴门红肿、频频排尿;乳房有光泽,两侧乳头外张,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最先出现乳汁的为体躯前部乳头,当最后一对乳头挤出乳汁后6小时左右,母猪开始分娩,。在分娩前6小时母猪呼吸频率增加至91次/分钟,当呼吸降至72次/分钟时,第一头仔猪即将产出。个别母猪有在最后一对乳头出现乳汁分泌后,无仔猪出生回乳现象,临床多见死胎原因造成,如到妊娠116天还未分娩,可注射前列腺烯醇引产,检查产道完全开张后,确定助产方式辅助生产。

六 接产

母猪分娩时予以看护可以减少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数小时的仔猪死亡,国内多采用人工接产。看护人员注意事项:

1 保持产房的安静环境,避免刺激正在分娩母猪,造成分娩中断产生死胎。

2 仔猪出生后,接产员立即用手清除仔猪口鼻的粘液、擦净,并用毛巾将全身粘液擦干(减少仔猪机体热量丢失)。发现假死猪只,用手指轻压脐带基部,仍在跳动时立即抢救刺激呼吸。

3 应用保温箱猪舍,仔猪吃过初乳后放入保温箱。

4 对体制弱小仔猪采用人工辅助方法采食初乳。

5 确定母猪发生难产时,人工助产。

6 分娩结束的判断:检查母猪胎衣数量(常见两大块、一小块胎衣)和母猪是否还有努责现象,确认分娩结束。

7 分娩不正常母猪在产房卡上记录相关信息。

8 注意分娩前后母猪体温、呼吸状况,如第一头仔猪出生后呼吸频数,体温39.5℃以上时,必须对母猪检查治疗,持续高烧将导致母猪产后死亡或无乳症的发生。

七 难产的判断及助产

1 难产的症状

⑴ 妊娠期延长:(妊娠期超过116天,胎儿已部分或全部死亡,一般对维持妊娠影响很小,但胎儿死亡延迟对正常分娩的启动)阴门排出血色分泌物和胎粪,没有努责或努责微弱不产仔。

⑵ 母猪产出1~2头仔猪后,仔猪体表已经干燥且活泼,而母猪1小时后还未产仔,分娩终止。

⑶ 母猪长时间努责,但不产仔。

2 助产

一般情况下,在母猪胎衣未下或胎衣数量不全,母猪间隔1小时未继续产猪;母猪长时间努责,不产猪;母猪仍呈躺卧状态,似有努责时,均应进行产道检查,分析原因。

⑴ 助产前清洁母猪后躯,并消毒。

⑵ 修短指甲,清洗手臂,消毒、涂石蜡油润滑。

⑶ 手呈圆锥状伸入阴门,在宫缩间隙前进,手到子宫颈口为止,不在前进。手进入越深,对母猪的损害越大。此时可以感觉母猪的宫缩状况,判断是否是宫缩无力型难产,宫缩无力型难产注射催产素治疗,每次20单位,30分钟后可再次注射。

⑷ 手伸入子宫口后,检查是否有过大胎儿堵塞,如仔猪后肢前置,可用手直接拉出;头部在前的可用拉猪套或产科钳拉出,拉猪时注意用力要和母猪努责一致。对于无法拉出的过大胎儿必须碎胎。对于后备母猪有个别因产道骨盆骨未完全开张引起难产,多淘汰处理。堵塞子宫口胎儿掏出后,如有宫缩无力现象,注射催产素,加强宫缩。

⑸ 掏猪后,必须用抗生素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