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楝亭泛舟虎丘情

 苏迷 2013-01-27

斟酌桥边雨乍晴,阖闾城外片帆轻。

梅花逐客春无主,谁信东风不世情。

 

曹寅这首颇含蓄的《阊门开帆口号》,显然吟于泛舟虎丘山塘之际。曹寅,字子清,号荔轩,有《楝亭诗钞》,故亦称“楝亭”。曹寅写过多首游虎丘诗,大致作于出任苏州织造期间,即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至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

曹寅称虎丘山“兹丘不厌登”,来苏州后入乡随俗,是年九月重阳“即事  轴”,“群游”虎丘登高赋诗,作《泛舟虎丘观获得菊字》,有“坐持一杯酒,移赏竞云木。”“还剥长荡菱,思把故园菊。”来宾中称“湖广四杰”的前明遗老杜  ,不顾七十四岁高龄,应邀从金陵赶来,在微雨中一起登山赏菊,剥菱吟诗,作《九日荔轩招泛虎丘观获》和诗,“买菱充野膳,结荷将水宿。”“胜游但如此,何减东篱菊。”尽管天公不作美,众人游兴诗兴不减。

曹寅游虎丘,或泛舟或骑马,晴日游雨雪亦游,更有月夜游,可谓对虎丘情有独钟。其《虎丘雪霁追和芷园看菊韵寄松斋大兄筠石(即曹宣)二弟》四首诗中,自注:“是日骑马至皋桥。”第三首写:“黯黯微霄玉塔光,僧庐稠叠腊梅香。一年说饼乡愁剧,酽点吴茶似酒黄。”欣赏虎丘雪景之际,亦流露了思乡之情。《虎丘僧轩坐雨迟培山未至漫成》则叙雨中游虎丘情趣:“欲寻幽境挂瓢笠,直上石梁窥桔槔。”并在《归舟和培山见答韵》中再次描述雨中虎丘:“碧阴  流潦,萧索满孤听。”“澜翻剑池水,一洗筝琶兴。”甚至认为丘壑名胜,雨中游览亦佳:“感兹风雨交,得畅鱼鸟性。”“重结联臂游,独顾惜泥泞。”那首《十六夜登虎丘作》则称“虎丘深夜上,寒月似晴花。”“人散星千点,天高雁一声。”虽未提及“踏月听唱”,亦疑是中秋次日夜游,“路熟来如梦,轻舟信是家。”月夜泛舟山塘河,简直使他流连忘返了。曹寅在八月游石湖后,作《石湖泛舟》二首,有“船里看山拂众情,看山兼爱石湖名。无端野鸟浑相识,客饮一杯啼一声。”读来亲切感人。

曹寅来苏州上任之后,频频结伴冶游,吟诗赋词,且喜看戏听曲,竟在“游越五日,倚舟脱稿”,编就《北红拂记》曲目,并让府中戏班排演。这一切看似公余之暇喜欢雅乐,其实不然,曹寅是在执行康熙的特殊使命。曹寅与康熙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其父曹玺自康熙二年二月出任江宁织造,至二十三年六月卒于织署,长达二十二年。其母孙氏乃康熙幼时保母之一,康熙南巡驻跸江宁织造,曾亲见六十八岁的孙氏,称她“此吾家老人也!”并破例亲笔御书“萱瑞堂”以赐。曹寅在奏折曾称“臣自黄口充任犬马。”即指其幼年充当康熙的侍读,“子清门第国勋,长江南佳丽地,束发即以诗词经艺惊动长者,称神童;既舞象,入为近臣。” 十五、六岁时就成为康熙身边侍卫,后任内务府郎中。如果说清室定鼎天下依仗了“武功”,那么到了康熙一代,已越来越意识到要坐稳江山,必须靠“文治”。江南人文荟萃,然而江南知识阶层清初曾遭受过血腥镇压,甚至出过类似“金圣叹哭庙”那样的多起冤案,如何体察江南民情,安抚民心,尤其是笼络好那些文人名仕,明季遗老遗少,是治国要策。康熙选择曹寅出任苏州织造是经深思熟虑的精心安排,苏州织造并非要职,然而康熙给予了可将地方上事无巨细俱向皇帝密折奏闻的特权,甚至有关吏治情况还必须赶在地方官奏折上递之前先行上奏,从这个侧面可知织造一职的份量。

曹寅不负王命,一到苏州就以文会友,以诗交友,受到以尤侗为代表的满城人士的欢迎。年届七十三岁的尤老先生频频邀请曹寅到其居所亦园内聚会,其《艮斋倦稿》载有多次请曹寅与苏州文人们在揖青亭、水哉轩相聚时的唱和诗词。是年九月初七,曹寅三十三岁生日,尤侗特赋词《瑞鹤仙·寿曹子清织部》以贺,后又为曹寅《北红拂记》作序。曹寅也在《楝亭诗钞》和《“楝亭图”题诗卷》中录下这期间他本人和江南名仕所赠的大量诗词。

曹寅任苏州织造实际仅短短二年八个月,而且既非督、抚、藩、臬等郡州要员,谈不上有赫赫政绩可言,可是当他奉命离苏赴任江宁织造时,却让苏州人恋恋不舍,竟然要在虎丘山上为他建“生祠”,这种礼遇在当时确实超乎寻常。尤侗甚至于在《司农曹公虎丘生祠记》中道:“公之来也,人皆喜而迎之;其居也,人皆悦而安之;及其去,莫不泣而留之;留之不得,莫不讴而思之;思之不已,则相庙而貌之,尸而祝之。”“建生祠于虎丘,虎丘者……三年以来,春秋暇日,公与吾辈一觞一咏之地也,倘亦公之所低徊不去者与。”我们已难知道曹寅究竟做了些什么,以致于文人们如此感恩载德,也许这是一个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至诚格物的曹寅一定在皇帝面前为苏州文人说了公道话,尤侗称之:“以百执事之在公者。”

曹寅与苏州,与虎丘有如此情结,我们就不难理解其孙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要从姑苏说起,要从“十里长街”山塘写起,要提及虎丘。我想尚或在虎丘万岁楼址加一块碑石,注明曹寅生祠塑像所在,选一首曹寅游虎丘诗,岂不更添中外游客上虎丘山之兴致耶?

注:

            曹寅诗摘自《楝亭集》第798086126195196

            尤侗文引自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第301302

(载徐刚毅等著《七里山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月版  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