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liubaoliang 2013-01-29

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例:《大一轮复习讲义》P197《荒漠中的苇》第1题: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1)特点是单调、荒凉、缺乏生机。(2)作用:突出了苇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的坚韧和生命力顽强作铺垫。

 

 

答题思路:

一是内容上:①内容的充实作用;②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用等。 

二是结构上:

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理解句子含义题 

示例:《针挑土》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答: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答题格式:

1)解释关键词(如动词 形容词)

2还原修辞的本义

3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4)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对于关涉全篇的语句,应从全文角度进行思考。

 

(三)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题思路:解释词语的本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示例:《针挑土》16. 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黑妮工作认真执着,就像针挑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

要使正慢慢衰退苗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如同针挑土,很困难

针挑土象征那种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格式:“X”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概括归纳段意的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答题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题模式:运用了……手法,这种手法有……作用(结合语境),突出表现……情感(性格,意境,主题、思想等)。

写作手法(也叫艺术手法或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对比、烘托、起兴、联想、想象、照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象征、对照、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欲扬先抑、巧设悬念、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寓事于理、夹叙夹议……

③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附: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

象征: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铺垫: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白描: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       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突出事物神韵。

衬托或渲染: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突出重点。

以小见大: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生活哲理

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伏笔: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联想、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突出事物          特点,形象鲜明。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强调了             

3;设问:引起读者对             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           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8、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文章的中心

 

(八)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1)作为线索的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 、核心事件、时间 、地点 、作者的情感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格式: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     ,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十)语言特色:  

1)答题术语:形象生动、清新优美、朴实自然、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2)答题格式:这篇文章语言      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突出表现……情感(主题、思想等)

 

 

例:《大一轮复习讲义》P344《方英丈》7题:这篇散文的语言有和特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本文语言朴实自然,不乏幽默诙谐。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渲染和烘托,这是将有关方英丈的事情娓娓道来;行文之间又不乏诙谐,比如:“那间房子一直住着文人,且两位主人都给我备有被褥,我觉得我与这间屋子有缘分,曾一次梦里梦到几百年前这块地方就是我家的。每次·······我说:“再投奔梁山嘛!”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十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例:《大一轮复习讲义》P206:《乌米》1题: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

 

(十二)人称作用题

题型设计: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12000年《长城》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运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①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情感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2】2006年辽宁卷20题:文章对牡丹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段中却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如下表。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十三)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题型设计:(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

 (1)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十四、表达方式类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明确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1998年《报秋》第28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何用?

答案:作者插入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意在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中具体分类及作用如下

 A记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B描写神态、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正面、侧面、环境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外貌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总之,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 )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C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事,使文章含蓄 蕴藉。

D、议论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