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liubaoliang 2013-01-27

1、一般说来,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  意境  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可见,①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②(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③(通过联想想像)理解形象和意境——④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理解诗情——⑤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⑥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形象,才是鉴赏诗歌的正确步骤。

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古人说,“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通过诵读(高考时是默读),深人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

2、鉴赏古诗应具备的条件

为了读懂古诗,我们还要“知人论诗”,应该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了解掌握诗人的经历和风格;要充分利用联想、想像,还原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把握诗的主要特色,以便抓住诗的主旨;推敲诗歌题目,以便明白诗的意旨;利用古诗的体裁,求得鉴赏的中肯;对古典诗歌的寄托(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手法和细密的结构模式(起承转合),也要特别关注,等等。

回答诗歌鉴赏试题要特别重视答题策略。主要包括:

(1)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2)依据题目,突出文体特点。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3)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4)就诗论诗,不枝不蔓。高考诗歌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或引用其他作品比较。

(5)适当运用文学评论语言。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常见的文学评论语言,运用恰当,可以使答案显得技高一筹。

(6)回答古诗鉴赏试题,应该“因题而异”:

※对“问答型”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对“综述型”试题,一般可采取“总一分一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来回答问题。具体说来,就是:①概括诗歌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审美观点)②依据试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审美观点。③揭示诗作这样写的好处。

※对“对比型”的试题,应该这么做:①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②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回答“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试题,常常可用到这样的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回答“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题,离不开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回答“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题,要马上联想到以下内容: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联想、想像、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3、回答问答类试题答题规则

(1)回答形象类

试题试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例04年高考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青海卷试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领: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参考答案](1)(2)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3)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不如归去”,(4)便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回答意境类试题试题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广东高考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要领: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画,再现画面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如雄壮开阔、高阔深远、情韵浓郁、生机勃勃、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参考答案](1)第二联写“片云”“孤月”,以远浮天边的云,比喻诗人漂泊他乡;以永夜的“孤月”,比喻诗人的孤寂。三四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北归无望的孤独之情。(2)第三联借写“落日”“秋风”,营造出雄壮、开阔的意境,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3、回答问答类试题答题规则

(1)回答形象类

试题试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例04年高考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青海卷试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领: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参考答案](1)(2)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3)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不如归去”,(4)便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回答意境类试题试题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广东高考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要领: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画,再现画面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如雄壮开阔、高阔深远、情韵浓郁、生机勃勃、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参考答案](1)第二联写“片云”“孤月”,以远浮天边的云,比喻诗人漂泊他乡;以永夜的“孤月”,比喻诗人的孤寂。三四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北归无望的孤独之情。(2)第三联借写“落日”“秋风”,营造出雄壮、开阔的意境,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3)回答主旨类试题

试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甘肃、宁夏、新疆卷试题)

江 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14.3.18.

答题要领:

(1)先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参考答案](词中“水无情”)(1)“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2)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词中“空有姑苏台上月”)(1)“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2)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4)回答语言炼字类

试题举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2004年高考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卷试题)

木兰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毂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注:意境类)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要领: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用一二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4)适当展开联想、想像,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参考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毂;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1)“闹”字用得好。(2) (3)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的景象,(4)一个“闹”字,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12.3.18.

(5)回答“诗眼”类

试题试题举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试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题要领: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3)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诗句中描摹景象;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2)“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6)回答句意类

试题试题举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天津卷试题)

听蜀僧溶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题要领:

(1)阐明诗句的语表义,有时还要发掘它的深层(语里)义;(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参考答案]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表示出他的技艺高超;“万壑松”用松声写琴声,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7)回答表达技巧类试题

试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试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要领:

(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

[参考答案]

(1)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2)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3)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4)这个细节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思乡之情。

11.318

(8)回答关键词类试题

试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全国高考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参考答案](1)“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2)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