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英南 《掤劲之我见》

 兴安书馆 2013-01-31

周英南 《掤劲之我见》  

2009-11-11 21:25:43|  分类: 太极研究 |字号 订阅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论坛_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b1130143/d96816100.htm

大凡习练太极拳者,都知道掤劲为太极八劲(掤、捋、按、挤、采、挒、肘、靠)之首。但是,掤劲到底是什么样的劲道?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界定? 这些问题一直没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解释。数百年来,先师们留下的拳谱及现代的一些拳家也曾从某种角度阐述过掤劲。但很遗憾,各种解释几乎都难以令人满 意,致使一些习练者对掤劲的理解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懂得如何习练,甚至练出与掤劲相反的的僵劲来。因此,弄清掤劲的概念和内 涵,对练好太极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掤劲释义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一位已故大师解释道:掤是用手臂捧架住对方手臂,使其不能向我身体靠近……掤劲外柔内刚,虚灵沉着,不丢不顶。该解释前两句只说了手臂上的劲道,非掤劲之全部含意。后三句是太极诸劲的共同要领,非掤劲独具也。

另一位已故大师则曰:掤劲是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劲,具有黏、化、逼、捆作用的劲,也称作内劲。这位大师只解释了太极内劲的部分含意,并没有根据掤劲要领和特点阐述其内涵。最后一句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掤劲是内劲的一种劲道,它们之间为从属关系,怎么能够说掤劲也称作内劲?

一位拳家在其著述中说道:掤劲为八法之首,劲贯子八法之中……就掤法而言,其法向外,驾御对方之按劲,使之不得按至与我胸腹贴近……彼退时,我也可掤发,转守为攻。该释义前两句虽阐述了乡劲的某些特性,但后面的解释仍是臂膀上的驾御掤发,也非捆劲之全部内涵。

一位拳家说:掤劲是灵活的,成弧形的,既可以化掉来力,也可以反弹出去的柔软的粘劲。此解释未免过于简单,且灵活的弧形的柔软的粘劲.也是太极诸劲的共性,非掤劲特有之含义。

另一位拳家说,掤劲不是硬顶,要保持柔韧而有弹性,既含御敌之劲,又有引诱之意。手臂要圆满,腋下要虚,以保持灵活。内劲……升于两臂,使周身不露外形,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催发于手上。此释义也只是解释了两臂之掤劲,同样失之偏颇。

还有一位拳家对掤劲的论述更是与众不同: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可这是掤劲的概念吗?太极与掤劲能等同吗?其他劲道就不走螺旋了吗?

还有一些拳家对掤劲的解释,内容与上述拳家大同小异,基本相近。

古拳谱曰: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力,漂浮也不难。”(《太极八法秘诀》)拳诀是用比喻的形式解释掤劲的,若用现代汉语译之,则为:掤劲如水,似长江大河,能承受、载负各种不同重量的行舟。首先气沉丹田,而后虚灵顶劲。拳势之开合如弹簧之劲力。(有了掤劲)即或是千斤重力,也会漂浮不定。比喻虽然贴切,却不易使人明白,按这样的释义去理解和习练掤劲也非易事。

《精选太极拳辞典》[]条是这样解释的:掤法为进攻之法,向外的弹性劲……外形:手臂呈弧形,前臂由下而上,向外张架……劲浑圆向外,圆满有张力,不使对方劲道上身,常防御对方的按法。掤法可向任意方向运用。该辞典对掤劲含义的阐述,仍然未能摆脱臂掤释义之窠臼,且前面由下而向上向外张架与后面的向任意方向运用的解释也不相吻合。 

二、掤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由掤意、掤势及通过二者而产生的劲道组成

要弄清掤劲含义,首先要弄清是什么,又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无此字,为太极拳之专用词语。按字义解释,应为承受、捧托、载负之意。在太极拳中,是一种拳势,一种形态,由它所产生的劲道叫掤劲。它的内涵是利用腰、身、腿、手等身体部位承受、捧托和载负外来劲力,且顺从之,使外来劲力在我身上找不到用力点,如按扑于簧盘之上。,首先要有掤的意念,即掤意;然后要有掤的拳势,即掤势。至于,笔者十分赞同一位拳家的解释:劲是一个综合效能。所有的运动条件相互间是平等关系……劲是所有运动条件在互动互补原则基础上而产生的综合效能,也就是习武者梦寐以求的’……‘无法像力一样直接获得,而是一个间接获得的过程与产物。”(韩竞辰《三分钟学理》,载《武魂》2O04年第4)也就是说,劲是体内外各种运动条件的互动互补且通过长时间习练才能产生的一种效能。那么,通过掤意、掤势和其他运动条件互动互补基础上而产生的这种综合效能(劲道),就叫掤劲。关于掤劲,已故著名拳家陈炎林先生在其《太极拳、剑、刀、杆、散手合编》一书中说:”……掤敌非用手臂,须用腰腿,加以意气,使敌不易攻入,此为防守之法。若发敌,则未掤之先,应往后向后,用引劲诱之,使其劲出而显于焦点,复借其劲而掤之,无不获胜……”著名拳家赵幼斌先生的阐述也较为透彻:掤在所有劲法中为第一劲法,而且暗含在所有劲法中。在推手中,接手为掤,无掤则空;化中有掤,无掤则丢;挤按中有掤,无掤则软……在练拳架中掤意也无时不在。”(《浅谈十八要诀》,载《太极》杂志1998年第3)陈炎林先师和赵幼斌老师抓住了掤敌非用手臂,须用腰腿和掤劲暗含在所有劲法中等特点去阐述掤劲含义,既精辟,又准确。

