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宮向國圖借書 欲創“天祿琳琅”合璧佳話

 啸海楼 2013-01-27
台北故宮向國圖借書 欲創“天祿琳琅”合璧佳話
2013年01月25日 08:51
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曾靈
“天祿琳琅”是什麽?它是乾隆皇帝藏書精華,也是至今仍存的清代皇室藏書, 作爲清代皇室典藏珍籍的代稱,這600多本珍籍卻因爲曆史原因散落在世界各地,藏量最大的分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及中國國家圖書館,分別有330多本及270部,民間藏量極少,所以藏書界視“天祿琳琅”善本如珍寶。昨日,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等人壹同在北京召開相關的研討會,在會後宣布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將完成“天祿琳琅”書目、書志、圖錄等的編制,分散在兩岸的“天祿琳琅”有望合璧並于今年10月的台北故宮“乾隆皇帝的藝術品味”大展上與公衆見面。

“天祿琳琅”是清皇家藏書

清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命內臣檢閱宮廷秘藏,選擇善本進呈禦覽,列于昭仁殿,賜名“天祿琳琅”,並親書匾額及對聯,“天祿”壹詞取漢朝天祿閣藏書,“琳琅”爲美玉之稱,意謂內府藏書琳琅滿目。此後,昭仁殿成爲清代皇室收藏善本珍籍的專門書庫。

乾隆四十年(1775),編成《天祿琳琅書目》,即《書目前編》,嘉慶二年 (1797),昭仁殿藏書更加豐富,乾隆皇帝命人編成《天祿琳琅書目續編》。誰知也在這壹年,紫禁城內昭仁殿所藏429部典籍因失火全部焚毀,“老皇帝很傷心,嘉慶就趕快再收集。”馮明珠介紹那段曆史。當時“天祿琳琅”重彙善本664部。然而至1925年清宮善後委員會查點故宮物品時,原本664部的“天祿琳琅”藏書只剩下311部,後來這批書幾經輾轉主要流向台北故宮博物院。另外有177部被溥儀通過賞賜溥傑的方式而流出皇宮。“至今,台北故宮博物院有330多本,國家圖書館有270本。”張志清介紹。

合璧意義和《富春山居圖》相當

昨日上午,馮明珠在研討會後宣布,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就“天祿琳琅新編書目、書志”等達成了合作意向,“我們准備用壹年時間先編書目,再出書志、圖錄。”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因上世紀70年代將所存“天祿琳琅”調撥到了中國國家圖書館,此次合作主要在于此前存書的昭仁殿的開放,“北京故宮希望能恢複昭仁殿,觀衆可以去參觀。所以這次是我們三個院館合作。”

2011年,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造成轟動,馮明珠表示,此次的“天祿琳琅”涉及到兩岸再造古籍的計劃,意義非凡,“‘天祿琳琅’其中的《春秋經傳集解》《孔氏六貼》分藏兩地,此次古籍再造意味著它們的合璧。”此次合作方式還在研究。

對此張志清表示,這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圖書館的第壹次合作,“對此給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以此做個例子。展覽的問題會進壹步進行討論。”

對于爲什麽選這兩本書,張志清解釋,這兩部是宋版書的精華,“需要合璧的書宋元明的都有,宋版的孤本很少,大部分都是在台北典藏,北京這邊少,操作起來比較容易。希望這兩部做個例子。”

張志清表示,目前全國查明52家單位壹共藏有600多部“天祿琳琅”,這次聯合目錄的推出也是希望查明到底在世上還有多少“天祿琳琅”,哪些有合璧的可能性,“包括民間私人收藏了多少。”他表示,這次若合璧成功,與《富春山居圖》合璧有相同的意義,“而且書的意義更大,藝術價值更大,現在各方都在積極促成這件事,希望比較圓滿。”

成都商報記者 曾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