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书人的故事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27

卖书人的故事

  □林伟光

  没有人叫我写,这个叫扫红的,我只知道一个卖书的,开了一个尚书吧的旧书店,我也从来没去光顾过。其实,时至如今连深圳我都没到过,没有道理的,很近。我怕去过之后,会失望,还是不去的好。

  尚书吧呢?在连实体书店都日渐消亡之际,这样的旧书店,倒格外诗意,很想去怀旧一下,买书只是其次,感受一番自作多情吧。而前几年读《尚书吧故事》,还有此时的读《坐店翻书》,又何尝不是自作多情?管它呢,自己再多情,也就读读书里的故事,不会急色巴巴地赶去深圳,像个呆鸟的去失望。

  卖书的就怎么?我可从来不敢小瞧了他们,想当年,做个卖书的还是我内心不大不小的一个梦哪;可惜做不成,还是一个梦。在我这书呆子的私心底里,卖书可以天天读新到的书,扫红书里说道,凡是我要看的书统统都不准卖,等我看完了再说!这就是卖书者的惬意。

  可惜呢,我做不成这个卖书人,如今只能读这个卖书人在书里说的故事,这是我以前所梦想不到的另外的快乐,好比原本只想得到此,已乐不可支了,孰料,却还搭上了另外的,双重的快乐,乐何如哉?这意外的又是怎么的喜心翻倒。

  我想,当下的这个社会,还津津有味地守住一个旧书店,乐意当个卖书人,这人不是呆子,就是诗人,当然也可以看成是一样的,他们都喜欢做梦;可惜不是梦见孔方兄,是在梦境里追求自己心灵的安妥。与梦孔方兄的不同,这梦境是幸福的,焉知道不因此而富足?富足,我想不一定限于物质,比如人们通常所持的那个标准,人这一生所需要的物质其实并不十分多,很好满足的,欲壑难填,到底还是由于贪心;这里的富足当然指精神上的,自己感到惬意,满心的欣悦,跃金跳银的,又哪里不是富足?在这本《坐店翻书》里,我感受了这份幸福与富足的心情,我想,我们不少的人们这会儿老在追寻幸福,或者花了许多文字去诠释的,其实通通不必要的,倘若能够如扫红,如她在这书里所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翻翻书,也不一定要正儿八经从头读去,再与些读书的人混在一起,冷眼或是热眼地记录———冷眼,或是因为自己有时不是故事里的主角,可以作壁上观;热眼,则是自己不仅饶然兴趣,有时俨然就是个中之人了。

  这些冷眼与热眼的记录,当然是故事了。呶,却成全了她扫红,一下子就出了两本书,够令人眼热的,眼热是好听话,眼红才是真的。不过,也没奈何的,你写不出她这些故事。

  有种种的书,来来去去,每天过眼与过手的肯定不少,可以成就一个人物,把一个人滋养成一个读书人,或者还是专家,异日的《琉璃厂小志》焉知不能出于她手?还有书之外的人,各色的人物,他们来复去,去复来,停留的时间或短或长,都可能成为熟客,可以有各式的故事。在同种种书之外,她更要和种种人打交道,本身就蛮有趣儿的,有时需要眼力与知识(这是关于书的),有时也需要智慧,一点点狡黠,无伤大雅的奸,与一点点的幽默感。当一个少年站成了书钉,她恳求说,买啦,哪怕只买一本。你整天打书钉,看完就走,叫人家书店怎么开。可人家就是笃定,他摇摇头说,不用啦,这些书我看完就得了,节约钱嘛。———嘿,够幽默的,而幽默之外,还有风情也有世情。

  我出过几本书,有时也免不了要送送人,当然希望他们读,可是曾见过接受了赠书的,当面一迭声的感谢,事后人走了书却留了下来。尚书吧里就有不少这么留下来的书。那么,自己今后还送不送书呢?书里的世情,分明也有几分苦涩的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