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小非”减持洪峰来袭

 木云三君 2013-01-31

中国股市连续三个交易日收升。在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五大权重股大幅上涨带动下,周三上证综指收涨1%,再度刷新本轮反弹新高,两市成交量维持千亿水平之上。

本轮反弹中,随着A股迭创新高,在大股东套现冲动刺激下,“大小非”减持浪潮高涨。据统计,2013年1月1日至1月29日期间,共有246家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5%以上股东等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增持、减持,其中减持525例,套现金额达72.87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413.89%;增持142例,增持金额24.68亿元,与2012年同期持平。

在这246家公司中,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占比达75.61%,成为解禁套现的生力军。由于创业板公司股东套现欲望一般强于国企,他们可能会放大解禁带来的资金面压力。

在去年极弱的行情下,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承诺在二级市场增持来提振投资者信心,但是从后来的实际情况看,只有少数公司的大股东依照承诺满额增持,不少公司的大股东仅仅“走过场”,给投资者的感觉更象是在敷衍。这向市场传达的一个信息是,去年的增持承诺也许只是一时权宜之计,更多是意在给投资者一种心理安慰。

随着市场转暖,股东纷纷选择减持套现,再次证明在一个信用缺失的市场中,那些增持承诺份量之轻。对股东们来说,如何把解禁股卖个好价钱才是“真理”。

一般来讲,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对股价而言是个利好,减持则反之。但是从本质上看,股东的增持无法为上市公司带来实质性的盈利提升,在目前这个越来越强调发掘股票内在价值的市场环境下,概念的炒作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舞台。

而减持行为,套现意图明确。如果公司未来堪忧,已经获利丰厚的“大小非”瞅准时机脱身是最佳选择。当然,很多股东减持可能是因为资金需求,而并非看淡公司前景,但不论原因如何,大量减持稀释了二级市场的资金总量,一旦持续下去,将抑制现阶段市场的做多氛围,为行情降温。这也会给中小投资者传递一个信号:既然控股股东都开始减持了,他们又何必痴迷于此呢?冯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