三、拳架中的掤意和掤势

在杨式、吴式传统太极拳和国家竞赛套路中,掤意和掤势不仅仅表现在揽雀尾拳式(陈式、武式、孙式为懒扎衣,赵堡式为揽插衣)之中,在行功走架时几乎所有招式均暗含掤意和掤势。如杨式太极拳套路的单鞭和肘底看捶中身体左转时的左掤手,两臂交合(俗称抱球”)中的上、下掤手,玉女穿梭、转身撇身捶、白蛇吐芯的上掤(上栏)手等。这一点,陈式太极拳大师冯志强先生有一段很有见地的阐述。他说:掤劲:在手臂则有掌掤、腕掤、拳掤、肘掤、肩掤、臂掤,在身体则有胸掤、腹掤、背掤、臀掤,在腿则有胯掤、膝掤、脚掤、腿掤,在头则有头掤等。(《陈式太极拳入门》)这正是掤劲寓于各招式之中及掤意无处不在的最好注脚。

笔者的恩师杨振基先生在其所著的《杨澄甫式太极拳》一书中,其动作说明和技击分析提及掤意和掤势的就有二十多个拳式(杨式太极拳套路无发劲招式)。如单鞭的动作说明:右手自然伸直,五指合拢变直勾手……左手在胸前变掤手……”提手上式的技击分析:提手上式变着灵活,左手可变掤手应敌。又如十字手的动作说明:接着两手外旋,转手心向里上掤至胸前……”玉女穿梭()的技击分析:对方从右后侧用右手自上打下,我即右转身向左前方隅角摆好步法,左手上掤对方右腕,右手向对方胸胁部击去。等等。赵斌先生等人所著的《杨氏太极拳真传》一书,在动作、要领、用法和歌诀中,提及掤意和掤势的拳式也有近二十个。如左右分脚的要领两掌合十,内含掤意,十字手歌诀转身掤开敌两臂,上步七星用法“……双手变拳,交叉子胸前,将敌手托架上掤等等。其他招式也暗含掤意和掤势,只是一些招式招形较为明显,一些招式蕴劲于内罢了。 

四、推手中的掤劲

如果说掤意、掤势在拳架习练中无时不在,并起着提纲挈领的主导作用,那么,在太极推手中,掤意、掤势和掤劲的作用就更大了。

推手,也称挡手、揉手或打手。其法为二人臂手相搭,依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原则,使用太极拳的掤、捋、挤、按或加之采、挒、肘、靠(如大捋推手)等技法相互进攻和化解的一项锻炼或竞技运动。推手有单推手、双推手、活步推手和大捋推手等。在推手中,掤劲仍位列八劲之首,并且暗含在所有劲法中,即不但掤劲在发劲时须含有掤意和掤势,其他劲道在发劲前也暗含掤意和掤势,而且要刻刻留意在腰间”(《十三式歌》),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大意。搭手时,要心存掤意,形匿掤势,用腰腿或身体各部(”非用手臂”)张架对方来劲。张架时须柔中寓刚,以静待动,不丢不顶,舍己从人。且掤劲始终贯串子其他劲法之中。如我按彼掤,彼将我之按劲掤化或捋化,我即暗含掤劲,变按为挤或其他招式,顺其掤化或捋化方向逼进(劲点对准彼身体之中心),彼无不跌矣。若彼按我掤,我则顺其势掤化或捋化,其必变招向我逼进。我暗含掤劲,用腰腿意气转化其来势,且诱其丢、顶、扁、抗 复以按劲或其他招式速发之,彼必跌无疑。若行大捋推手,也须照此办理,于捋、挤、按和采、捌、肘、靠诸劲中暗含掤劲,若得机得势即可速发。充实饱满的掤 劲,可使自身感觉犹如一个打足了气的球体,体内劲力有弹性地向四周膨胀张架,使敌攻之不入,甚至会被反弹出去。此时,若腰腿旋转(须加意气),敌方也会于与我身体接触处(切点)受离心力之影响而沿切线方向跌出。

当然,推手水平之高下,化发技艺之娴 熟与否,是与听劲和懂劲功夫密不可分的。听劲懂劲功夫愈好,其劲就愈饱满,愈充实,愈脆冷,愈疾速,如迅雷不及掩耳。所以,习练太极推手,除弄懂弄通掤劲 及其他劲道的原理和内涵外,还要在明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正确地习练拳架及各种推手,不断提高和谙熟听劲、懂劲功夫,并且经年苦练,寒暑不易,刻苦用功,晨 昏无间。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精妙绝伦的太极功夫,为弘扬和发展中国太极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