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都是外企上市 证监会还这么任性吗?

 HBOb14uohll6wc 2017-03-03

假如都是外企上市 证监会还这么任性吗?

 

 

中国股市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一是大股东上市就暴富。例如:《分析称9家创业板大股东近年获利160 就像白捡一样》;《华锐风电上市成PE盛宴 机构5年回报超500

 二是,投资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普遍亏损 。仅仅是2016年,股民就人均亏4.6万元

 

 

根据管理层多年来试错的经验来看,在中国股市上基本上已经得到了以下共识:

1,中国股市的估值过高 这是导致大股东一经上市就暴富的根本原因。

2,要保护投资者利益  保护市场的稳定  股市是信心经济 如果连投资者的利益都不能保护的话 股市就是无源之水。

3,通过扩容可以降低股市估值。这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注册制,但这好象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相矛盾。

 

但就现在的市场机制,我们不难发现,批量发行新股 虽然已经压低了发行价,但仍旧会出现发行一个新股造就一批亿万富翁的不公平现象。即便IPO融资不再有以往的三高超募了。但这样的新股发行给了大股东上市后高价套现的机会。比如最近:《玩命奔逃 九家创业板公司首发原始股东或已清仓》。

 

我们为了降低估值而大规模发行新股,但就在股市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过渡的这一阶段,常规的发行模式继续给上市继续给二级市场以巨大伤害。

以海天精工为例,1.5元的发行价 34.29的上市最高价,其低价发行了十分之一的的股市换来了九倍发行量的发起人股可以在二级市场以数十倍净资产价格变现的权力。

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所有的新发行股份都存在着上市就拥有了可以高价套现的权力。现在批量发新股,将来这些成本只有市场价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的巨量的股份套现的时候怎么办?这是明显和第2条共识“保护投资者利益 保护市场稳定”相违背的。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批量发新股之间并不矛盾,关键是新股怎么发。

只能说现在的新股发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设计 只有设计出符合市场利益的适应于高估值的股市的新股发行模式之后,股市的问题就能全面的得以解决。

 

我相信我们的管理层肯定有智慧解决这一问题的。假如他们换了立场。

如果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自己掌握着新股发行的权力或者掌握着设计规则和审核的权力,那么投资者的利益还能得不到保障吗?或者换另一角度,假如来上市的企业全部都是国外的企业,我们的制度设计者又将如何设计出即要让企业上市,还能保护国家利益的规则呢?

方法肯定会有的,就象当初国有股不流通时,我们的管理层不就设计出相当智慧的给国企圈钱的制度了吗?

 

如果上市的企业都是外企,我想他们一定会设计出相当苛刻的上市规则,尽量不让外国的企业在中国股市骗钱。

 

退其次,即便想让众多外企上市,他们肯定会设一个10倍市盈率甚至10市盈率以下的发行价门槛;另外发行股票的比例,肯定会也规定企业IPO的发行量应该超过发起人股东的50%或者规定发起人股最高占比30%这样的规定。绝对不会出现海天精工那样拿出十分之一让利,换得发行量九倍的原始股高价变现的现象。我们的监管者肯定还会设计出一个谁的公司向二级市场让利多谁优先上市的规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