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宅文化

 布狄厄布狄厄 2013-02-03

上宅文化



  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六七千年,主要分布于北京地区东部氵句  河流域。上宅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填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空白,在我国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上宅文化必将为中国古代文化史增添重要的一页。  

  遗址的发现  

  1984年10月19日,在韩庄乡上宅村发现一处与北埝头遗址同期而埋藏更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日,对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地表考察,并采集部分标本。遗址位于上宅村西北的一块台地上,因以前建有大庙,当地称“大庙台”。在近40平方米的两个探沟中,出土各类石器、陶器500余件。

  上宅遗址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和充分肯定。国家文物局拔专款,由市文研所和县文管所组成发掘队,从1985年5月开始对遗址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依正南北方向,以坐标法统一布方,先后共发掘5M×5M探方140个。至1987年底,总发掘面积为3500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较好的约700平方米,均分布在台地的一道天然沟内。发掘结果表明,这道灰沟内的器物埋藏非常丰富,可是由于长期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遗址中所揭露的只剩下这道自然沟的尾端,最丰富的文化堆积已不复存在。据当地村民反映,灰沟南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平整土地时,曾发现一片一片的红烧土和陶片,推测应为当时的居住遗址区,虽然现已荡然无存。但已发现的北埝头居住遗址尚能弥补这个缺憾。作为同时期、同区域、同渊源的遗址,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展现的是同一文化,基本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从上宅文化的绝对年代、器形的形制、纹饰及制作方法等方面分析,上宅文化的相对年代应属新石器时期较早阶段,其社会性质为原始社会阶段,比磁山、裴李岗、兴隆洼等早期新石器文化略晚,但早于红山文化。

   上宅文化的确立和价值  

  北埝头、上宅遗址发掘的这些典型器物已构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类似特征的文化遗存,还有河北省三河市孟各庄遗址、天津市蓟县清池遗址,这几处遗址不仅距离较近,而且都分布在氵句  河流域。它们为建立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文化序列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燕山以南与东北地区的早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认真分析研究,专家们认为,北京东部氵句  河流域这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遗存,显示了氵句  河流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而上宅遗址特征鲜明的器物群正是这个文化的代表。因此,这种早期文化被称之为“上宅文化”。 

  上宅文化的意义  

  十几年来,经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北方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期较早阶段的遗址和遗存,如:河南裴李冈、河北磁山、辽河中部的新乐下层、内蒙古兴隆洼、津塘地区蓟县、围坊、迁安安新庄,还有以前发现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等。但自古以来,作为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交通枢纽的北京地区,是否有与其年代相近的古文化遗存,一直未能确定。上宅文化的发现和确定,把北京地区与周围新石器文化的源流、体系类型和相互关系的探索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苏秉琦教授几次考察后认为,上宅遗址要早于西安半坡遗址,是一种代表北京东部地区的独具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具有综合的研究价值。又说:“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东西文化遥相辉映,珠联璧合,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并提笔命名“上宅文化”。严文明教授称上宅文化遗址的发掘研究为“新时期考古学的开路先锋”。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为上宅文化题词:“红山之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安志敏题词:“上宅文化,首都之光”。总政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刘白羽题词“上宅文化人类杰出的创造”。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及多家电台、电视台向海内外报道了“上宅文化”这一北京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从此,这个代表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在考古界和社会各界引起轰动,成为平谷乃至北京的又一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