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小知识

 又见丁香 2013-01-28

艾灸小知识

艾灸是一种自古相传的中医疗法,在中医典籍里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和“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的说法。中医有“砭石、针刺、艾灸、汤药”四大方面,其中,艾灸具有西医和中医其他方法

不可比拟的优点。


艾灸的特点是通过经络感传来扶弱抑亢,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它既可治病医疗,又可养生保健,还标本兼

治,绿色安全,无毒无副,长期使用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一、艾灸适宜人群:从婴儿到老人,都可使用。阴液未竭即可。艾灸有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

回阳救逆的功效。
二、施灸的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施

灸早上,下午。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三、艾灸的原则,先阳后阴。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类似

于写汉字的原则。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先灸下部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

或不舒服之感觉。从上往下灸,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四、艾条的使用:点燃一端,熏烤皮肤或穴位,距离在三厘米左右,以微烫可忍为度,时间从久,“灸”

即久火,建议最少十分钟,不专业者半小时左右灸一穴。
  使用小窍门:燃到后面烫手时,请插入牙签一二根,手拿牙签即可。最后一点的时候,还可扔入不用

的碗里,用烟熏前脚底的涌泉穴来补肾。
五、艾条熄灭方法:隔绝空气法。放在瓶子等容器里,盖严,艾条会自然熄灭。
六、艾灸注意:
1、施灸前要恬淡静心,不可在过饥,过饱,过疲,醉酒,大惊,大恐,大怒,大渴,失液时施灸。艾灸

只能用于阴液未竭之人。
2、一般孕妇忌灸,经期忌灸。有病不受此限,需专业人员指导。孕妇或经期需慎重:合谷,三阴交,至

阴,昆仑等穴位;小腹和腰骶部位。
3、灸期如有口渴尿黄便秘等阴虚症状,宜服中药滋阴(加味增液汤。生地黄,麦冬,玄参,苁蓉各15克

。)。
4、晕灸:灸治过程中突然感到头晕眼花,恶心气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甚至晕眩,这是

晕灸,应立即停灸休息,喝杯温水。
七、艾灸前后都要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以利排毒。可以喝红糖水,不要喝菊花茶等寒凉性质的饮料。
八、灸后洗澡问题: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如果是热水,可以马上洗澡,要严防洗完后受风寒,但是

最好在三四个小时后洗,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可以改

为灸前洗澡或早上起来洗澡。如有灸泡溃破,注意防水浸润感染。
艾灸后如果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
九、灸后调养:恬淡静心,饮食有节;寡色欲,戒嗔怒;顺天时,勿过劳;食清淡,忌寒凉;慎起居,避

风寒。
    寒凉的水果如西瓜,香蕉,弥猴桃,梨子。海产品,带硬壳的都属寒凉。可吃的水果如苹果,桃子,

葡萄。海洋产品如鱼类,虾类。如果不注意,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
十、灸后反应与处理:灸后皮肤要求潮红。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艾灸初期可能出现灸后口渴,上火,全

身不适等现象,无需顾虑。灸后出现其他脏腑的疾病,如果没有诱因或身体疲劳的现象,不必惊慌,可能

是排病反应或返病现象,是体内病邪通过其他出口排出体外的表现,需坚持艾灸完全排出疾病,不可半途

而废。如果出现灸泡,可以扎破放出水液,要注意保护起泡处的皮肤,不要进水,避免摩擦。起泡处可以

坚持温和灸,既杀菌消毒,不易化脓,又利于疗效。如果化脓,一般是无菌化脓,没有异味,不可清理脓

苔,此处坚持艾灸,化脓时治病效果最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