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理治菌 保“胃”健康

 红花绿叶园 2013-01-28
合理治菌 保“胃”健康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传播途径

  Hp发现之前:1906年有人发现胃中有“螺旋体”。1989年前几经易名,如幽门弯曲菌Cp,1989年正式命名Hp。现在医学界有以下共识: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溃疡病、胃癌关系也极为密切。这就是说,HP是引发慢性胃病的元凶和罪魁祸首。

  多方式、经口—粪-口、口-口、密切接触、医源性(胃-口)传播;动物、宠物、苍蝇、昆虫传播未证实。

  口腔、牙菌斑、唾液为传播媒介。

  牙菌斑生态小环境中Hp可作为胃内Hp根除后复发的根源。

  胃黏膜Hp─→胃液─胃食管反流→口腔(唾液)─→牙菌斑─→胃黏膜(复发)。

  国人共餐习惯可能与Hp感染率高有关;另外,接吻等密切接触可传播。

  Hp呈家庭集聚现象。

  遗传因素尚不明确,但作用小于环境作用。

  内镜交叉感染。

  牙医、内镜医护师感染率高。

  Hp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Hp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在Hp感染率高的地区,慢性胃炎尤为多见。若不根除,有发展为PU的可能。同时,也可能会由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成为癌前疾病。

  Hp与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长期以来认为与遗传、胃酸过多、胆汁返流、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尤以胃酸被认为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胃酸一直被认为是胃溃疡形成的原因。所以,有了“无酸无溃疡”的传统说法。通过胃液分析发现,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酸分泌过高;而胃溃疡病人中胃酸分泌增加者仅占16%,而许多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有的甚至低于正常。由此可见,胃酸分泌的多少,并非是胃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而胃黏膜防御能力降低,使胃酸等攻击作用相对增加,可能是形成胃溃疡的主要原因。

  Hp与胃癌。目前,认为在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Hp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胃癌是Hp长期感染与其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根除Hp,有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

  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无明显不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病人经济上可承受。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Hp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等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如何预防感染

  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把住“病从口入”关,努力控制感染率,是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牙具等卫生用品一定要放在通风处。卫生间也需要经常通风以及接受阳光的照射或采用紫外线灯照射。

  定期到医院接受Hp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在医生指导下酌情根治。

  开展口腔Hp的检测与治疗。

  

  作者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