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七里山塘

 苏迷 2013-01-29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七里山塘,熟悉《红楼梦》的人,一定记得书的开头是从苏州阊门写起的。书中提及,“姑苏城的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然后写门外的十里街,推出人物来。这里的阊门外十里街,就是指水陆并行的山塘街。
  山塘街绵延七华里有余,唐代诗人白居易来苏做刺史时组织凿渠修路,水陆两路同时开通,将虎丘与城相连,水路即是山塘河,陆路便是山塘街。自此之后,山塘街一直是充溢浓厚的民族风俗、极具吴地特色的旅游胜处。慈禧太后在北京颐和园内为供己游赏而建造的那条著名的“苏州街”,就是完全模仿苏州山塘街的形状与风貌而筑成。
  姑苏文化的浓厚气息成就了山塘街的文墨气场,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而清乾隆帝对山塘街则是分外青睐,他写的诗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七里山塘上有诸多的古寺、古祠、古牌坊、古会馆……这些古建筑,精雕细刻,古色古香,一派岁月沧桑感,还有耳熟能详的半塘传说,陈圆圆、
  董小宛等,都装点了山塘的婉约一面。
  清人赵翼的《山塘绝句》中就有“山塘满路皆脂粉”的句子,但当看到五人墓和葛贤墓,游客大约就要心头一凛了,山塘上还刻下了苏州阳刚的一面啊?
  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苏州自然名不虚传,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走马行酒醴,驱车布鱼肉”,这就是我徜徉在山塘街中的感受。(袁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