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撼与遗憾——电影《白鹿原》观后

 太阳初照 2013-01-31

震撼与遗憾——电影《白鹿原》观后

(2012-09-21 11:02:53)
标签:

随笔

观感

分类: 影视观感

 

 

震撼与遗憾鈥斺數缬啊栋茁乖饭酆
电影《白鹿原》剧照

 

    电影《白鹿原》终于在观众长久地期待中出炉了。自小说问世20多年来,这部史诗般的大戏被搬上银幕,无疑又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

    记得读小说时就有过“很难拍成电影”的看法。事实也是如此,就立项、筹备、拍摄和上映的时间来算,《白鹿原》确实是中国最难拍的电影之一。本人不是专业人士,难于从技术层面评骘影片,唯此只能谈谈观感而已。

    在从清末民初到建新国家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狂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内在结构:打乱了再恢复,恢复了再打乱,反反复复,放佛是旧中国的一面镜子。人物的命运是纵线,百回千转,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面,愈拓愈宽,传统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以至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时空,在我们眼前铺开了一轴恢宏的、动态的、极富纵深感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的现实主义的画卷。从细节上说,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余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在短短的82分钟内演绎如此恢弘的主题和宏大的叙事,很难说不是费力不讨好。就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拍《红楼》一样,不得不走越剧《红楼梦》的路子,以宝黛爱情故事为核心,向外铺展。而电影《白鹿原》并未能取得越剧《红楼》的成功,据说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故事似乎没有完结的感觉。故事的历史跨度长,人物众多,角度广,大量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出来,实在是难为了编导。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倘若未读过小说,第一次看此片的观众,恐怕很不容易把握,甚至很难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影片中似乎并没有一条特别突出的主线,白嘉轩、黑娃、白孝文、鹿子霖等人戏份都较为平均。不少次重要的人物几乎被弱化到可有可无的程度。

    浓重的关中乡土气息,道具、置景都有着时代的味道,无论是郭举人家的那座老宅子、白鹿原的祠堂,甚至黑娃、田小娥住的破窑洞,恍惚间都让人感到时空穿越。当然张丰毅、吴刚、成泰燊等戏骨表演得非常出色,在方言和造型的帮助下,很像从历史中走来的人物。加上“老腔”和秦腔的穿插运用,更增加了历史厚重感。艺人们表现皮影戏和老腔的那一场戏,更让民俗展示与人物的情绪出现有机的关联,而且通过人物的哼唱和背景音乐的重复出现,把这种关联贯穿电影的始终。然而,有一个事实不能不承认,由于不能详细交代时代背景(只能通过故事或打出年代的字幕),对近现代史较为陌生的观众,对“乡约”、“祠堂”、“土改”、“公交粮”、“抗粮”之类的历史名词,使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难以很好地把握整部影片的节奏。尽管在电影手法上则和故事基调一样显得比较朴实,影片平铺直叙地讲述陕西村庄白鹿原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基本不见闪回、插叙和倒叙和蒙太奇等电影惯用手段。

    从人物的刻画上,总体感觉是不错的,但遗憾也很多。最大的遗憾就是男一号,演员张丰毅无论从形象还是角色把握都算到位,但他的戏嫌少。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表现或丰满这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譬如画外音或群众演员的议论等等。田小娥这个人物表现得非常抢眼,也是电影唯一的有血肉的女人。大量的故事情节都与这个女人有关。很多看过小说《白鹿原》的人会对“情欲”两字留下印象,宣传也会突出这个吸引眼球的印象,但是电影里情欲戏并不多,表现得很含蓄但很强烈。我个人认为,值得一提的当属鹿三这个人物角色。虽然是个配角,但表演非常吃功夫,刘威在影片中有上佳表现。最遗憾的影片不见了两个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人物——白灵和白鹿书院的朱先生。白灵是白嘉轩长女、鹿兆鹏的未婚妻,是仙草第八胎所生。白灵受新思想的影响,言行激进,她很快成为中共骨干。鹿兆鹏与白灵发生婚外情,当鹿兆海来哥的住宅接嫂子时却发现是已怀孕的白灵!白灵在兆海的掩护下逃到了南梁根据地,然而在肃清运动中,遭到了“清洗”(肃反)被活埋了。这些内容都被电影删去了,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朱先生,小说作者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突出,起着承上启下,串珠全篇的重要作用。小说写到,这年春天,正当罂粟绽开头茬花蕾的季节,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吆着牛扶着犁,毁了白嘉轩的罂粟。朱先生所做所为,顷刻之间震动了白鹿原。十天不过,川原上下正在开花的罂粟全都犁毁。 

    “清洗”这一重大历史主题被粗暴地忽略掉了,不知是编导的故意,还是无知。几个重要人物(黑娃、白灵等)的命运都和大清洗有关。黑娃的人物故事有始无终,是本片最大的失误。对结尾的处理上,颇为草率。不少故事情节未“圆”。自始至终白鹿两位大老争斗,似乎只是鹿子霖一人出手,白嘉轩只是被动接招。放佛由于个人品行而觊觎白家,要白孝文“现世”的目的是报复白嘉轩。其实白嘉轩起家也有“原罪”(种大烟,十多亩天字号水地种植的罂粟的价值足以抵得过百余亩地的麦子和包谷了),也曾以卖地形式作掩饰巧取鹿子霖慢坡地做坟园,如此白鹿明争暗斗才有根苗。

    巴尔扎克有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此话不虚。“其言直,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这是司马迁的信史观,同样也是这种写法应该有的美感。然而,直言不讳地说,电影没有做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