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追求

 刘创501 2013-01-28
在汪洋大海,心灵到底需要归属还是旅途?归属于邮轮上的航行算不算旅途,游向目的旅途是否有归属。旅途中的心灵想着归属,归属中的心灵想着旅途。心灵总是在旅途与归属中和谐和取舍,终究心灵无可奈何地收入囊中: 心灵旅途中找不到归属的归属,心灵归属里得不到旅途的旅途。好奇心说心灵的心中有东西!

这段话的写作原意如下:
心灵在汪洋大海中,寻觅着精神需求,风雨飘摇饱经沧桑,隐隐约约看见自己的精神需求时儿恍惚游荡幸福的彼岸时儿又漂泊异乡心灰意懒,到底心灵的精神需求确定了吗?是继续旅途寻找精神需求呢?还是归属信仰满足精神需求呢?如果精神需求归属信仰后信仰追求算不算还是寻找精神需求呢,如果继续旅途寻找精神需求是否有精神需求的家园归属呢,当进行旅途寻找精神需求的认真时候思想着归属信仰满足精神需求形式,在做归属信仰满足精神需求的形式时候又思想着旅途寻找精神需求的认真,心灵总是在旅途寻找精神需求的认真与归属信仰满足精神需求形式中和谐地来来回回漂泊游荡,终究心灵无可奈何地得到的精神需求竟然是: 在旅途寻找不到精神需求的认真经历,在归属信仰满足不了精神需求的心虚形式。神圣的好奇心对心灵说是因为你的心中存在着功利心的东西!说明不去其功利心糟粕,取其好奇心的精华,精神需求是永远无法得到的。

人类脱离野蛮的开端是人性的好奇心,对世界的好奇是人与人差别的最值得颂扬的、伟大的而且无须谦虚的地方,用爱因斯坦话来说:神圣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唯一的既没有功利又是最天真善良的对世界进行观察的动机。哲学开始于惊奇,我认同教育就是生长观点,从现在起保护小孩的好奇心是人种优胜劣败的核心。

什么叫功利?用目标形偏见来把握事务中,抛开常识和哲学,以自己的名利为目标,根据目标需要,寻找对自己有利依据,也是说,他把想的和做的分开,不是按照事情应该去做,而是按照想的当然去做,他只对名利负责,不对事情负责。由于名利不存在实质负责,只有事情才存在负责,因此功利对于事情来说是不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