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川周刊149期:“春运”背后的隐秘工种

 铁道之旅 2013-01-31
春运26日拉开大幕。40天时间里,全国预计有34.07亿人次出行,比去年多出2.49亿人次。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春节团聚的期盼,也是对交通保障能力的一场考验。铁路战线上的每一位员工都严阵以待,用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挑战。腾讯大成网走进成都铁路局一线铁路员工工作区,带你看看那些平日里我们不容易见到的“工种”,换一个视角看“春运”。图为机车将下客后的列车拖入工作区,并分体离开。
 
 
成都东动车所2010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动车在完成旅客运输任务后,会按照规定,在这里进行“体检”;如果发现问题,还将在这里为动车 “疗伤”。图为动车临修库。
每日,从成渝、成灌、成南、成达线上完成运营的动车组都要缓缓驶入动车所,先照“X光”。“动车组先以时速5公里驶入轮对、受电弓检测装置,这是一个外表类似大车库的棚子,长213.5米,罩在铁路线上。”成都车辆段相关负责人说,装置内设有全方位的检测装置,先对动车组进行初检,而数据将会汇总到动车所指挥中心进行分析
动车驶入检修大库,进行最重要的一个检测环节。长468米、宽48米的检修大库内一尘不染,以银灰色钢结构为主,4条检修线并行排开。车库内最多可同时对8组动车进行检修,由机械师对车顶接触网、车内各种硬件设施、动力系统、供电系统,以及车下车轮和主轴进行详细检查。一般来说,普通日常维护检查可在150分钟内完成。
 
机械师正在作业,对每一毫米都不会掉以轻心。

成都局管内的动车组为CRH1型,主要进行一级日常维护,每隔4000公里、48小时就将对动车运行状态检测。同时还有硬性标准的二级维修,按照每30天、60天、90天、180天和365天,5个固定周期,对车轮牵引力、车轮主轴等全面检测。动车维护,最为核心的就是用先进的超声波探伤仪对其车轮中轴探伤,一旦发现深度超过1毫米的伤痕就立即更换。

机械师正在对车轮进行“探伤”.
在驾驶室中,有两套动力系统,时速160公里以下是一种,而时速超过160公里则启动另外一套系统,以保证动车平稳行驶。图为机械师在驾驶室进行“体检”,通过智能显示单元,对列车小到灯光、温度,大到动力、供电全面检测,全方位保证动车的安全。
图为机械师在旅客车厢内进行座位检测和调试。有多少座位,就做多少次测试,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
动车检修小组一般由5人组成。他们大都是80后,还有小部分90后,当问到他们这样重复做工乏味吗?他们每个人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关系到旅客安全,再乏味也要认真干!”
地处成都九里堤附近的成都车辆段。负责客车车辆的综合运用、车体整备、车体整体检修。春运的到来,这里的待检修列车将达到顶峰数量。
车辆段内分工细致明确,大家不分高低,各司其职。工作区内,你来我往,争分夺秒。图为清洁车辆正在“吸粪”,清理列车厕所。
清洁车辆完成“吸粪”作业;车厢内换下来的铺盖、被单被拉去洗涤。
清洁工正在向车体喷水。列车进站前,要保证车体焕然一新,用最好的车容车貌迎接旅客。
清洁工正在清洁车体。列车进站前,要保证车体焕然一新,用最好的车容车貌迎接旅客。
清洁工正在清洁车体。列车进站前,要保证车体焕然一新,用最好的车容车貌迎接旅客。
清洁工正在清洁车体。列车进站前,要保证车体焕然一新,用最好的车容车貌迎接旅客。
与传统的清洁工不同的是,列车清洁工的风险性更高,效率要求也更高。一列列火车停停、走走。他们就在这一列列的火车间走走、停停,争分夺秒的完成清洁任务。
列车进站前,清洁工要保证车体焕然一新,用最好的车容车貌迎接旅客。他们也是分班分组,三班倒休,风雨无阻。平凡的岗位,确实“春运”必备的一个环节。
列车进站前,清洁工要保证车体焕然一新,用最好的车容车貌迎接旅客。图为清洁工自制的工具。
客车制动检查。机械师从车头走到车尾,从车尾走到车头,反复查看。
客车制动检查。机械师从车头走到车尾,从车尾走到车头,反复查看。
客车制动检查。机械师从车头走到车尾,从车尾走到车头,反复查看。
客车检查班一般由5到6个人组成。三班倒休,风雨无阻。在作业区,除了铁轨就是列车。他们一列列查,一行行走,难得有闲下来的时候。铁轨之间的空地,是他们等待来车时歇歇脚聊聊天的好地方。
“隐秘”的岗位,不为人知的工种,他们在幕后默默为我们奉献。春运已经开始,他们会比平常更加忙碌。在你踏上归乡旅途时,在你安全抵达终点合家团圆时,请不要忘记还有这么一群人在为我们服务,尽管我们看不到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