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文风在社会上屡见不鲜,在党政机关更是司空见惯。这种文风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整卸式,主要表现是将他人的文章从刊物或网络上移植过来,换换时间地点人名,即交付完工。二是拼凑式,主要表现是在“百度”或“Google”上狂搜一番,然后东拉头,西接尾,南北找个中半段,整合多方资源,拼成“大作”一篇。三是抽思式。主要做法是抽取他人思想精华,与本地情况略加糅合,形成所谓有“地方特色”的经验材料或者调研文章。 这种“拿来主义”文风与共产党人所提倡的重调查、重实践、重研究的文风背道而驰。究其实质,上述“拿来主义”的前两种表现完全是不学无术、敷衍了事,其态度极其马虎,这种文章只能应景误事,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第三种表现是隐藏得更深的“拿来主义”,欺骗性、误导性都更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各异,指导地方发展的思想和理念,也会有所差别,这种拿来外地思想指导本地发展的做法不足取,承载这种思想的文风也必然不可取。 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文风。这种文风的形成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一要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研究;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加强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了解;三要有机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理论,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文章必然是管用的,文风也必然是朴素的,是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的。(董晓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