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傳富《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1-5)

 鸿墨轩3dec 2013-02-01

崔傳富《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

崔传富

崔传富,自署胶水船夫,1965年生,山东平度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平度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局副局长。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九届书法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第五届新人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作品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小品展、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书法篆刻展、日本第二届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和世界首届华人书画展等,曾获山东省群星奖书法展金奖,获青岛市首届书法“十佳”称号

[转载]《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1

自序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可以说凡中国人没有不喜欢唐诗的,每个人都会随口吟咏几首。但唐诗留存的数量太多了,一般人很难窥其全豹,于是就出现了一些选本,流传最广的就是《唐诗三百首》,以至于民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顺口溜。《唐诗三百首》其实不是三百整数,而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反映了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战争、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沉浮、山居隐逸、田园生活等。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人孙洙选编的,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孙洙所选,受时代的局限,难免留下一些遗憾。譬如选进了一些个人失意、忠君思想等等的篇章,很多优秀诗篇反而没有选进去,难免有遗珠之憾。作为唐诗的普及读物,为使读者容易接受,所选比较浅显。三百篇的数目,对儿童启蒙读物来说已经不算少了,但对更高一点层次的读书人明显不够用。况且对唐诗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只好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淘选了。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在花笺上抄录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唐宋诗为主,兼及明清。正文用篆书,再配上小楷或行书释文,朋友见了都很喜欢。每抄录一首诗,总要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弄懂诗人究竟表达了些什么,也免不了发些个人感慨。我把这种形式的作品和作品解读一起发在博客上,陆陆续续积攥了百余件。朋友鼓励我结集出版,我便剔除了宋以后的作品,在原来的基础上精选了一百首唐人七言绝句,按原来的形制重新书写,于是有了这个集子。

    我的《唐诗七绝百首》,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太过熟悉的不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远上寒山石径斜”之类,不是不优秀,而是妇孺皆知,没有必要再选入了;悲凉失意、贬谪病死之类不选,此等内容写起来晦气,作品送人更不合适,谁也不愿意收藏悬挂这类丧气东西;讽谏类作品不选,如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杜甫“此曲只能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等等,理由同样不便于进行书法创作;文字太过艰涩的不选,有些文字,唐代使用起来可能是熟语,现在看就是偏僻语言了。何况有些在唐代就是华丽瑰奇的词藻,现在就更难理解,不去自讨苦吃。

所选本着风格明快、语言淡雅、内容新颖的原则,这样的选择标准,田园诗歌所占的比例自然多些,更侧重友情、亲情,兼顾健康、向上、豁达、飘逸,暂时先选择这一百首。以后发现更喜欢的,再慢慢更换,好在这等事情自己说了算。如有机会,还会慢慢选择宋诗和明清诗来书写,体裁也不一定拘泥七言绝句,只要诗好就行。

 

 

《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1

[转载]《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1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告老还乡,此时诗人离别家乡已有五十多年。玄宗皇帝亲自作诗相赠,并召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一时朝野轰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宦海沉浮,再次回到久违的故园,但见风光依旧,人事全非,引起了他的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共两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一首被多种教材选入,流传更为广泛。我觉得第二首诗更为洗练凝重,有淡淡的悲伤,更多的是历经世事后的平和淡定。诗中不用典故和僻字,全是家常话,娓娓道来,清新自然,令人反复咀嚼,回味无穷。“近来人事半销磨”,究竟如何销磨的,则一笔带过,欲言又止,含而不露,把读者带到无尽的想象之中。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年时即因文辞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累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迁吏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天宝三年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善草书,有《孝经》传世。又好饮酒,自号“四明狂客”,饮中八仙之一。《全唐诗》存诗一卷。

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2

[转载]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2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国力强盛的大唐帝国什么都不在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对外战争的屡屡取胜,极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信心。文人雅士渴望建功立业,不惜投笔从戎,奔赴边疆,随同将士们浴血沙场,涌现出诸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著名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歌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和慷慨激越的不屈精神。频繁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渴望稳定和平,也是边塞诗歌的一大特色。

    王昌龄的《出塞》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品,抱怨战争持久,慨叹国无良将。真实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爱好和平的愿望,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直露,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出身低微,家境贫寒,一直作汜水尉、校书郎等低级官职,最后还被贬为龙标尉,屈沉下僚,郁郁不得志。更为可悲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也没能保住,安史乱起,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王昌龄的际遇,是古代下层知识分子悲惨命运的缩影,不仅我们在今天为之扼腕疼惜,即使同时代人也为其鸣不平。闾丘晓不久就被张镐借故杀掉了,临死之前以父母已老向张镐求情,张镐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不许,总算为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擅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3

[转载]《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是个才华横溢、不拘小节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晚途不矜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为不拘小节,所以仕途很不顺利。但王昌龄不缺朋友,交往的尽是李白、孟浩然、王维、岑参、高适、王之涣等大诗人,诗酒往还,自是人生一乐。他跟孟浩然见面之后,两人都很高兴。孟浩然患疽病,已经快痊愈了,因为兴奋执意喝酒,并吃了些海鲜,造成痈疽复发,竟发病而死。谪龙标尉后,李白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发出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慨叹,可谓知己。

仕途不顺也还罢了,谤议沸腾可是很难堪的事情,

朋友辛渐来访,返乡前在芙蓉楼饯别,考虑到亲友一定要问到自己的近况,于是作《芙蓉楼送辛渐》以表心迹,发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灵独白。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自己虽遭谤议,几度遭贬,但不会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这首诗意境深邃,格调高迈,构思精妙,坦荡的胸怀和高洁的灵魂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不朽名篇。


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4

[转载]<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4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以写边塞诗知名,感情细腻的小诗同样精彩。这就像苏辛擅写豪放词,照样能写婉约的小调。高手就是高手,能者无所不能也。

    譬如这首《采莲曲》,简直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采莲图: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她们鲜艳的脸庞。美丽的采莲少女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混杂在池塘中很难发现,只有听到她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南采莲少女美丽清纯和青春的快乐,既富诗情画意,又饶有生活情趣。


《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5

[转载]《芙蓉楼篆书唐诗百首》005

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属乐府旧题,题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王维《少年行》组诗沿用乐府旧题,共四首,这里所选为第一首,寥寥数语勾勒出少年游侠的鲜明形象,意气昂扬,笔墨酣畅,写尽长安少年豪迈气概。这是对英武少年的赞美,也是诗人英雄主义理想的憧憬,读过之后让人热血沸腾,豪气顿生。

        大唐帝国是个强盛的国度,尤其是安史之乱前,政治相对清明,社会崇尚豪侠,人们渴望建功立业。有不少诗人都写过少年游侠,如李白的俊朗潇洒和放荡不羁,高适的沉郁顿挫和善解人意,撷取的角度各不相同。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潇洒而不放荡,慷慨而不悲凉,既有青春的浪漫色彩,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王维早年积极入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所以前期诗歌昂扬向上,自然能写出《少年行》等意气风发的诗作。晚年则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中岁颇好道,万事不关心”是王维后期状态的真实写照,诗风则转向恬淡,留下了大量山水田园诗歌。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今山西祁县),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早慧,玄宗开元九年(721)以状元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田园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右丞集》传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