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颉刚眼中的苏州茶肆

 苏迷 2013-01-30
 吃茶的习惯,在苏州风行了好几个世纪,茶肆文化在民俗文化中,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但凡提及吴地茶肆中,苏州人闲淡、雅致的市井生活,无不令向往慢生活的现代人羡慕不已。

     不过,见仁见智,在顾颉刚先生的《苏州史笔记》中,可以看出,这位“的的括括”的苏州人对吴地的茶肆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顾先生以自己生活时代的角度着眼,认为“吴中弊俗,莫甚于茶肆。”因为到茶馆里聚集最多的,就是市井闲杂,“家庭以天伦合,学校以道义合,工商以职业合。而茶肆以市井游荡合”。

    苏州人旧时都有自己行业专属的茶肆,在“吴苑”喝茶的主要是绅士、富家少年、教员等,年纪相对较轻,观念新,思想较先进。“云露阁”里聚集的,为“业、蚂、催、数”四种人,即从事买卖房产的业主、中间人、催租人以及账房师爷,其他的也从事和房地产买卖多少有些关联的人。“三万昌”是米业茶会。“桂芳阁”与“吴苑”的客源职业差不多,只是年纪较长、较守旧而已,多为前辈老先生。

     因为都有与自己的本业相关的茶肆,大多数人就早晚都泡在茶馆中,把那里当成第二职业。一些没有正当职业的人也都整天泡着,把茶肆当成第二个家了。渐渐,市井游荡之人成了茶客的大多数,其他有职业的人倒成了陪衬。

     来茶馆的人,开始互不相识,但三天两头碰到,偶然的搭讪,不出个把月就熟稔起来,一年下来几乎意气相投了。不过,既然不是通过天伦、道义、职业关系凑合到一块儿的,他们的话题、谈资也天马行空,不经意间肯定会在赌博、饕餮或一些有伤风化的话题间展开。   

     好多没职业的苏州人,以茶肆为学校,在那里学习修饰言辞、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甚至一些时尚事物都在那里领略,以致于人生只在茶肆中度过都可以。

顾颉刚眼中的苏州茶肆

     对此,顾先生觉得这种生活习惯真是颓废得无药可救了,惊呼:“予每假归乡里,偕朋辈至茶肆,未尝不叹时日为易去,而座上之客唯恐其去之不速,枯坐而待其尽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